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中超未来10年会全面放开外援数量限制吗?

滞留在广州的湖北人


我觉得不会。国人一直希望有球员能登陆欧洲五大联赛,但现实很残酷,即使是顶峰时期,也只有杨晨、郑智、孙继海等人,现在只有武磊一人,而能进入五大联赛多半还是靠中资运作,在加上欧洲俱乐部希望通过此举吸引中国球迷,开拓中国市场,纯足球考虑,恐怕没有中国球员能在五大联赛中游及以上球队立足。但如果开放外援限制,一方面可以提升联赛精彩程度,吸引球迷走入球场,繁荣球市。其二,可以使国内球员在和高水平对抗中学习吸收,提高自身水平。三者可以提高竞争,以往国内球员总人数偏少,踢好踢坏总能有一席之地,开放外援后,外援多了,那留给国内球员的位置必然减少,球队挑选余地多了,那些水平差的,不思进取的,混日子的将会无球可踢,或去低级联赛效力,而留下的一定是那些训练认真刻苦,那一定水平的球员。如果一支球队可以引进8到10名外援,上场5人,那对于剩下的五名国内球员来说,这和去欧洲踢球差距不大,而且不用远赴欧洲,连国家队踢个热身赛,招不招回都要网上吵半年。虽然短时间不会明显提高国家队水平,但至少让球市繁荣,让球迷们可以每周到球场现场观看到那些过往只能在深夜电视上看见的欧美巨星的风釆。


飞与远方


一个国家的足球职业联赛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服务于国家的足球发展,中超联赛也不例外。中超联赛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联赛竞技水平的提高,精彩程度的提高,联赛吸引力的提高,还要兼顾促进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未来10年全面放开外援数量限制的可能性不大。
新赛季中超联赛对于外援政策做了调整,目前是单赛季注册六人报名


五人上场四人,这个外援政策已经是非常宽松了。即使与韩国的K联赛、日本的J联赛相比,也并不保守。

联赛竞技水平的提高,比赛精彩程度的提高不仅与外援有关,还与比赛场地、直播设施、比赛裁判等有很大关系。

相比增加外援人数,中超联赛更应该加强的是裁判的执法水平,更应该努力的是如何增加联赛的净比赛时间,更应该改善的是如何实现鼓励进攻、减少“卧草”现象等。
客观的评价,目前中超联赛单场外援报五上四已经是非常符合中超各球队经济承受能力的政策了,也比较符合中国足球目前的发展水平,全面放开外援限制并不切合实际。


中超快评


应该不会开放,一是外援太多本土球员得不到上场机会,不利于球员的成长,二是中超俱乐部的收入太低,无法负担过多球星的合同,来做一个对比。

中超每年电视转播分成最高的俱乐部大约可以收入6000万人民币(762万欧元)左右,而赞助和门票都极低,每一家中超俱乐部基本都是赤字经营。

再看看五大联赛花钱如流水的俱乐部他们的收入来源:

1.广告赞助

如图可以看出,在欧洲,仅胸前广告就会给俱乐部带来每年数千万欧元的收入。(中超俱乐部全年收入可能都没有人家一个胸前广告赞助多)

而形如衣袖赞助也往往在千万左右,更不要提像妮维雅这样直接签约作为皇马官方用品的广告费。

而像阿迪达斯这样的大型体育品牌,每年赞助皇马1亿欧元(这才叫有钱)。

像什么曼城、巴黎圣日耳曼,他们的金主(老板)是中东石油大户,每年注资几亿欧元以打出自己的名声很正常的事。

2.电视转播分成

首先看英超(2016-17赛季):

可以看到2016-17赛季中莱斯特城电视转播分成达到7600万英镑,接近C罗转会皇马的费用。

再看西甲:

巴萨皇马两大豪门的西甲转播收入全部突破1.4亿欧元(中超的二十倍),马竞等新生豪门也接近1亿欧元,而其他俱乐部也统统保持在5千万欧元左右。

这还只是各大联赛,再看欧冠,数据显示皇马巴萨尤文三大欧冠劲旅在过去十年里,在欧冠中夺得了共计超过13亿欧元(三家俱乐部每家分得4亿5千万欧元左右)的分成,这主要来自于欧冠电视直播费用和欧冠奖金。

总计:

可能一大串数字大家看的头晕,那么一家五大联赛豪门一年能赚多少钱呢?

巴塞罗那预计2018年年收入有望突破10亿欧元大关。

也正是这种巨大差距,收入远低于支出的情况下,任何一家中超俱乐部都不可能大幅度引入知名外援,这样联赛知名度也无法提升,仍然只能保持极低的盈利模式。





极限1080


中超在未来的十年当中会不会开放外援的数量呢?晏子觉得,不光未来10年,可能很多年里,中超赛场上的外援数量都不会增加。至于全面开放中超外援数量限制更是不太可能。

首先,国家队的成绩是衡量中超联赛外援数量多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种绝对理想的状态下,外援数量可能会扩大。比如国足的成绩大幅提升,外援对国足成绩提升的负面影响下降,那么中超联赛当中外援的数量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比如在西甲联赛,英超联赛,德甲联赛当中,他们对于外援的限制可能会相对宽松一些,因为他们本身足球的水平就非常高。因此,他们对于外援的质量要求也会更高,这样的外援反而能提升国内球员能能力,这反而会促进本国联赛水平的增长。

但是在国内,外援的到来并没有太多促进中国足球的长足进步,反而成了压制国内球员在赛场上进行表现的机会。换句话说,外援并没有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反而打压了国内锋线球员的表现机会,这遭到了大家的一致诟病。因此,在国足成绩未能明显得到提升的情况下,想让中超赛场扩大外援,并且全面放开外援,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目前中国足球发展困难重重,中国足协推出的归化球员行为,有些变相的使用“外援”,在支持和反对声音当中艰难前行,目前的形势扑朔迷离,并不明朗,大家担心的问题和中超外援数量增长的问题是一样的,就是大家担心中国足球会走入一种投机取巧的地步,依靠所谓的“洋人”,荒废了中国足球青训,动摇了中国足球的基础,杂音之多,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中国足球在走向世界的途中并没有显得胸怀宽广,虽然我们成绩很差,但是我们排外的这种心理还是长期存在,因此想让我们在外援这条道路上放得更开一些,那一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叶晏慈足球观


中国足球的事情特别是男足,不能按常理判断。例如2002年我们打进世界杯,大家都以为是中国足坛迈步世界的起点,谁知却是绝唱。

只要中超还在足协这个不确定因素的领导下,中超的未来就不好判断,每一任足协领导上台都是四到八年,都是推翻前任大干一翻,然后发现什么:叉腰肌,学巴西,学欧洲,全是扯蛋!然后又推倒重来。。。现在是归化,不知明天会是什么。

中超未来十年实现外援不限制,排除足协因素,还有两个方面因素决定:一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特别是房地产,例如:恒大。二是广大球迷的民族排外性有多强,估计有很多球迷会不同意不限制外援,原因是对国足不利。





刚刚说段子


中国和其他曾经有殖民或者被殖民的国家不同,中华民族人种相对单一,人种国际开放程度也不高,外国人要加入中国国籍是世界上最难的,因此,归化球员也只是经过半个多世纪体育管理部门和国人对中国足球彻底失望后才刚刚采取的“强足”政策,而且实事求是讲,松开这个口子的第一年,归化数量就已经非常惊人了!

在中国足球圈对于归化球员这件事一直有支持和反对两种声音,反对者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见如范志毅说的“中国国家队有一天场上11人都是老外,升旗的时候连国歌都不会唱,像什么话?”,这种意见也是很相当客观的,如果归化政策已经到了全中超乃至国家队为了出成绩全部换成了各种肤色的外裔,确实就失去“中国足球”的意义了!在俱乐部层面,不限制归化的结果就是有钱的俱乐部肆无忌惮买洋枪洋炮,失去公平的意义,没钱的俱乐部没法陪玩。

因此,这个问题都不用多讨论,足协一定会支持并继续推进归化政策,但也一定会维持相对的竞赛公平在引进数量和上场数量上有所限制,包括国家队归化人员的比例,不会让11个老外代表中国队踢比赛这种荒唐滑稽的场面出现,因为这也关系到国家尊严。


只是只是路过


这样看这十年中国足球的发展情况,如果依然向现在这样不重视青训,还大搞金元足球,足球人才断档不说,整体水平也很难有质的提高,十年后就不可能放开更多的外援名额,国内球员还是在政策的保护下占有出场明额。另一种可能就是中国足球十年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球员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在与国际球员的争夺中能够得到一席之地,我相信足协会开房更多的外援名额,从而促进良性竞争。个人认为出现第二张情况的可能性不大,毕竟每项运动的发展都有它的规律,优秀的球员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出来的。


爱体育的胖子


应该这个命题不成立!欧洲联赛外援不限制,是因为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对欧盟以外的外援还是有严格限制的,亚冠对外援也是有限制的。再者说未来中国足球的投资一定会回归理性,像恒大、华夏这种挥舞钞票的俱乐部会越来越少,从华夏、万达等俱乐部这两年投资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如果场上22个全是外援,国家队水平上不去,中国足球水平上不去,足球的关注度会越来越低,这是足球管理者、投资商都不希望看到的。


小雨点4294


中超未来10年会全面放开外援数量限制吗?对于这个问题本人的观点是:未来10年中超不会全面开放外援数量限制。

前言:一代领导一代新政,中超发展的怎么多年关于外援的政策可谓是变化无常。不过其实中超发展的这数十年来关于外援的政策变化都是大同小异的。对于外援的数量的使用政策方面足协从未大规模允许过。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些年来中超在使用外援上政策的调整。

1994年,中国职业联赛元年,中国足协规定,每支球队可以引进三名外援,三人可以同时出场,且没有位置限制。这个政策一直延续到2000赛季,2001赛季外援政策发生变化。由于本土门将越来越少,为了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中国足协规定,从2001赛季开始,各支球队禁止引进外籍门将,这一政策一直延续至今。

2001-2003赛季,外援人数也有所变化,每个队可以同时注册四名外援,且都可以进入18人大名单中,但上场人数依旧为三人。

2004赛季中超元年,中国足协再次改变了外援的人数,每支中超球队注册人数缩减至三人,18人大名单中也可以报名三名外援,但只有两人可以同时出场。2005赛季,中国足协再次缩减了外援人数,比起以往更加苛刻。虽然各支球队依旧可以注册三名外援,但只有两人可以同时进入18人大名单。一个赛季后,2006赛季,中国足协又将外援改回了注册三人,进入大名单三人,上场两人的政策。

2007和2008赛季,中超足协再次增加了外援注册的名额,每支中超球队可以注册四名外援,且可以同时进入18人大名单,同时出场的人数依旧为三人。

2009赛季,随着亚冠再次改制,中国足协将中超的外援政策与亚冠接轨。每支球队可以同时注册五名外援,但其中至少要包括一名在亚足联注册国家的外援,且五人都可以进入18人大名单,四人可同时出场(其中至少要包括一名在亚足联注册国家的外援)。这一政策成为在中国顶级联赛使用最长的外援政策,整整有8年,一直持续到2016赛季。



2017赛季,时隔八个赛季,中国足协再次调整了外援政策,每支球队依旧可以注册五名外援,不再对亚洲外援和非亚洲外援进行限制。但只有三名外援可以进入18人大名单,并且出场人数最多也就是三人。

2018赛季,外援人数再次受到限制,每场比赛进入18人大名单和出场人数依旧都还是三人,但注册人数从五人调整至四人,且依旧不再对亚外和非亚外进行限制。

2020赛季则是对外援更大的宽松允许注册6名外援报名5名外援上场4名外援。



总的来说中超在外援政策上变来变去其实也没有大幅度增加人员,在19赛季上也就是增加了个外援轮换政策。也一次报名大名单允许带上四名外援,根据场上情况可以替换一名。

那么中超联赛注入外援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

外援顾名思义就是非本土球员,他们的竞技能力要在本土球员之上,加盟球队能够提高球队的作战能力。拥有了外援后,俱乐部实力可以得到提高甚至可以与亚洲优秀的俱乐部抗衡。

拥有优秀的外援可以带动本土球员们的竞技能力。外援们的实力本来就是在本土球员之上的,有这些外援在球队当中的话,本土球员可以直观的学习他们的技术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不仅如此,当本土球员长期和优秀的外援同台竞技后,本土球员不论是心理层次上还是竞技水平上都得到提升。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高水平的外援加盟中超能够提高外界关注度,打响中超品牌。像保利尼奥这样从热刺来又中途加盟巴萨再回归中超的可谓是吸引了多少媒体关注,还有小马哥、扎哈维等球员不缺乏关注度。就连上海申花的伊哈洛现在再度回归英超加盟曼联也是受到广泛关注,外界媒体不得不重新评估一下中超。

不过凡是有利就有弊,外援加盟中超固然能够提高俱乐部的水平增加外界的关注度但是也是存在弊端的。

本土球员过分依赖外援,国足水平提不高

正所谓联赛始终还是要服务于国家队。不过如今我们的本土球员似乎犯了一个毛病那就是在俱乐部生龙活虎,一进入国家队就是病如猫。一方面是受到金元足球的影响下,他们出工不出力,另一面其实是他们真的有心无力。在俱乐部高水平的外援包办了一切,由组织到进攻再到破门都是外援们负责,内援就是充当辅助角色。不过回归国家队后他们当主角了,那踢球的场面可谓是惨不忍睹。因此我们这些年来国足水平越来越下滑严重。


增加外援数量就会压缩内援生存空间

之前已经说到了本土球员过分依赖外援,以至于在国家队表现不佳。如果一旦增加外援数量的话,土豪球队可以随意买入大量外援,那么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简直就是不断被缩小。那么这是足协最不愿意看到的,尽管多外援加盟中超观赏性会得到提升,但是始终不利于国足的水平发展。而且现在足协也是想法设法让年轻人在中超联赛中可以得到更多的比赛时间,例如过去施行的U23政策,还有现在不限制U21球员转会以及规定球队又要几名梯队培养的球员都是为了提高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和竞技水平以便于为国家队服务。


全面放开外援数量,平民俱乐部根本负担不起

今年中超转播权各个球队分红大概是6000万人民币(约746万欧元),其实这样的收入对于球队来说并不高,而且因为受足协一些政策影响俱乐部指望靠分红、赞助商和门票收入其实远远不能填补自己的支出,也就是说很多俱乐部都是处于亏损状态。如果一旦全面开放了外援数量限制,一些大财团可以随意买人,但是平民俱乐部可花不起那么多钱,花不起那么多钱就意味着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就得淘汰。这样一来中超的格局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足协不可能希望看到这样。

总结

未来十年中超不可能全面开放外援数量政策,因为这是憋大于利的。全面开放外援政策既不利于国足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中超格局的平衡。


无理侃球


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在这片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上,一切事情都必须中国人优先。资源是有限的, 怎么能够一边对中国人计划生育,一边将我们的粮食、住房、教育等资源大量给外国人使用呢?种族利益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国破山河在,只要人还在,还有复国机会。但如果一个民族的种被灭了,这个民族就永远不能再起死回生。正视外国人用移民、非法居留、和中国女人生混血儿等方式对中国的和平入侵,是一种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