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躲在炮弹坑里靠谱么?

罗北L


从本质上讲,战场单兵掩体和弹坑其实差别不大,一个是人工挖出来适当加固的,一个是炮弹炸出来纯天然的。如果要说差别,弹坑所处位置肯定不如人工掩体,可能更靠近敌军(冲锋路上),也有可能周边光秃秃视野良好。

在一些一、二战题材影视作品,以及战场历史老照片上经常可以看到士兵躲在弹坑里,在条件不充许的情况下,其实弹坑避弹效果一点也不差。特别是一些中大口径炮弹轰出来的坑,足以完整装下一个或几个人。

说点具体的,在战场上遇到炮袭如果有个弹坑可以躲,就要谢天谢地了。炮弹爆炸一瞬间产生的弹片是飞向四面八方的,暴露在外的站姿受弹面积更大,如果能躲进弹坑至少在弹片这一关算过了。

但是炮弹爆炸产生的不仅是弹片,还有附带的冲击波,要躲开冲击波就不是躲在弹坑里可以解决的,这得看爆炸威力以及距离的远近。

总体而言,在战场上炮弹坑就是天然的掩体,炮击时无法及时离开,最好的办法就是躲进弹坑先避开再说。至少结果如何,就看人品了。


河东三叔


这个问题放到现在只能回顾一下军事历史,因为现在战争都是运动战,没有任何一个部队还会死守防线等着人家来炸,也没必要对一个战场上的固定“阵地”来两次火力覆盖,基本上一波清,这就是现代武器的威力和工作效率。近来有许“专家”表示打仗时待在弹坑内也不安全,那是因为这些专家没有上过战场,如果他在战场上肯定往弹坑里爬的比谁都快。

针对这一状况要搞明白一个道理,在弹坑内躲着绝对比直接趴下或到处乱跑的生存几率大,至少横飞的子弹和弹片至少伤不到自己。但是躲在弹坑内无法保证绝对安全,因为火力覆盖下弹着点根本无法确定,也许一个弹坑能挨上4、5发炮弹也说不准。再者躲在弹坑要看何种环境,如果是冲锋的话可以当做临时隐蔽处,绝对不能再同一个地方停留时间太长,

现在许多弹药,在半空或者触地即炸,纯粹是依靠弹片杀伤软目标,根本无法造成弹坑或极小的弹坑,想躲进去都没门,而那些破坏力将强的武器一般攻击装甲目标或建筑物。

对于现在的军事大国来说,能用到陆军冲锋陷阵抢阵地的机会根本就没有了,再不济也是空军打击或远程炮火支援后坦克和步战车在前面开道,步兵在后面跟进掩护而已。并且从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来看陆军野战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巷战,士兵们依靠更多的是各种掩体,而不是弹坑。以前战争发言的是靠大炮和飞机,现在靠的是精确制导武器和大威力弹药,战斗模式与武器装备发生着根本性变化。

二战时一般在攻击前先由大炮对敌阵地进行炮击,然后装甲力量负责撕破防线,这种模式基本一直持续到越战。越战期间空中支援更快、更准、更狠,除了燃烧弹还有战斗直升机的参与,注意“武装直升机”是一直到后期才出现的“新名词”。这样一来添地的工具明显增多,所以对于弹坑里的日子并不好过,总之很苦,所以他们将战场拖入了地下,又让美军吃尽了苦头。可见在越战期间,弹坑的应用就基本废了。

越战后出现的战争大多是极不平等的军事碾压,像那种类似越战大国背后较量的仗根本没法打,每个大国都清楚。而军事碾压带来的陆战,无非就是巷战和接收占领,所以还是没弹坑什么事。


战武奇兵


其实这个方法在战场上是靠谱的,以前看长春电影制作厂拍的战争电影堪比战术教科,而在电影《上甘岭》中就出现了这一幕,美军进攻前先来一轮炮火洗地,而在运动中的志愿军战士不停的跳进炮弹刚刚炸出来的坑里躲避炮弹,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是不停的运动,并不会在一个弹坑里躲着。其实这种阵地战在弹坑中防炮其实是面对突发情况才会这么做的,阵地战中会有专门的防炮地下工事,只有遇到敌人突然炮击并且人还没躲进防炮工事时才会这样做。


首先对于炮兵来说,每一次炮击都是按照规定来选择射击参数来打的,可以通过俯仰角和炮弹装药选择攻击距离的远近,而大炮是可以进行左右位置的微调,每打出一发炮弹就要向左右微调几度,而这样每一门炮的每次炮击炮弹都不会落在同一落点上,但要注意是刚刚打出来的弹坑,以前的不算,因为你不知道它的射击参数的弹道落点,这样有可能会有和以前的射击参数有重叠的地方。但这一招面对大炮炮击还行,要是遇到飞机的轰炸这一招的效果可能没那么好,特别是地毯式轰炸的时候。



这么大一颗航弹破坏力可是惊人的

而防炮的时候是特别难受的,当过炮兵开过炮的应该深有体会,每次震的头都是嗡嗡嗡的回响。以前看抗美援朝的资料时一些老兵的回忆中有说,面对敌人的炮火躲在坑道里头,爆炸声震得耳朵都疼,脑袋不停的嗡嗡的回响,每一次爆炸坑道里的土都会有被震落打在自己身上。而榴弹炮主要是通过爆炸的冲击波来产生伤害,所以只要不是在地面上就不会受到爆炸冲击波的伤害,躲在战壕或者弹坑里其实是可以减少伤害,但也要隐蔽好,毕竟这炮弹也是有杀伤弹片的。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炮弹坑是战场上的天然掩体,士兵在没有掩体的情况下,躲到炮弹坑里面,能够起到一定的隐蔽作用。特别是在二战时期,一些大口径炮轰出来的炮弹坑比较深,士兵躲藏在里面,就像是进入战壕一样,要比匍匐在平地上,更容易躲避敌方的子弹攻击。同时炮弹坑对于抵御敌方轰炸机的低空扫射也有一定的作用,因为轰炸机的低空扫射存在一定的角度差,假如将身体紧贴在炮弹坑的边缘部位,就能有效的躲过轰炸机的低空扫射。


虽然炮弹坑能够起到一定的掩体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士兵躲到炮弹坑里面就不会再遭到炮击。炮兵在对敌方目标进行打击的时候,大部分炮弹都会落在一块较小的区域内,也就是敌方目标聚集的区域。在这一片区域内,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上都有可能降落炮弹,有的地方可能会降落两个甚至三发炮弹,有的地方则可能一发炮弹都不会降落。因为火炮的本身就存在精准度误差,即使炮兵刻意不去轰击炮弹坑的位置,炮弹也可能因为误差而落到炮弹坑内。

因此当敌方炮火进行持续性炮击的时候,躲藏在炮弹坑内和炮弹坑外,都有可能被炮弹击中。

虽然炮弹坑对于落入坑内的炮弹,不能进行有效的防御,但是对于落在坑外的炮弹,炮弹坑却能够大大的减弱炮弹的杀伤性。炮弹杀伤有生力量主要依靠着爆炸瞬间产生的热能、冲击波以及碎片。在这三种杀伤方式中,冲击波和碎片只能够有效的杀伤掩体之外的人,假如人躲藏在掩体或者地下的话,冲击波和碎片造成的伤害就要大打折扣。


假如一个人在平原上的站立,在他的周围有一颗炮弹爆炸,虽然爆炸产生的热能没能伤害到他,但是爆炸的冲击波,以及爆炸产生的碎片也依然能够杀死他。而假如这个人躲藏在炮弹坑内,那么炮弹产生的冲击波在渗入地下后,杀伤力会大打折扣。炮弹的碎片也不可能穿透厚厚的泥土,击伤躲藏在炮弹坑内的人。



这样看来,假如在战场上找不到合适的掩体,又无法快速的撤离被轰炸区域,那么士兵可以选择炮弹坑作为掩体躲藏。躲藏在弹坑内的士兵,被炮弹直接击中的概率和匍匐在地上的士兵基本相同,但是被冲击波和弹片击杀的概率,要远低于匍匐在地上的士兵。



军武小咖


据说,同一个弹坑里不会落进第二发炮弹。


导演青宁


152加榴炮在射击

战场上,遭敌人炮击时,弹坑是否最安全,在这方面,是我在部队的专业,所以,有必要在此与大家展开讨论。

首先,众所周知,弹坑的形成,是有炮弹爆炸效力造成的,弹坑的大小、深浅,是有火炮的口径,弹药质量、引信、土质和地形条件、命中角所决定的。

火炮口径越大,弹药质量越好,命中角越大,土质相对松软,使用瞬发引信,弹坑就越大,其他条件不变,使用短延期、延期引信,弹坑直径就会小,但是弹坑深。

炮弹的种类:榴弹、甲弹、特种弹。

在这里主要讲榴弹的效力:

榴弹效力分别为:破片效力、冲击波效力、侵彻效力、爆破效力。

1;破片效力——利用弹丸炸裂后形成的大量破片毁伤目标的效力,叫“破片效力”。

2:冲击波效力——射弹在空气中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使周围空气的压力和密度迅速上升,形成一个空气压缩层向四周扩散,这种高速运动的空气压缩层称为冲击波,利用冲击波毁伤目标的效力,叫“冲击波效力”。

3:侵彻效力——装定短延期或延期引信的榴弹,对不太坚固的目标射击,依靠其重量和速度能侵入目标的一定深度再爆炸,使炸药的爆炸作用取得最大的效果,这种侵入目标的能力,叫做“侵彻效力”。

4:爆破效力——用短延期榴弹对土木质工事射击,当弹丸命中或落于目标附近,依靠其侵彻效力侵入目标或土壤至一定深度,炸药爆炸时形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和强烈的冲击波,猛烈的冲击周围的物质,并把上部掀掉,形成大的弹坑,在这过程中,重要靠的是“爆破效力”。

榴弹的各种效力,必然形成弹坑,举例说明:

使用短延期引信,在一般土壤情况下弹坑半径:

85加农炮: 1m

100迫击炮、107火箭炮:1,2m

122榴弹炮、130加农炮:1,5m

152加榴炮: 1,8m

这个弹坑可够大的

由此可以确定,在开阔地,没有遮蔽物的战场上,弹坑是最好的掩体,尤其是152加榴炮弹,可以形成深达1,5米,直径3、6米的弹坑,毫无疑问,在战场上,遭敌炮击时,没有地形地物可以利用时,弹坑是最好的单兵掩体。

那么再来讨论一个弹坑内,会不会再有其他的炮弹落入,这就需要了解炮兵的射击常识。

炮兵射击决定开始诸元的方法:简易法、精密法、成果法、弹测法。

炮兵射击包括直接瞄准射击,间接瞄准射击。

炮兵射击的种类:试射、压制射击、歼灭射击、破坏射击、妨害射击、集中射击、拦阻射击、重迭射击、分段射击、计划内射击、计划外射击、急袭射击、监视射击。

以上诸多射击中,一般情况下,试射、直瞄射击、监视射击、妨害射击用炮较少,一般用一门火炮。

直瞄射击:一般是近距离射击,在火炮的直射距离之内。

举例:122榴弹炮,一号装药,目标高2米时,直射距离560米,在560米以内,炮弹的弹道是直的,完全不考虑地球引力,炮弹所形成的弹坑,在训练有素的瞄准手操作下,可以重叠,几率非常大。所以直瞄射击,一个弹坑内,同一门炮射击,可以落入N发炮弹。弹坑是最危险的地方。

试射:一般有炮连的基准炮射击,对目标进行试射,因为每次都要加减表尺、方向,所以,前一发炮弹形成的弹坑,绝不会落入第二发炮弹,也就是说,敌人进行试射时,弹坑是最安全的地方。

监视射击、妨害射击:一般用一门炮。通俗来讲,就是建立炮火封锁线。用一门炮,时间不定,射击诸元稍微变化,或者不变,对敌人进行袭扰射击。

这个弹坑也不小

举例:1979年2月20日,在越南高平省复和县,我的战地笔记记载:我炮兵26团“八连对着迷(地名)敌机枪火力群行破坏射击后,(然后)进行监视射击,每分钟一发,一门炮射击。上级表扬了我炮兵群”。

如果敌人进行监视射击、妨害射击时,一个弹坑绝不会落入第二发炮弹。弹坑是最安全的地方。为什么呢?听我详细讲解。

用同一门火炮、相同批次的弹药,装定同一射击诸元,由相同的炮手用相同的手法操作,连续发射多发,射弹并不落在同一点上,而是分布在一定范围内,这种现象叫“射弹散布”。

产生射弹散布的原因:

1,火炮方面:每次发射时炮身温度、炮膛清洁程度和炮身上下、左右跳动的微小差异。

2,弹药方面:各次发射药的重量、质量、温度、湿度等微小差异;弹丸的重量、直径、形状、重心位置、弹带硬度和构造、弹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微小差异;时间(电子)引信作用时间上的微小差异。

3,炮手操作和阵地设置方面:操作时每次装定分划、居中气泡、瞄准位置、装填炮弹和拉火的力量、手法的微小差异。发射中火炮两轮及驻锄周围的土质松动的微小差异。

4,气象方面:每发射弹在空中飞行时的气温、气压、风速、风向的微小差异。

综上所述,由于四个方面的原因。同一门炮发射时,两发炮弹绝不会落入同一弹坑,落入同一弹坑的概率比中百万大奖还难。

射弹散布与炮种没有任何关系,不分加农炮、加榴炮、榴弹炮、火箭炮,迫击炮。

如果有人讲,我用一门炮,向一个目标,射击3000发炮弹,难道就没有两发炮弹落入同一个弹坑么?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任何部队不会用一门炮,向一个目标发射3000发炮弹,因为已经超出了火炮的使用寿命,除了脑残会想出这样的问题,任何一个头脑健全的人,不可能没事找事把打炮当放鞭炮。

我在部队十几年,经过无数次实弹射击,两次参战,记得一次发射炮弹最多,是在1979年2月20日配属54军162师在越南复和县对越军一个连守卫的高地射击,全团12发急促射,射击完毕后,有的火炮的制退液喷出来了,不能继续射击,修理工紧急抢修,才继续参战。平时射击,最多就是4发、6发、8发急促射。

有的人会说。我们的火炮质量不好,打十几发炮弹就不行了,这样认为的人,是没有炮兵知识的人。急促射是用最快的速度把炮弹发射出去,如果一次发射炮弹太多,火炮的各个部件承受不了。就像“红岩"炮车牵引152加榴炮,行军速度平时五、六十迈,如果叫它跑100迈也行,但是,跑不到一个小时,大炮的轮子就会自燃起火了。

在战场上,如果敌人不是以连、营、群规模对我进行急促射,敌人进行单炮射击,弹坑是最安全的地方。

如果敌人进行建制单位进行急袭射击。弹坑并不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造成这个弹坑的那门火炮,不会有第二发炮弹落入此弹坑,但是,其他火炮发射的炮弹也会落入此弹坑,此弹坑的落弹概率,与其他地方没有区别。

使用“集火射向”与“平行射向”有所区别,使用“集火射向”一个弹坑落入两发炮弹的概率比“平行射向”更大。

但是,为防止敌人破片效力的杀伤,在没有其他隐蔽物的情况下,弹坑仍然是最安全的地方。


烽火南疆A


反正比平地强多了


明月松间照968


排炮速射一般在打第一炮后会换一种角度,这是地毯式轰炸,这种炮弹很少会重复在一个弹坑,如果是拦阻射击,那这种可能的概率是很高的,但也比呆在地面中弹的概率小得多!所以利用弹坑迅速跃进不失为好的战术动作。


金牛角


步兵冲锋时,利用弹坑作为掩护,可有效避免伤亡。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弹坑是非常安全的,因为炮弹不太可能再次炸在同一个弹坑内,前次炸出的弹坑往往成为老兵们的最佳躲藏之地。因为在弹坑外内所被炮弹击中在概率学上是一样的,而且炮弹一般不是正面击中对方,一般是应该爆炸之类进行伤害,考虑到弹坑可以防御流弹与弹片。所以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

其次是要看用什么炮弹攻击敌方。榴弹炮的炮弹基本上不会落在同一个坑里,除非你的运气实在是太背了。加农炮属于直瞄型火炮,落在同一个坑里的概率也很小。现在的大口径压制火炮基本上都是加榴炮,射程都很远,同一发射角度落在同一个坑里的概率等同于中个500万大奖!而迫击炮的射程都比较近,受温度、风度、后坐力、炮弹自身的弹药推进等因素影响较少。在同一种发射角度下,落在同一弹坑的概率很大,平均五、六发就要落在同一个弹坑里。


历史点评


至少比在平地上躲炮靠谱哦,而且理论来说,同一个着弹点被命中的几率很低,但炮弹不命中,也会把你震死,如果你身处在敌方的炮火范围,还是躲得远远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