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是老糊涂了吗?

田获三狐


这个主要还是因为一个女人!

晚年的刘邦最怕的不是匈奴,而是他的发妻吕雉。夫妻俩虽然曾经共患难,但刘邦是个花心大萝卜,晚年宠幸戚夫人,还想立幼子刘如意为继承人。吕雉和刘邦就此闹掰。而吕雉这个女人不一般,政治手段极强,在朝中势力很大。刘邦非常担心其死后,吕雉会对他的“家人”下手,比如戚夫人、比如刘如意。(刘邦死后,吕雉将戚夫人母子迫害致死)所以刘邦在临终前开始想办法剪除其势力。

那么跟樊哙有何关系呢?要知道樊哙可是他发小,当年一把杀猪刀跟着刘邦打天下,可谓是忠心耿耿,特别是鸿门宴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硬是敢和项羽翻脸。所以这些都没错,樊哙这个人没得说,但是樊哙有个老婆,是吕雉的亲妹妹。刘邦死后,樊哙会站在哪一边,无需我多说。

俗话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历朝历代的明君圣主,所惧怕的并非是扰乱边疆安定的外敌,而是每日朝夕相处的家臣。

前有齐桓公饿死在寝宫,后有秦始皇暴毙于龙撵。

诸如赵高、易牙等心怀不轨的臣子,如同一柄隐藏在黑暗深处的妖刀,随时有可能对皇权发起致命的攻击。作为汉朝开国皇帝的刘邦,自然懂得“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个道理。

刘邦称帝之后,先后将韩信、卢绾、英布、彭越、臧荼等,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处死,由于樊哙是吕后的妹夫,所以朝中无人敢弹劾樊哙,但随着刘邦与吕后的矛盾日益严重,身份特殊的樊哙,也被推向了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

以戚夫人为首的朝中势力,在刘邦病重的时候联名进谗,污蔑樊哙在暗中计划兵变,企图谋杀戚夫人和赵王如意。 刘邦最宠爱的女人叫做戚夫人,戚夫人依仗着刘邦的宠信,在后宫中公然与吕后作对,并且怂恿刘邦立自己的儿子赵王为太子。

一方面,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满朝文武人尽皆知,刘邦甚至有意废长立幼,立赵王如意为太子。 另一方面,残忍暴虐的吕后对戚夫人虎视眈眈,而樊哙的妻子是吕后的妹妹,如果日后赵王继位,樊哙必然会受到牵连,所以刘邦认为,樊哙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一定会尽全力支持吕后。

身为汉朝大将军的樊哙,手握重兵,如果趁刘邦病重时制造兵变,简直易如反掌。因此,不管樊哙会不会造反,刘邦为了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的安危,都会杀了樊哙。以前找不到杀樊哙的理由,现在正好有人弹劾樊哙造反,刘邦便顺水推舟,以“密谋造反”的罪名下令杀死樊哙。

但刘邦思来想去认为此举不妥,樊哙统兵多年,在军队中威信极高,势大力强,难以连根除掉,如果贸然下令处死樊哙,势必会引起一场更大的风波。

正当刘邦举棋不定时,多谋善策的丞相陈平出了一计,他以丞相的名义将樊哙调出军营商谈国事,然后让宰相周勃(开国大将)到军中坐镇,并且接管军权,如此一来,即能捉拿樊哙,又能保证军中不会出现混乱。

刘邦同意了陈平的提议,并将处死樊哙的任务交给陈平全权处理。

樊哙是开国元勋,又是吕后的妹夫,陈平不敢杀死樊哙,便把樊哙关在囚车中,押往皇宫交给刘邦处置,却不料在押运的途中,刘邦就驾崩了。而陈平也恰好是凭借这一点的功劳,得到了吕后的青睐。以至于在刘邦死后,吕后大权独揽开始迫害刘邦重臣的时候,陈平依然活得好好的。见风使舵,审时度势,陈平绝对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

综上所述,刘邦杀樊哙的原因无非两点:

第一点:樊哙是吕后集团的中坚力量,又是统帅三军兵马的大将军,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刘邦害怕樊哙会做大,所以想杀死樊哙。

第二点:樊哙是吕后的妹夫,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如果未来赵王如意继位,吕后一定会挑起政变,到时候手握重兵的樊哙,将会成为吕后势力的中坚力量。刘邦为了保护戚夫人和赵王如意,不得不杀死樊哙。

政治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臣子的生与死,只在君王的一念之间。

樊哙是刘邦的妹夫这不假,但樊哙终究是刘邦的臣子,永远不要了一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白话历史君


据说是因为朝中有人向刘邦反映,樊哙和吕后勾结到了一起。

首先樊哙是西汉的开国元勋,是刘邦旗下的一员悍将,尤其是他还在鸿门宴的时候救下了刘邦的性命,对刘邦来说,可是他创业史上的一个大恩人。


(樊哙和吕嬃)

但是功高盖主,樊哙算是刘邦的一个得力悍将,但是于此同时臣子的权力过大也是一种威胁,所以汉高祖刘邦也是对他们有着一些提防,所以当有人向他汇报,樊哙和吕后走的太近,他如何不能起疑心?

其实早在之前,刘邦就已经对吕后干政就十分的不满了,刘邦击败了叛军之后,又听说燕王叛变,于是就派樊哙去征讨燕王,但是樊哙走后,却又有人揭发樊哙,说他与吕后串通一气,刘邦顿时就敏感了起来。


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刘邦很快就做出了决定,他临时将樊哙换掉了,还叫陈平将樊哙的头带去见他。高祖眼看着命不久矣,而之后吕后主政也是可以预测的,但是他又不好放了樊哙,只好将他囚禁了起来,果然刘邦没过多长时间就死了,樊哙也因此逃过了一劫。

后来吕后姐妹听说樊哙没死,都松了一口气,樊哙最后官复原职,得以善终了。而陈平也因此逃过了一劫。


是阿维啊


刘邦,是个思路极为缜密的人,每件事都有他的用意。临终之际要杀樊哙,不但不是老糊涂,而且是非常正确的决策。其中缘故,听司马为君慢慢道来。

首先,刘邦不是因为个人仇恨杀樊哙。樊哙早年是个杀狗卖肉的,刘邦是他的老客户,所以俩人关系不错。后来刘邦做沛公,樊哙便成了他的副官。

樊哙这个人,智略谈不上,似乎唯一可以夸耀的便是武勇,当时打仗是以人头数作为晋升标准的。樊哙在一场战斗中砍下敌军十五个首级,就被封为国大夫。和章邯的军队交手,砍下二十三颗首级。打败李斯之子李由,斩首十六级。攻武关至霸上,樊哙更是斩杀都尉一人,首级十个。鸿门宴那一场局,又是他持剑盾闯入项羽营帐,用盾撞倒拿着戟的士兵。 进入帐后拿眼珠子瞪项羽,项羽还欣赏他是位壮士,请他吃一条生猪腿。樊哙拔剑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这一场吃生肉秀,其实是救了刘邦的命——如果没有樊哙闯帐谴责项羽,刘邦很可能就被杀了。

刘邦称帝以后,樊哙依旧为他卖命,燕王臧荼的叛乱,是他搞定,代地的叛乱,则是他与周勃一起平定。直到刘邦临死前的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他还在北方讨伐燕王卢绾的叛乱。

所以,樊哙的军事能力,是不值得怀疑的——但,刘邦最担心的,也就是这个。

为什么呢?因为刘邦此时最大的心事,就是戚姬与儿子刘如意的安危,在他看来,如果戚姬不能反控吕雉,就一定会被吕雉杀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刘如意做太子,接替帝位。可是刘邦又发现,群臣都很拥戴吕雉的儿子刘盈,尤其是樊哙掌握着兵权,一旦他决意废除刘盈甚至说要杀掉吕雉,吕家人会不会谋反作乱,樊哙会不会助吕家一臂之力?

在刘邦看来,这个问题是肯定的。樊哙的老婆是吕雉的妹妹吕媭,而且樊哙很听老婆的话。所以要保住刘如意和戚姬的性命,就必须废掉或杀掉吕雉,而要解决吕雉,前提就是要让樊哙消失。

但刘邦一直下不了这个决心,直到身体快不行了,他才找来陈平,让陈平去樊哙军中传诏,又把武官周勃藏在车子里,打算一到军营,就立斩樊哙,让周勃接管军队。

可问题是陈平是个极会算计的人,他发现形势已经不对了,刘邦说不定马上就要死,而死后吕雉一定掌握大权,而那时如果陈平和周勃拿着樊哙的人头上报,岂不是自寻死路吗?

所以最终,陈平没有杀樊哙,而是将樊哙打入囚车,押回长安,结果在半途就得到刘邦驾崩的消息,陈平立马转变方向,投向吕雉,而樊哙的保全性命,就成了他的功绩。

刘邦生前没能杀掉樊哙,吕雉便没事,而吕雉没事,戚姬与刘如意母子二人便有事了。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刘邦临死之前杀掉樊哙,并不是因为老糊涂了,而是出于保护自己的继承者的考虑,如果不杀樊哙,自己的继承者恐怕无力与樊哙背后的集团争斗,那个时候选出来的继承者,恐怕会成为傀儡,这不是刘邦希望看到的。

刘邦去世前最大的担心就是戚夫人和他心爱的儿子刘如意的安全。他希望刘如意代替儿子刘盈并继承王位。刘邦明知道,死后,按照吕后的处事方式,戚夫人和刘如意一定会死,而且绝对会死的很惨。


但是没有办法,吕后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尤其是樊哙这个外戚拥有了军权,刘邦非常担心,只要他死了,刘如意就会成为樊哙的刀下灵魂。

因为樊哙在,刘邦完成称霸大业之后,他亲眼看着帮助刘邦打下江山的兄弟们,一个个地被刘邦给设计死去。此刻,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个低调的人。在刘邦的面前,樊哙几乎看起来像一个隐形人一样,很少做任何事情来炫耀自己。

当时他也并不认为刘邦会打定主意到他身上,然后命运就是如此地残酷,刘邦还是想算计他。刘邦命令陈平杀死樊哙。陈平是个聪明人。他意识到刘邦和戚夫人已经走了,以后的天下注定是会落到吕后的手上,所以当他拘留囚禁樊哙时,他没有直接杀死樊哙,而是留下了樊哙的命。果然,刘邦半路就是去世了,那么刘盈即位。

樊哙这才保住一命。


刘邦杀樊哙其实是出于对后来继承者的保护,樊哙此人在军中的威望也非常的高,那个时候开国的名将除了被刘邦杀死的几位,还有一些已经老死了,因为戎马生涯让他们身体出了问题很快就死了,樊哙就非常引人注目了,他是刘邦大清洗期间,没有被杀死的一位将领,而且他也是刘邦的妹夫,所以在那种情况下就显得异常引人注目。

刘邦选的继承者是刘盈,刘盈性格温厚老实,肯定压制不住樊哙,再加上樊哙此人和刘邦的妻子吕后有关联,刘邦这一生最害怕的其实是吕后,吕后为人泼辣,有权谋之心,心狠手辣,刘邦忌惮她,尤其是听到自己的手下大将樊哙,竟然也和吕后有关联,怒火中烧,要杀樊哙是必然的。


刘邦越老越精明,临死之前,派陈平秘密去杀樊哙,是出于对自己儿子刘盈的保护,并不是老糊涂了。


江水趣谈


刘邦非但不是老糊涂,临终之前反而比任何时候都清醒!

我们先来看看刘邦临终之时他的遗愿:1)首先,刘邦南来北往征战一辈子,创立了大汉的基业,尤其是年已六旬还到处亲征,自然是不想让大汉步大秦的后尘三世而亡,他肯定是想大汉千秋万代。2)其次,刘邦晚年宠幸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虽然想换太子但没成功,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戚夫人母子平安活下去。

那么,刘邦的遗愿能同时达成吗?很不幸,他的两个愿望正好是对立的,不可能同时达成。首先,他死后能威胁大汉的,自然是功臣集团,而能够掌控功臣集团的,只有老辣的吕后,这也是他最终不敢换太子的原因。其次,作为政治斗争的顶尖高手,作为多年的夫妻,他对吕后非常了解的,也知道自己死后戚夫人母子面临的处境是什么。弥留之际的刘邦能做的是什么呢?只能是平衡功臣集团和吕后两方的势力,做到相互制衡,不至于一方独大。

好了,再来看看樊哙的身份。首先,樊哙是他的同乡是发小,是功臣集团;但樊哙还是他小姨子的丈夫,两人是连襟,也就是说樊哙是外戚,肯定是站吕后的。因为在剪灭异姓王的过程中,樊哙出力甚多,逐渐成了实力派大佬,如果吕后政治上的老辣加上樊哙的军权,那外戚一方就尾大不掉,谁也管不了了,戚夫人母子更是分分钟被秒。

至此,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樊哙必须死。但刘邦明显高估了陈平等功臣对自己的忠心和实力,低估了吕后的手腕和能量。在他死后吕后很快就把功臣集团收拾的服服帖帖的,至于戚夫人母子,只能任吕后宰割了。


金鳞戏兰池


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是老糊涂了吗?(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刘邦一直到死,都非常清醒,从不糊涂,为什么这么说,病榻问相就是例证。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重,吕后看着弥留中的刘邦,问他“陛下归天以后,萧相国如果也去世了,谁可以替代他的位置?”刘邦说“曹参是可以的。”

吕后又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和陈平可以代替,他俩可以相互辅助,性格可以互补。而军队之事可托于周勃,此人忠诚于刘氏,可任命为太尉。”

吕后还想问,刘邦却说“你也别问了,再往后的事,不是你我所能知的了,你也活不了那么久。”这就是有名的“病榻问相”。

由此可以看出,刘邦虽然在弥留之际,头脑依然非常清晰,刘邦死后,吕后也确实是按照刘邦的遗嘱进行人事安排的。


既然刘邦临终前都非常清醒,他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发小、左膀右臂兼妹夫的樊哙呢?

樊哙——刘邦最忠实的小伙伴

樊哙是刘邦的小老乡,都是江苏沛县人,刘邦是平民,樊哙更贫贱,是个杀狗的屠户,干的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营生,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和胆识。年轻时候,刘邦没少沾樊哙的光,经常去他那里吃免费狗肉,

刘邦起义后,樊哙成了刘邦最坚实的臂膀,他不但杀狗技术精湛,打起仗来也是非常勇猛,经常是冲在前面,第一个攻上城头,是一个不要命的主儿,当时打仗以人头数作为晋升标准,樊哙在一场战斗中曾经看下敌军十五颗头颅,被封为国大夫,与章邯对抗,砍下二十三颗头颅,打败李斯的儿子李由,斩首十六颗首级。攻克霸上,樊哙斩杀都尉一人,首级十颗,俘获一百四十六人,降二千九百人。

占领咸阳后,面对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富丽堂皇的宫殿楼台、千娇百媚的宫娥美女,刘邦有点乐不思蜀了,决定当晚就留在秦宫过夜,不走了,萧何苦劝无果,只好去找刘邦的铁哥们儿樊哙,樊哙冲进皇宫,把刘邦从龙床上扛起来就走,出宫后的刘邦如梦初醒,对樊哙非常感激。

除了秦宫惊醒梦中人,鸿门宴上樊哙还救了刘邦一命。

项羽邀请刘邦参加“鸿门宴”,樊哙一直在帐外守候,得知刘邦有生命危险,樊哙立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为了保护刘邦,樊哙直接冲进宴会,像凶神恶煞一般看着项羽,看着铁塔一般的樊哙,项羽当时吓了一跳,立即赐予酒肉,樊哙边啃肉边替刘邦表功,“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说的是有理有据,项羽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刘邦趁机尿遁,才躲过一劫。

除了是好哥们、左膀右臂,两个人还是亲戚,樊哙去了吕后的妹妹吕嬃为妻,樊哙也就成了刘邦的妹夫了,两个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了。

既然关系这么铁,晚年的刘邦为什么还是对樊哙下毒手呢?

汉朝建立后,樊哙作为开国元勋因功封为大将军、左丞相。

俗话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很多开国皇帝稳固江山后往往对昔日战友举起屠刀,刘邦也没能免俗,先后消灭了臧荼,韩信,卢绾,彭越,英布等异姓王,将当初一起闹革命的好兄弟们杀的杀、抓的抓,在平叛的过程中,虽然樊哙是主将,出了不少力,但他逐渐对刘邦感到害怕和寒心,原本一腔热血毫无城府的樊哙,开始低调做人,不再事事出头,没想到刘邦最后还是算计到他的头上了。

刘邦一直非常宠幸戚夫人(刘邦死后,戚夫人被吕后做成了人彘),甚至想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废掉吕后的儿子太子刘盈,因为大臣们的极力反对才作罢。

感到自己命不久矣的刘邦为戚夫人和刘如意的命运而担忧,非常害怕吕后和樊哙在他死后难为这娘俩,一直想要限制吕后的权力。

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与匈奴勾结造反,重病的刘邦派樊哙去平叛,樊哙刚出发,就有人向刘邦告发,《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大意就是樊哙与吕后勾结,等皇帝百年之后立即杀死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

刘邦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立即临阵换将,杀掉樊哙,命令陈平“平到军中,立斩哙头”,陈平接到这个烫手山芋,立即犯难了,眼看刘邦是马上要不行了,如果杀了樊哙,刘邦就去世了,吕后能放过自己吗,他儿子可是接班人呀,但是刘邦的话还不能不执行。

考虑再三,陈平计上心来,带着周勃一起到樊哙营中,登上高台,准备传旨,让人持节去叫樊哙,周勃藏在一旁,樊哙见只有文官陈平一人,立即上前接诏,后台突然闪出周勃,将樊哙当场拿下,装入囚车,周勃到营中接管军权,陈平押着樊哙回长安。

一路上,陈平故意磨磨蹭蹭,走到半路就传来刘邦驾崩的消息,陈平把樊哙交给吕后,邀功请赏,吕后立即原谅了陈平,樊哙捡回一条命,继续荣华富贵,而戚夫人和他儿子就悲剧了,吕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把她儿子刘如意毒死,刘邦是赔了夫人又折了儿子。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刘邦与樊哙自幼便是好友,而一路走下来更是亲如兄弟,最后却又不得不杀死樊哙,内心也是充满了无奈吧。只怪人随着身份地位的不同,所考虑事情也不同,而两个人的关系也随着环境,身份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最是无情帝王家。

樊哙与刘邦是沛县老乡,卖狗肉出身,刘邦买狗肉总是赊账不给钱,而樊哙也从来不向刘邦要。刘邦起事后,樊哙一直全心全意的追随,支持刘邦。而在刘邦娶了吕雉为妻后,樊哙也很快的娶了吕雉的妹妹为妻,两人更是关系紧密。在鸿门宴上更是舍身救刘邦,帮助刘邦逃离鸿门宴。在以后的战争中,更是奋勇杀敌,建功无数,每次都身先士卒,攻城必是第一个攻上城头,每战必赏。就是这样一个功臣,刘邦为何要杀之,主要有三点。

一、外戚身份

在争夺天下之时外戚身份是重要的,能让君臣之间更加信任,相互依赖。而统一天下之后,这个身份无疑要受到猜忌,樊哙因为妻子忠诚于吕家,与吕家已成利益集团。

二、樊哙手握重权

外戚身份不可怕,可怕的是手握重权的外戚,樊哙在外手握重权已和吕后形成相互呼应之势。这已对刘邦的权利构成了威胁,如若刘邦一死,便没有人可以制衡于他,严重的影响了刘邦的利益。

三、樊哙杀戚夫人母子之心早已显现

在争夺天下之时,刘邦便已宠爱戚夫人,而逐渐冷却吕雉。此时身为武夫的樊哙对之恨之入骨,欲杀之,扬言要杀了小贱人。成事后,樊哙身为吕家的女婿,更是把戚夫人母子当做眼中钉,如若刘邦一死,樊哙很有能去杀害戚夫人。

刘邦临死时最大的心意便是保全戚夫人母子,派陈平、周博两个心腹,一文一武去取樊哙的人头,奈何一个精于算计,一个左右圆滑。终于自己龙御归天,没有杀成樊哙,留下心腹大患,反而激起了吕氏家族的报复之心,最终导致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刘如意也被毒害的悲惨下场。




不喜欢吃白菜


首先更正提问者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樊哙并不是汉高祖刘邦的妹夫,而且连襟,或者说是姨妹夫,樊哙的嫡妻吕媭是吕后的亲妹妹。



说到这里,刘邦临终前为什么想杀了樊哙,其实已经很明了了。刘邦活着,从小和刘邦一起玩到大的樊哙自然是不会改换门庭的,更加不会反叛。因此,刘邦才放心让他带兵去讨伐“叛变”的燕王卢绾。卢绾是谁?刘邦的发小,曾经最信任的人,没有之一。刘邦敢于让另一个发小樊哙带兵去讨伐卢绾,说明他相信只要自己活着樊哙不会反。



但是,刘邦死后呢?樊哙作为吕后的亲妹夫,俩人的关系摆在那里。彼时,刘邦的太子、后来的汉惠帝刘盈性格懦弱,而太子的生母吕后恰恰又是个权力欲望极其强烈的女人。加之有樊哙撑腰,更可怕的是,樊哙不仅有地位、有影响力,彼时的樊哙手中还握有重兵。面对这样一个形势,刘邦不得不担忧,自己死后整个朝堂之上还有谁能够牵制得了吕后?从后来的历史来看,刘邦的担忧并不是没有根据的疑心病,而是确实存在的。因此,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刘邦选择了向曾经的发小、战友樊哙下手。



但是,刘邦最终还选错了执行人。刘邦最终选择了陈平和周勃来执行这个任务。陈平是个搞阴谋诡计出身的谋臣,善于投机;而周勃是一个厚重少文的老实人。如此人事配备。这件事基本上等于就是以陈平为主导了。陈平接到这个烫手的山芋之后,便开始纠结了。毕竟刘邦时日无多,凭借吕后的地位和手段,将来掌权是很有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疑问的。如果这个时候自己杀了樊哙,刘邦一死,吕后秋后算账,自己还能有好吗?如果不杀,刘邦毕竟还活着,自己根本无法交差。



要不怎么说陈平能够成为政坛不倒翁呢,面对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陈平选择了拖。在燕地抓捕了樊哙之后,陈平并没有立即杀了他,而是押解回长安,路上的时间正好可以作为缓冲。如果刘邦去世了,正好可以借保住樊哙之命向吕后邀功。如果刘邦活得好好的,则可以把樊哙交给刘邦处置,毕竟这么大一个人物,还是得老板亲自处置不是吗?陈平照样能够搪塞过去。而且,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陈平自己可以置身事外了。陈平这次算对了,自己押解樊哙还没回到长安,刘邦就已经去世了。而陈平正好借此在本以为樊哙已经被杀的吕后面前邀功,换来了自己和周勃的全身而退。



恰恰也正是陈平的老奸巨猾和深谋远虑,为后来剿灭诸吕留下了利剑——周勃。否则,以周勃的智慧,必定是老板让杀樊哙,自然是手起刀落,那就完全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农民工歪说历史


非糊涂也,而是不得不这样做也!樊哙不仅仅只是刘邦的妹夫,他更是刘邦的臣子,而且是忠贞不二的那种,正常来说于公于私刘邦都不会因为一些人的谗言而派人将樊哙秘密处死,可现实就是那么的无情,刘邦最终还是这样做了。



刘邦之所以这样做他的内心还是充满无奈的,可以这样说是因他自己之故这才下达秘密处死樊哙的这个命令,事实是他也不想,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可以从史书中找寻,据史料记载刘邦在击败英布回来之时病倒了,这时他突然听闻燕王反叛,然后刘邦做了什么呢?他下诏让樊哙前去平叛,这说明在他心里樊哙还是值得信赖和重托的,可是就在樊哙前去平叛之时,史书出现了这么一件事即有人向刘邦告密,樊哙与吕后要在刘邦百年以后行不轨之事,表面上看刘邦是老糊涂了,听信谗言要处死樊哙,其实不然也,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刘邦不行了,他马上就要殡天了。



之前派樊哙前去平叛,刘邦是没想到自己会突然病危的,他知道自己在就可以压制一切,可现如今自己病重了,身后之事不能不考虑,在此背景下樊哙成为牺牲品。

原因主要是樊哙掌握实权,又是吕后的妹夫,虽然他忠于自己,但不代表他会忠于自己的儿子,外戚强大,不利于刘盈的施政,所以从削弱外戚角度考虑,樊哙不得不除。


可惜刘邦的意志并没有被陈平贯彻,作为一个老滑头,陈平知道怎么才能保全自己,他没有依照刘邦命令处死樊哙,而是将樊哙带了回来。事情果然如陈平所料,刘邦去世后,吕后掌权,陈平因没有处死樊哙之故,在吕后当政时期得以保全。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刘邦也是无奈,手下忠臣良将一抓一大把,但是肯帮刘邦做坏事的,一个都没有。

基本上我们翻看史记,刘邦手下能讲的故事,基本是军国天下型的:

比如樊哙,我们看《鸿门宴》会觉得,樊哙就是个莽夫对不对?但是即便樊哙这样的人,在刘邦入主咸阳以后,居然问了刘邦这么一个问题:

“您是想要天下,还是想要暂时的东西?秦国就是因为这些奢华而灭亡的,希望你赶快做决定。”



一语点醒梦中人恐怕都是轻的了,于是刘邦赶快放下手边的金银美女,开始准备争霸天下的事。

但是我们如果换一个时代,比如汉武帝手下,就有张汤,宁成、杜周……一堆狗腿子让皇帝想干嘛干嘛。偏偏刘邦没有。

而且当时,所有人的共识有两个:

1. 刘邦命不久矣。

2.刘盈一定会当太子,而且日后吕后当政。

在这个状态下,刘邦根本使唤不了手下的任何人。而陈平呢?也就顺水推舟,坚决不当刘邦的狗腿子,而是先把樊哙押送回京,等樊哙到京城后,刘邦早就凉凉了。

那为什么刘邦没有培养一支狗腿子大军呢?

别闹了,刘邦登基7年就死了。而这7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混乱的七年,各种制度一个没有,好多东西从头来,等忙完了,刘邦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