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中小学一线教师,你支持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吗?

马薯铃卖士豆


就拿中小学来说吧 , 八十年代教师没有晋升职称这项 , 教师的积极性比今天教师积极性高的多, 那个年代教师早晨起早上早自习 ,晚上上晚自习批改作业 。 而如今却给人的印象 ,教师的付出一切都是为了晋升职称 。 评上高级的教师 , 感觉熬到头了 对工作伸腿应付到退休 , 工资不少拿 。 晋升职称没希望的教师,也就破罐子破摔了 。 只有还有一丝希望晋升职称的教师,在兢兢业业地工作 , 不是还要与领导处理好关系 , 其目的也是为了评职称而已 。所以 , 我提倡教师晋升福利与公务员一样。


手机用户6971753579


取消职称与工资挂钩,大快人心!充分体现了同工同筹,按劳分配,除掉那些拿高职称工资人不干事的人,整天高高在上。拿底工资人忙的抬不起头、最好的回报!我举双手赞成!尽快实现大多数老师的心愿!不见风雨,那有彩虹🌈……


文中1230


取消,但吾辈教书拿粉笔头的一厢情愿,评上高级职称,工资晋级的总是不在教学一线的多。如我镇今年晋级副高的上报市级公示十二人,评审后上报省级批准七人,落聘五人全是一线教书拿粉笔头的,上报七人中有三人是基本上没正常教书的另外评上四人一人领导亲属本人也曾是领导所有荣誉都有,另一人是领导夫人也是所有评审条件都满足。你说找谁说理去。这估计就是中国教育教师的现状吧!


合194328032


我是小学一线教师,带双班高年级语文,且50多岁。已经连任两年双班语文。赞同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

一、普通教师进入中级职称后几乎没有机会晋高级职称。主要是没有较好的业绩,没有较高的业务政治荣誉,没有高规格的论文发表或奖状。就是有政策你也没有机会入围。

二、普通教师没有高级人脉圈。普通教师一直在一线工作,没有机会和上级领导和专家见面沟通交流的机会。专家,领导根本不认识你。全凭看资料认识你比既能看资料又能认识你难得多。

三、职称评定的存在出现非良性竞争。有为论文买版面的,有为证书跑关系的等丑态百出。同事之间明争暗斗,为了考试成绩题海战术等。

四、高级职称没有履职。有许多高级职称都是二线领导。一线教师很少。有的干脆借调到教育上级部门工作。离开了教育一线。

总之,在现行教育框架下,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可能性几乎没有。只是一种空谈而已。还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辅导学生上。心情可能要愉快的多。


江南红竹


支持!我在农村中学工作二十年还是中学二级,各种评职称条件根本与教学无关。牵扯到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为职称可谓殚精竭虑,与我相同情况大约有七十多人,每年中级职称名额为七个,但每年过关的大约在四个,很多老师退休时不一定评上中级职称,所以大大打击了教师工作积极性。职称已成鸡肋,不再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手段,成为老师心中无法释怀的痛。


东院后裔


笔者曾在《中国教师报》发表署名文章,转来答问。大家看看是不能代表老师们的心声?现在看来,一些问题正在解决。但好多问题依然存在。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在教师中“一石激起千层浪”,也点燃了中小学教师对职称评聘改革的新期待。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这牵住了教师队伍机制体制改革的“牛鼻子”。既然是“国家公职人员”,新一轮教师职称改革必然会“医痛点”“通堵点”,真正做到让广大教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和获得感。那么,当前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的“痛点”何在?

“痛点”一:不患寡而患不均。目前实行的职称评聘政策说是“评聘分开”,但实际执行的是“评聘合一”,即学校有岗位才能评聘,无岗位即使个人条件远超评聘标准也不能评聘。这就导致出现以下状况:

一是同样年龄、同样学历、同时入职的教师,因当年分配在不同学校任教,受学校岗位所限,职称会相差甚远。甚至出现“一步落下,十年难赶”的局面。而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之间的工资差距,必然造成教师心理失衡。

二是一些偏远、薄弱学校老教师多,由于过去的职称评聘政策倾斜于年龄、资历,高级岗位被占满,加之以前实行多年的“内退政策”紧急刹车,不少占岗老教师因身体、精力、能力等原因已退居二线,致使中级岗教师晋升无望,也阻塞了初级岗青年教师晋升通道。这也是一些偏远、薄弱学校骨干教师流失、难以吸引新教师的原因之一。

三是一些年龄相仿、资历相当的老教师扎堆的学校,工作年满30年评不上高级职称。这些老教师大多数是当年村办学校民办教师转正,为教育作出过很大贡献。虽然国家提出了乡村学校工作30年以上评聘职称不受岗位限制,但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区域已“无乡村”,自然享受不到这一政策。

“痛点”二:以“出身”论英雄。各地现行岗位设置大多数以高中、初中、小学为单位,按不同比例设置岗位。中高级岗位学段越高岗位越多,这样就造成了同等学历、同年入职却因分属不同级别学校而拉开了职称差距。

让人欣喜的是,如今已有地区以“学历+从教年限”划定初级、中级、高级基准线,而非以学校层次定岗位比例。这样就避免了以“出身”论英雄的问题,让同等资历的教师无论在哪一学段职称都会大体相当,很好促进了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有序流动。

“痛点”三:被逼的“功利”。由于职称评聘有许多硬性条件和加分项,让教师不得不去“追名逐利”。这也就出现了为了评职称自掏腰包发表论文等现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先应改革当前的职称评聘制度。

“痛点”四:成长因职称而却步。教师优亦可仕,即可成为学校中层乃至校级管理者。既然公务员有基层遴选制度,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当有权从基层遴选优秀教师或学校优秀管理者从事区域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当然,在如今的现实情况下要打通这一渠道,唯有实现教师职称评聘与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政策相一致。

面对教师职称评聘的诸多“痛点”,如何“医痛点”“通堵点”,考量着一个区域教育主政者的智慧。

一是在实施新一轮职称评定时,以县(市、区)为单位根据教师数量总体确定高、中、初级岗位数,由县统筹各级职称评定,学校(或学区)按照岗位设置聘任使用。对于第一轮未聘上的教师,组织第二轮、第三轮聘任,直至所有教师评聘到校。对于确实有困难的教师、因身体等客观原因已不能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妥善安置,或者在职期间“高职低聘”,退休时再享受相关待遇。

二是参照广东深圳等地政策,依据学历、任教年限设置申报各级职称基准。只要够年限都可申报,但评定由县(市、区)组织统一进行。甚至教师若教学达到一定年限,只要提出申报,并通过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评议,再通过第三方专业化的答辩或即兴说课、上课,即可晋升高一级职称。这样就不会有纷争,大家都会潜心教学。当然,为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政府可以另设教师评优序列,单设奖励基金,实施评选、表彰、奖励不与职称挂钩。

对于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只要各方评定合格,无论城乡均可自然晋升高级职称,而不占岗位。同时允许这批人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申请提前退休,腾出更多岗位给中青年教师。可以规定截止到哪一年,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既然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教师队伍也正在推行“县管校聘”改革,如今公务员职级职务并行政策已经出台,新一轮教师职称评聘改革让人满怀期待。

《中国教师报》2019年04月17日第14版


山间清溪


我因为,凡是一项制度的改革,都要慎之又慎,毕竟老制度已实施好多年了,改革并不是急转弯,应该慢慢来,让所有在制度约束下的大多数人接受,如果投票表决,应达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就能实施新制度,这样的改革平稳,有序,顺水推舟。改是势在必行了,是否彻底取消职称制度,还是淡化职称制度,需要三思而后行,因为高级职称毕竟在大多数业务领导、教学骨干身上,他们是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会影响大局的。我看应淡化职称,跟公务员晋级是的,能干的,有业绩的,可以早晋级,次之可以晚晋级,早晚超过四年,早晋早得实惠,这就是一块收入差距。如果觉得落差太大,再进一步缩小级差,缩小档差。这样依然体现多劳多得,质优酬高的原则,并会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因为到退休之前,人人都可能晋升到高级职称,何乐而不为呢?同事们说说看?


鹿钦山


支持去消教师职称!



春妮包


取不取消,教育战线的人最有发言权。各行各业,应该按能力计酬,而不是各种职称证书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才是公平公正的计酬标准。曾几何时,考上职称的不一定会教,会教的却考不上职称,又按职称加薪,天平的砝码失衡了。


优优7489


取消吧!评职称的过程很不公平,弄虚作假,拉关系很严重,给管理者提供了很多特权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