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高能:在連城過年,最不該錯過的4大民俗

連城縣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發祥地之一,被評為“中國客家民俗文化之鄉”。客家民俗文化底蘊深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傳承久遠,被稱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客家民俗活動的大觀園”。

前方高能:在連城過年,最不該錯過的4大民俗

如果各位小夥伴春節要出門的話,建議去連城走一走,因為那裡有最震撼人心的高能場面,被譽為“天下第一龍”的姑田遊大龍、“鄉村狂歡節”的羅坊走古事、還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芷溪遊花燈”和“新泉燒炮竹”等連城客家民俗是你絕不容錯過的。下面讓小編近距離帶大家感受這山野間的狂歡。

前方高能:在連城過年,最不該錯過的4大民俗

一、姑田遊大龍

先說一組數據,姑田大龍龍頭的高度為2 .4米,長7米,直徑0.8米,龍口大張,內含一顆直徑0.6米左右的大紅龍珠;龍腰每節高2.2米,直徑0.7米,長4.3米;龍尾高2.4米,長6米,直徑0.8米。曾獲得兩次世界之最,最近一次是2012年的正月十五,世界基尼斯總部派出的認證官程東宣佈這是一項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正月十五,到姑田一睹大龍出遊的盛況。

前方高能:在連城過年,最不該錯過的4大民俗

二、羅坊走古事

“古事”即說的都是古代的事,每個“古事”用一個“古事棚”表現,“棚”即扮演古事的轎臺。每棚古事有一名主公,一名護將,均由10歲左右的男童裝扮,七棚人物分別是領先的天宮、武將;後面一次排列為李世民、薛仁貴,劉邦、樊噲,楊六郎、楊宗保,高貞、梅文仲,劉備、孔明,周瑜、甘霖。每棚約200多公斤,需用22人抬。

前方高能:在連城過年,最不該錯過的4大民俗

“走古事”著重“走”,一般要“走”兩次,正月十四上演的是陸地競走,古事走起來搖搖晃晃,驚心動魄;正月十五上午依舊是陸地上走,十一時開始走古事的最精彩部分——水中走古事!古事棚蜂擁下水,隨著幾聲神銃鳴響,抬古事壯漢們邁入河水中,兩岸歡呼聲、加油聲、快門聲、潑水聲交織,鄉村狂歡節高潮迭起,競爭激烈!

前方高能:在連城過年,最不該錯過的4大民俗

三、芷溪遊花燈

芷溪保存了眾多的古宗祠、古民居等明清建築,規模宏大,被客家研究人士譽為“客家大宅門”,是一朵長得像培田卻開在芷溪的花一樣。芷溪花燈以官燈為主燈,傳承著“紙包火”的奇蹟。每年正月,芷溪遊花燈按姓氏輪流出燈,叫“出案”。芷溪遊花燈一般從正月初一開始,歷時十幾天。一般初一到初六,遊花燈會配以蘇州鑼鼓和十番樂隊,走街入巷,前呼後擁,在漆黑的夜晚形成一道精美的火樹長龍,祀求全鄉人四季平安、人丁興旺。

前方高能:在連城過年,最不該錯過的4大民俗

四、北團遊大粽

據說清康熙二十四年,當年春耕前,上江坊三個村民到清流縣的林畲去學習播種技術,恰逢當地人在拜“五穀真仙”之神,傳說能保百姓四季平安、五穀豐登,於是他們仨也加入了拜神的行列。過了幾天,三人回來時,村裡其他人早把秧苗都插好了,幾天後他們才把自己的插好。但令人沒想到的是,三人自家的秧苗長得比其他村民的好,收成也最多。村民們不解,便來追問,三人道出原委,村民們覺得是得益於“五穀真仙”,於是第二年都去林畲敬香朝拜。

前方高能:在連城過年,最不該錯過的4大民俗

由於路途遙遠,往返時間長,於是村民們就提議在自己村裡造了一尊“五穀真仙”,每年派人去林畲敬香朝拜,從心意上接回“真仙”。村民們認為五穀真仙是管五穀的,所以村裡家家戶戶就包好粽子來供奉,並用打蘸等形式以示隆重。於是在每年農曆二月十二至十五要舉行為期3天的祭拜,其中十三那天是接真仙,十四那天是打蘸,十五那天則是遊大粽。有趣的是,100多公斤的大粽,還分一雌一雄,想生男孩的人會去搶公粽,想生女孩的人會去搶母粽。

前方高能:在連城過年,最不該錯過的4大民俗

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連城客家民俗狂歡節達到高潮階段,很多來自各地的遊客和熱愛攝影的朋友齊聚連城,共享盛事狂歡!

前方高能:在連城過年,最不該錯過的4大民俗

所以,各位親愛的小夥伴們別再抱怨年味一年不如一年,生活在連城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依舊熱愛生活,這裡年味正濃!歡迎四海賓朋來連城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