敢于在孔子面前挑战不可能的学生,他的思想非常超前

作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敢于在孔子面前挑战不可能的学生,他的思想非常超前


他的三千弟子,几乎都是对他顶礼膜拜,实实在在把他当做圣人。然而,就有这么一个弟子,思维敏捷,善于独立思考,但个性耿直,不惧权威,时常在老师面前挑战不可能,把老师弄得很狼狈。

这位弟子就是宰予。


敢于在孔子面前挑战不可能的学生,他的思想非常超前

有一次孔子正在给学生讲“仁义”,大伙都很认真的听着,做着笔记,可宰予听着听着就有一个困惑,于是就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您告诫世人都要追求‘仁’,若是我告诉您‘仁’就在井里,是不是得要纵身跳入井中去呢?”

还别说,这个问题还真的很刁钻,但确是一下子击中了关键所在。如果“‘仁’就在井里”,就是一个糊弄人的坑,我们还要信吗?这句话对于善于说教的孔子无疑是一种难堪。孔子是重礼教,追崇“周礼”的人,作为弟子是不可以当面反驳老师授课观点的失礼行为的。

说实在的,孔子宣扬推崇的“仁义礼智信”虽然很利于提高人的修养,但是却在对于人的行为规则的约束上,未免太过于僵化,这在下一个事件上又得到了充分的反应。

敢于在孔子面前挑战不可能的学生,他的思想非常超前


宰予对于古代守孝制度提出了质疑。我们都知道自春秋末开始,开始提倡三年守孝制,家中至亲去世之后,就要服孝三年,做官的要报备朝廷“丁忧”回乡守孝,等到期满方可回朝复职,而且守孝期间有很多的禁忌。宰予是一个不拘泥于形式的人,而相反孔子是倡导礼教形式的人。


敢于在孔子面前挑战不可能的学生,他的思想非常超前

宰予认为孝不孝顺在心中,而不在于守孝的时间长短以及所谓的禁忌。他觉得三年时间完全不需要这么长。有这么多的时间倒不如用来干点别的事,比如增长知识。这明显是和孔子反着来,孔子当然十分生气。

敢于在孔子面前挑战不可能的学生,他的思想非常超前

事实上,宰予对孔子的三年守孝制的反击也确实有道理,孝与不孝只在心里和切实的行动上,生前以实际行动尽孝胜过死后的所谓做作的守孝文章。诸多的禁制对死者和生者并无什么意义。

孔子宣扬的儒家“三纲五常”只不过是僵化的封建伦理道德,维护的是封建等级制度,愚弄了劳苦大众两千多年,尤其坑苦了无数的中国妇女。这种封建思想至今仍旧留有余毒。

宰予的为学理念在某些方面也胜过其导师孔子:他认为学知识关键在于领悟,而不在于听多少,或者记多少笔记。所以,他经常在听了一会儿孔子的课后,就开始打瞌睡,被孔子抓到了好多回都不改。有一次孔子气不过,随口说了一句“脏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敢于在孔子面前挑战不可能的学生,他的思想非常超前

相反,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才是不可雕的朽木。宰予之所以能够挑战老师的权威理论,正是建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是思维灵动的充分体现。

在我们今天看来,宰予这种善于质疑,不盲从老师的品质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这表明了一个人开始独立思考,开始深入探索了。

尽管宰予在孔子看来是叛逆的,但他还是位列“孔门十哲”,后世唐玄宗对他也十分欣赏和推崇,特地的追封他为“齐候”,明朝的时候还被授予“先贤宰予”的称号。

很可惜,宰予担任临菑大夫的时候,参与了田常作乱的事,被砍了头、灭了族。孔子也为此感到十分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