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黃金一樣的時代,青杏一般的人生

電影《黃金時代》是許鞍華和李檣苦心孤詣潛心創作的實驗性文藝片,講述了民國才女之一蕭紅令人唏噓又痛徹心扉的愛情與人生。

蕭紅:黃金一樣的時代,青杏一般的人生

影片形式和戲劇類同,敘述者凝視觀眾所產生的間離效果似是有意為之,其實是為了力求客觀,讓人在遠處去觀看蕭紅,其結構和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有異曲同工之處,以旁人視角描繪主角一生。

大段《呼蘭河傳》和回憶文稿原話作為影片組接的旁白和臺詞,這種創造力的方式讓蕭紅變得更加立體。

紙上的蕭紅和現實的蕭紅,靈與肉的雙重扭合會讓你心疼。

作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蕭紅是奇怪的。

她的故事和行文都是奇怪的。坎坷的經歷,不俗的思想,錯誤的年代成就的一位奇女子。

蕭紅的詩:

這邊樹葉綠了,

那邊清溪唱著。

——姑娘啊,春天到了。

去年在北平,正是吃著青杏的時候。

今年我的命運,比青杏還酸……

這也許就是蕭紅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儘管一生坎坷與不幸,依舊堅持著自己的後花園,心中都是自己的黃金時代。

蕭紅:黃金一樣的時代,青杏一般的人生

冷暖童年

蕭紅1911年6月2日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的一個地主家庭,生母姜氏重男輕女,對蕭紅非常冷淡,父親又是典型的大男子主義,專制暴力,因此蕭紅從出生起就沒嘗過父母的愛和呵護。

蕭紅八歲時,生母去世,父親續絃再娶,倔強的蕭紅學不來阿諛奉承,不會討後母歡心,因此沒少挨父親的打。

蕭紅的童年是不幸的,就像被鎖在一個冰窖裡,連心都凍得硬邦邦。

她的童年生活大概就是她冰冷和憎惡的全部來源。

幸運的是,這世間,除了冰冷和憎惡以外,還有愛和溫暖。

唯一的愛和溫暖,就是透過窗縫照進來的一束光,那束光穿透堅硬的寒冷,給蕭紅冰封的心開了一扇小門。

那束光就是她的祖父。教她讀書寫字,帶她去田裡認識瓜果蔬菜,就連名字也是祖父給改的,叫張廼瑩。

蕭紅在《呼蘭河傳》中寫到:

"祖父非常愛我,使我覺得在這世界上有祖父就夠了,還怕什麼呢?"

祖父的疼愛給了蕭紅安慰,讓她重新獲得了與命運抗爭的力氣。

在整個家庭中,蕭紅喜歡的可能只有祖父。人生中最斑斕的一段時光,就是和祖父一起在老屋的大院子裡玩耍的時候。

如果說教會蕭紅人間有"愛"的是她的祖父。那麼,蕭紅父親對子女和家人冷漠疏離,則使她知道人間不易。

電影裡祖父去世那天,玩耍歸來的小蕭紅跑進停著祖父遺體的房間,被父親一腳踢到地上,看著父親冷峻的眼神,她知道天堂已遠,自己從此被孤單地拋進冷漠的人世中。

蕭紅:黃金一樣的時代,青杏一般的人生

婚戀生活

01 把生活託付於汪恩甲是生存的需要,她不知道前方是深淵,還是黎明

陸哲舜有家室,蕭紅最初並不知道,知道後選擇了分開。如果陸哲舜是蕭紅少女時代的喜歡,那麼對未婚夫汪恩甲則是一種對現實的無奈,因為生存不得不依附於他。

對於一個已經背叛過自己的未婚夫,蕭紅為什麼還要有一次依附於他?

答案只有一個,為了活下去。

因為她和陸哲舜私奔期間的居無定所和眾叛親離,使她清楚地知道生活是何等的艱辛,她一個無依無靠的弱女子想要在哪個時代生存,是一個天大的問題。

悲慘的是,已經染上鴉片的汪恩甲,終究是靠不住的,他們在旅館同居了半年,欠下了六百多元的鉅債後,汪恩甲不辭而別,下落不明。

留下了已身懷有孕的蕭紅在哈爾濱的洪水中等待下一餐會在哪裡出現。

這個生來就追求純淨和自由的,但生不逢時的女子。向上舒張的靈魂和現實的傷痛,如同大雪紛飛的哈爾濱,美豔而冰冷。

她那未被囚禁的"黃金時代",或許只存在於記憶中色彩斑斕的後花園。

02 把愛情託付於蕭軍是她生活的又一次轉機,也是她寫作生命的開始

蕭紅還是幸運的,碰到第一份愛情,可以看到她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蕭紅:黃金一樣的時代,青杏一般的人生

碰到第一位伯樂,幾位知己,發表了第一篇小說《生死場》,在紛飛的年代裡安靜的生活著,在知己與愛情裡生活著,然而幸福並不長久。

蕭紅一次次遷就蕭軍感情上的背叛和冷漠,最終導致了分手。

蕭紅這一生除了自由外最愛的一直是蕭軍,但是蕭軍除了蕭紅以外更加名利化。

蕭紅至死都相信她愛的蕭軍會來接她,也是個單純的幻想,畢竟這麼多人總有人會寫信給他,他不會不知道蕭紅的境遇。

女人都是感性的動物,文筆再過犀利和宏偉,也不能改變脾氣上的性格,在戰火的年代單純的愛情就是奢侈品一樣。

蕭紅和蕭軍愛情註定不會長久,儘管他們相愛著,一個感性的女人擁有不俗的才華還不跟隨大眾,要去貫徹自己的自由,在那個年代,是不被允許的。

和蕭軍的分開是一個問題的結束,而和端木的結合,又是另一個問題的開始。

03 把唯一的婚姻託付於端木是她的無奈?還是妥協?終究還是幸運的

蕭紅在端木那裡得到了在簫軍那裡得不到的尊重。為了端木,他放棄了逃離戰亂的機會。

端木生性懦弱,但總有些真心在,他會丟下她跑了一次又一次,卻在彌留之際也悉心照顧,也知道蕭紅沒那麼愛他,也包容她為別人生過孩子,給了蕭紅人生唯一一場婚禮。

蕭紅去世也許有人哭了,但最鼻酸的應該是蕭紅和端木結婚的時候。

蕭紅說,我和端木不是激情戀愛,我想過普通人的日子,謝謝端木接受我。

我們看到妥協的蕭紅,對平靜生活的渴望。戰亂,貧窮,顛沛流離的生活,愛情帶來的千瘡百孔的傷痛,已經從內到外把她消耗盡了。

這妥協,讓人心疼。

為何蕭紅在感情上接連受傷後仍要依附男人,沒有男人便不能活嗎?

不能也許是最標準的答案,每個人蕭紅都不遺餘力地愛過。

她不似呂碧城那般有縱橫捭闔的交際之術,可以孤傲地終身未嫁;也不似石評梅那般,在初戀生變後對愛情不敢心懷希冀,因而抱憾終身。

蕭紅也說過,"我寫的那些東西,不知道有沒有人看,但我知道,我的緋聞將會永遠流傳。"


蕭紅:黃金一樣的時代,青杏一般的人生

也許每一個人都是隱姓埋名的人,他們的真面目都不知道。

與其清白憋屈一生,不如絢爛如蕭紅。

蕭紅:黃金一樣的時代,青杏一般的人生

人情世故

如同影片中許廣平說:

"蕭紅先生文章上相當英武,但在處理問題時感情勝過理智,也許女人都是如此!"

也如丁玲所評:

"我很奇怪作為一個作家的她,為什麼會那樣少於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純潔和幻想,或許也就同時顯得有些稚嫩和軟弱的緣故吧!"

蕭紅太任性,倔強,更不懂人情世故。

蕭紅:黃金一樣的時代,青杏一般的人生

所謂的人情世故在蕭紅眼裡只不過是不願跟風的俗不可耐的世俗而已。

筋骨老是痛的厲害,皮膚流點血,也就麻木不覺了。這也許就是蕭紅對人情世故的全部理解。

作為一個作家,蕭紅是偉大的。寫作的時候,絲毫沒有任何的身份不確定性,但是一回到生活中就顯得力不從心。蕭紅在如何討好男人,如何撒嬌爭寵,扮演好自己的女性角色,拿捏男人心理上,可以說:一竅不通。

在《黃金時代》的結尾,看到蕭紅慢慢的合上眼睛,相信每一個看的人都有兩種矛盾的心情。

一方面是覺得她實在是太年輕才31歲就走了,如果她能夠活得長久一點,也許可以找到身為"卑微女人"和"偉大作家"這兩種矛盾身份的解決之道。

另一方面,也許覺得她實在太辛苦,真的解脫對於不懂人情世故的她也許是一件好事。

是的,好多事蕭紅是無力承受的,第一個孩子一出生就送人,第二個孩子影片中說是夭折。

也許有人就會說,為什麼不墮胎或者好好養活孩子呢?

這不是蕭紅的悲哀,也不是她的人性缺失,自己的童年影響也許更深,至少她的童年還有祖父疼愛。

時代的逼迫,她生在連自己也養活不了的年代,孩子跟著她,也許只有死路一條,送養是她能給孩子的最好的未來。

沒有墮胎是對生命的尊重,生而未養則是她深深的無奈。

蕭紅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也曾經獲得過魯迅、胡風等很多人的幫助和肯定。

和這個所有人都在討論她的八卦,匆匆的寫文章來消費她,卻沒幾個人去認真讀她的書的時代來比,她生活的那個時代雖然兵荒馬亂,流離失所,但是對於一個寫作的女性,能夠看到並認可她的才華,同樣用接納一個真正的作家的態度一樣接納她,珍視她,這才是她的幸運。

有人說蕭紅生錯了時代,其實,是時代造就了她,在安逸的時代,她就沒這麼悲慘。

但是沒這麼悲慘,就不會有蕭紅的故事。

蕭紅終其一生所追求的不過是最尋常的愛與安寧。

愛是生活和人生的需求,而安寧是寫作的需要。

那個時代個人命運的艱辛無從選擇,要麼妥協,要麼反抗到死。她是有才華的,在文壇的道路上獨立自由的寫出了影響極高的作品,以內心自由的嚮往去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後花園。

蕭紅說,"我只想在一個安靜的地方安靜的寫作"。

蕭紅:黃金一樣的時代,青杏一般的人生

寫作生命

作家和女作家是兩種名詞,前者是職業,後者是身份。前者被關注的是思想,後者被關注的是身體。

《黃金時代》也無法逃離這個視角。

蕭紅曾這樣解讀自己: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黃金時代》更多的是展現了蕭紅的人生際遇,對寫作的展現僅僅只限於引用的大段旁白。相較於蕭紅的人生,寫作才是蕭紅的生命。

正如她得病以後,想要回去,周鯨文說,"命比文章大。"而在她看來,文章比命大

同樣的問題,蕭軍在第一次見她的時候也問過,"你自殺的條件充足,為什麼還活著?"

"因為這世界上海有一點能讓我死不瞑目的東西存在,就因為這一點還維繫著。"

在《黃金時代》的最後,許鞍華和李檣讓劇中人物直接評價蕭紅的作品。

演了近三個小時,鼓搗了這許久,這份苦口婆心的執著,雖然大多數人估計還是不會理解,這也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那種扣人心絃的好電影,但是對於拿寫作當生命的蕭紅來說,許鞍華和李檣的這份懂得和慈悲,相信會有人明白。

蕭紅和端木在河邊聊天,"他們說我寫的東西不豪邁,但是我不管這些,為什麼要規定文章一定要怎麼寫呢,我堅信自己要寫的東西,不會拘束自己。"

蕭紅對著聶紺弩談兒女情長的痛苦,聶紺弩突然對蕭紅說,"蕭紅,你是生死場和商市街的作者,你要往上看。"

正是對蕭紅的文學成就的正確理解,對蕭紅身份認同的糾結和同情。

或許蕭紅過早過多地品嚐了人生的悲涼,人世間的辛酸,她的作品也是那樣的沉重。總是關注那些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描述痛苦但又能超越痛苦。

一方面她淋漓盡致地描述生命的悲劇,一方面表達出執著的對悲劇命運的抗爭意識,亦如她的人生那樣,在悲劇中長大,一生都在積極地抗爭擺脫這種悲劇性,但一次都沒有成功。

茅盾這樣評價蕭紅的《呼蘭河傳》:"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恰似蕭紅一生的寫照。

魯迅說:"蕭紅是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會超過丁玲,就像丁玲當年超過冰心,並且超過的速度會更快。"

有人會說蕭紅在文學上的地位多半和魯迅先生力挺有關。

在我看來,那應該是兩個可以彼此平視的靈魂的相遇相接,真正的作家其實就是這樣不拘男女老少。

只不過兩人在處世態度上還是"背道而馳"的,蕭紅抱持著"愛"走進"哀其不幸"的無邊黑暗裡,替人們蓋被。而魯迅則把"愛"深藏起來,一頭衝進"怒其不爭"的絕對光明中,要把人叫醒。

蕭紅:黃金一樣的時代,青杏一般的人生


蕭紅:黃金一樣的時代,青杏一般的人生

寫在最後

民國故事,連同故人蕭紅都已經離我們遠去。走進歷史深處,走近她的文字,彷彿還聽得到她的呼吸,看得到的一顰一笑,望得到她為愛情奔走的背影。

雖然歷經戰亂、炮火和離散,仍然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可以去挖掘,就因為民國是有那麼一種風骨,那是在痛苦和迷茫中探求民族自救的精神,是奮鬥不息的精神。

民國不但有風骨,還有風雅。

這種風雅不是生活和物質的風雅,而是知識和文化的風雅,是精神和情趣的風雅,是思想園地百花齊放的風雅。

蕭紅就是這種風骨風雅的寫照。

蕭紅:黃金一樣的時代,青杏一般的人生

蕭紅的才華是她理想自由的啟蒙,也是悲慘人生的引線,生命的華彩,不可避免地走向凋零。

用李檣的話說,

"香港是蕭紅離死亡越來越近的地方,也是她離文學越來越近的地方,她生命中的一切道路都走到了盡頭,彷彿只剩文學創作的權利了"。

她的叛逆與順從,自我和依賴,在文字中獨立綻放,也許就是她的黃金時代,或者那個有懂她的人存在的時代,就是她的黃金時代。

蕭紅:黃金一樣的時代,青杏一般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