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誰來監督央行的“非民選權力”?

金融危機後,全球央行的權力、地位不斷強化,且量化寬鬆(QE)這一非常規貨幣政策大行其道,但政府似乎並無突出作為,甚至指望央行持續承擔起託舉經濟的任務,民粹主義領袖的不斷湧現也加劇了這一問題。

比起各界更多討論的央行獨立性,英格蘭銀行前副行長保羅・塔克(Paul Tucker)在新書《非民選權力:對央行行為和監管國家合法性的探討》(Unelected Power The Quest for Legitimacy in Central Banking and the Regulatory State)提出了一個更深刻的問題——央行究竟在一個民主國家中應該擁有多少影響力?央行等技術官僚並非經過民選誕生,政府是否已將過多的責任委任給了央行?如果政府做得不好,選民可以讓政府下臺,但政府並沒有任何權力去辭退央行官員。雖然危機至今,央行似乎完美地應對了諸多挑戰,但如果未來央行失敗了呢?又要由誰來監督、問責央行?

塔克在一次採訪中提及,這次全球央行徹底退出非常規貨幣政策的時間必然會晚於下一次衰退的到來,而央行工具箱的工具也越來越少,過去的成功並不確保央行未來也必能勝任。然而,鑑於西方民主國家深度分裂的現狀,很難想象美國民主黨、共和黨會對於美聯儲的權限範圍達成共識,這在英國、歐元區也是如此,可見塔克的建議仍是知易行難。

塔克:谁来监督央行的“非民选权力”?

危機後央行“非民選權力”擴張

過去十年,也就是“後金融危機時代”,全球央行面臨一種深刻的矛盾——儘管美聯儲、歐洲央行和其他央行並沒有預見到危機來臨,但他們對緩衝經濟後期陷入下行發揮了巨大作用。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央行也測試或逾越了其使命的極限,貨幣政策制定者的“獎賞”就是被賦予了更多的新權力。

英國央行或許是在整個金融危機期間最“揚眉吐氣”的央行,在2010年保守黨上臺後重新拿回了1997年金融改革期間被抹掉的監管大權,將工黨上臺後設置的金融服務局(FSA)收歸旗下。

1997年,英國金融監管制度改革設立了以英國央行、FSA和財政部三家為主的金融監管架構。FSA負責監管銀行和保險等所有金融機構的市場操作、合規等行為,成為倫敦城名副其實的大管家。但2008年之後的金融危機暴露了FSA監管的眾多不足。保守黨上臺後,前財政大臣喬治·奧本宣佈在2012年底進行“歷史上最徹底的金融改革”,最徹底之處就在於將工黨設立的FSA掃入歷史,代之以英國央行下屬的審慎監管局PRA。

美聯儲在危機後也變身為“超級央行”。美聯儲成為了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主體,提高審慎監管標準,防範金融機構出現“大而不倒”的局面;同時,為了加強消費者和投資者保護,在美聯儲下設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統一原本分散的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監管信用卡、按揭貸款等個人金融產品和服務,規範金融機構行為和產品。

塔克也在書中提及,英國央行重新獲得了監管銀行的權力,而其他多數發達國家的央行被賦予了監測和消滅資產泡沫的責任。同時,政治家大多依靠超低利率的貨幣政策來逐步調整危機後疲軟的增速。塔克認為這種狀態是不可持續的,央行正在被捲入深刻的政治決策漩渦之中,這種決策決定政府應如何融資、如何進行收入分配等。但事實上,央行並不應該具備財政分配的功能。

令塔克最為擔心的一點是,技術官僚或央行家已經成為了“權力過於強大的公民”,但他們卻不具有選舉的合法性。同時,對政局喪失信心的西方選民則變得更為青睞具有煽動性的民粹主義領袖,這也導致央行政策不時受到這類政府的“口頭干預”。例如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抨擊美聯儲加息會阻礙經濟擴張。也正因如此,央行的獨立性受到了干擾,這本身不利於經濟的可持續、健康運行。

被譽為最具權威的美聯儲主席沃爾克曾提及,央行的使命就是在派對漸入高潮時撤走酒杯,但事實上主人總是不想掃興、過早結束派對,因此他們往往會等很久,導致風險越發顯現,屆時傷害就難以避免。這也是如今眾多央行所面臨的矛盾。

政治僵局令“非民選權力”成唯一選項

如今,全球央行傾向於盯住一個2%的核心通脹目標,然而危機後的十年,不論放了多少水,2%的目標遲遲無法實現,這一問題在歐元區尤為突出。

央行本身似乎也不願意承擔不斷擴張的“非民選權力”。例如,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數次呼籲政府應該推出結構性改革,光靠央行的一己之力無法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和通脹目標,美聯儲前主席耶倫也表達過類似觀點。

塔克在採訪中提及:“在英國央行被賦予瞭如此多新使命後,還有人建議賦予英國央行監管資本市場的工作。我很堅決地說這是不行的,因為央行無法勝任這麼多委任。”

在他看來,如果政客做得不好,選民會用選票來進行表決,讓他們下臺,但央行未經民選,更關鍵的是,即使犯了錯,也無法接受經民選的政治家或者選民的監督。面對不確定性激增的全球格局,塔克對這一問題的擔憂更加突出,也可以說,塔克是對央行究竟還能憑一己之力託舉經濟多久而深感擔憂。

如今,歐洲國家嚴重依賴於歐洲央行的寬鬆政策來保持經濟穩定運行。日本央行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盯住在0的任務,塔克認為這無異於將日本巨大的國家債務貨幣化。但是要落實塔克的建議(監督“未經民選權力”)也並非易事,因為西方民主國家普遍陷入了深度分裂之中,很難想象美國兩黨能對美聯儲的權限範圍達成共識。在英國,保守黨政府和反對黨工黨也對國家是否應該加大開支而持相反意見;歐元區國家至今也未採取任何重大的結構改革措施,來強化這個單一貨幣區。塔克表示,如果無法達成共識,央行也只能是“鎮上唯一的遊戲”。

(本文是《Unelected Power: The Quest for Legitimacy in Central Banking and the Regulatory State》一書概要,該書獲評2018“第一財經·摩根大通年度金融書籍”年度英文書籍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