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2020年上半年快过去了

(部分开展无接触法律服务的说明:较复杂问题请把相关资料和问题直接发本人邮箱[email protected],如果文件太多,请发送[email protected];简单问题请直接私信)



过完今天就进入3月份了,谁说上半年不会很快就过去呢。

暂停下来的机器,要启动,要运转,要产出,要交换,才能有收入,这一个小循环没有几个月怎么可能实现呢。除了防疫物资在超负荷开足马力生产销售以外,可以收取预付款以外,还有哪几个行业可以做到?

当我们还在等待观望时,开发商在玩诚意金、定金的游戏,我更多理解为这是自救措施之一。

当我们还在研究推敲律所属不属于复工复产优惠政策的适用对象时,天同早在春节前就在线贩卖知识。与其说是蒋勇抓住了机遇,不如说三年前他的布局开花结果了。

当我们还在为自己能买到几个口罩而四处求人时,韩红通宵达旦在向武汉运送成批防疫物资。我们只看到了公益爱心,偏偏资本看到了头部形成的历史机遇。

当我们还在为几个小案件纠结时,卓凡伟伦已经为多个政府部门审核起草了大量的防疫制度,并把宣传自上而下推到了企业老板的手中。

疫情就是战情,防控就是战斗。但历史上从来没有纯粹消耗资源的战争,从来没有只战斗不生产的战争。也从来没有坐等上帝就能度过危机的企业。

即使我们不能在一线战斗,但我们可以深入基层做动员,做宣传,为企业复工复产与工人就业生存、为群众消费权益与商家利益、为买家卖家、为房东与租客等等这些互为依存互相冲突的纠纷理顺关系,尽可能使得社会经济的秩序以最小的代价恢复到动态平衡持续向前的状态。

疫情之下,一定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坚持得下来,一定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还能继续实施,这些烂尾项目、名存实亡的实体都急需要尽快清理。我们还可以为项目停顿下马的企业清算、为企业转产转型、项目交易做点务实的事情。

视疫情如虎狼不敢动弹与盲目乐观大干快上一样不可取,实际上,绝难找出这么极端的人和组织;是战斗就一定有牺牲。12个月已经过去了2个月,应该快速投入到生产自救中来了。但,谁也不能这么自信,即使谁都知道疫情一定会结束。作为企业,从暂停模式切换到复工复产模式,显然是两种不同的经营状态;疫情如果反复呢?国际上正在愈演愈烈,不是没有可能。那么企业应该如何重新架构组织结构?如何修改运营流程?如何签订商业合同?如何用工?如何考核?如何既抓机遇又控制风险?如何在法律框架内,保持合法性与自由,保持生存与发展,这是对很多企业的挑战。有限合伙平台还能不能大放异彩?有限公司还能不能把认筹资本做到十个亿?经营者还能不能做八套帐?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仅中小微企业要面对,即使既往制度完善的大企业,同样要面对。因为,没有疫情干扰的原有外部环境不存在了。只有尽快调整,但如何调整?

如果说在疫情之前,依靠既往的熟练技巧和经验,还能,还行,在疫情导致整个社会经济和思想都发生变化的现在,且预期并不稳定的情况下,靠旧的经验一定会走弯路。这是历史反复验证的结论。

疫情在发展,人和企业也在发展,这世界从来没有停止过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每一次都有活下来的企业,有清算的企业,有顺势而为异军突起的企业。做,不一定成功属于你,但不做成功一定与你无缘!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过,在新冠疫情下,什么样的劳动用工制度受到的影响最小?有哪几种?有哪些代表性企业?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过,在新冠疫情下,什么样的企业真正获得了全社会的帮助?有哪几类?有哪些代表企业?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过,在新冠疫情下,什么样的企业获得了塑造头部的机会?有哪几类?有哪些代表企业?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过,在新冠疫情下,什么行业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逆势而上?发展的更快?

疫情是来要命的,但更是来逼迫我们思考改变的。

2020-02-29

\u0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