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与苏南经济差距怎么那么大?

农野趣味儿


江苏省苏北与苏南差距明显,主要是如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兵焚,苏北是历史上战场之地,象淮海战役,黄桥战役,都是在苏北地区打响的,苏南地区战事无多,渡江战役,南京大屠杀对江南特别是苏锡常地区没有摧毁。抗日战争时苏北盐城,80%以上房子全被日寇轰炸摧毁,这在苏南很少见的。遭遇兵焚与未遇兵焚差别是很大的。

其次是水灾。历史上黄河夺淮,造成苏北水灾,抗日战争花园口被炸,苏北又被洗礼,水灾冲毁了田园家园,这在苏南也很少见。

第三是分工,建国后国家重工业在东北,轻工业在上海江南一带,而苏北是传统的粮食基地。工业与农业的差别导致苏南领先于苏北,这是不争的事实。

第四是交通,苏北交通落后于苏南至少20年,须知整个苏北地区,除徐州外,从建国到九十年代末期,地无寸铁,铁路从徐州拐个弯拐到安徽去了。整整五十年,济南铁路局为了压抑江苏经济发展,硬是不准苏北建一寸铁路,直到上海铁路局接管才在苏北大兴铁路,这是江苏吃的没有铁路的亏。俗说要想富先修路。公路也是这样,我九九年从盐城到苏州,在汽车上整整十二小时,累得骨头疼,起初过江没有长江大桥,还靠轮渡。这种交通情况严重封杀了苏北,令其无法进步。

第五国家政策,改开四十年来,国家与省一直把政策优惠给江南,苏北很少均沾共享,这对苏北来说象个被遗忘的孩子。此外,国家政策定位也决定苏北地区落后,首先是苏北定位于粮仓,苏南定位是钱庄。其次是国家耕地红线,毎省都有耕地总面积红线,为了加快江南发展,苏南耕地红线屡遭工业突破,于是这个窟窿就由苏北填补,说白了就是牺牲苏北小发展加快苏南大发展,因为苏南占天时地利人和优势,而苏北既无政策天时,亦无交通地利,更无邻近上海人和优势。所以任何制定政策的人都会选择苏南优先发展,将苏南应有的耕地红线挪到苏北。

上述五大要素造成苏南苏北经济发展鸿沟,此外苏南位于上海附近,近水楼台先得月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东楚龙野虎


1⃣️地理位置

苏北包括江苏长江以北的所有地区,即盐城,南通,杨州,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泰州8个省辖市。

苏南包括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即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市。

苏南属于江南地区,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地区,根基深厚,发展比苏北要容易的多。



2⃣️交通差异

致富先修路,苏南五市之间有3条铁路线: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而且准备另建一条沿江城际铁路。

江北三市之间只有一条断头的宁启铁路,而且是单线运行的有木有,速度可以说是蜗牛🐌。

3⃣️经济差异

苏南的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较强,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的支撑均高于苏北。

苏北一直以农业,渔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小七的温暖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苏北是哪,苏南是哪。

苏南是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区域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时,因为走在改革前列,“苏南模式”的成功,整个苏南地区备受瞩目。

现今的苏南板块,是指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

传统意义上的苏北包括江苏长江以北的所有地区,即扬州、南通、泰州、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8个市。现在的苏北指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五市。

苏南苏北是否差距很大?

这是我找来的一个苏南苏北主要经济指标的比较表,数据是12年的,但是可以看到,大多数的经济指标上,苏南是远远高于苏北的。两地差距主要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差距。

原因在哪?

一、政策因素。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发展的思想是“先富带动后富”。正是这种大背景,使得江苏省在改革开放初期,按“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思路来建设发展,然而实际上,苏南提高了,但是带动作用却不明显,苏北与苏南的差距并没有缩小。

二、产业结构。虽然我们都说民以食为天,但应该都清楚,发展高收入弹性的二三产业更有利于经济发展。苏北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不过苏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是特别高,占用了较多的劳动力,这也是苏北地区二三产业比重较低的一个原因。而苏南的第一产业相对较低,更多的劳动力进入了第二第三产业。

三、外资。自加入WTO以后,苏南地区抓住了机遇,加强了外资的引进,现在苏南地区的外资不仅比苏北要高得多,在全国也是响当当。

四、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具有与区域经济同步增长的性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也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像苏北地区科学技术支出仅为苏南地区的三分之一左右,电信、环保、医疗、教育等等,也都是落后于苏南。


老陈的闲聊


在三四十年代苏北地区,盐城,淮安,徐州,扬州等地方人因自然灾害原因,逃荒移民到上海苏南地区生话,在当时受苏南地区居民的歧视,俗称苏北佬穷的代名词,在这百十年中苏北穷的印象的根源。

一,其实江苏省在全国发展最为平均的一个省份,江苏省经济总量全国排老二,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有很大的改善。

二,苏南城市有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俗称,苏锡常为苏南城市,常州市的经济总产值2017年6620亿元,苏北城市徐州市2017经济总产值6606亿元,苏北城市盐城市2017年经济总产值5082亿元,从数据上来看,苏南和苏北的经济发展没有多大差距,还是衔接得上了。

三,以前的苏北,现在自称苏中地区的南通市2017年经济总产值7734.64亿元,已超过了苏南地区的常州市。

四,从城市交通发展来看,就拿苏北的盐城市来说有高铁,高架,国际飞机场等拥有现代化大都市的框架。

五,在旧社会的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的经济的确存在差距,新中国成立今过多年的发展到现代化的今天,这只一个地域概念没有穷和富的概念了,只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苏南城市仅靠大上海受经济辐射经济发展的快一点,而苏北地区因原有基础原因发展的慢一点,但放在全国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是很快的。

六,在全国来说江苏的苏北地区,还是一个富裕的地区,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欢迎全国人民到大苏北来看看。

七,苏北地区有哪些城市,徐州,扬州,泰州,盐城,淮安,宿迁,连云港,南通自称苏中,在过去也叫苏北。





一步健康


我是江苏人,我家在江苏徐州,属于苏北地区,对于这个问题我比较有发言权。

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

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

我们先从经济模式来看看苏北和苏南的差距。先说苏北,苏北的经济主要是靠资源来支撑,这一点在徐州身上很突出。徐州的煤矿蕴藏量江苏第一,所以说几十年前徐州就是靠着这一车一车的煤矿支撑起了徐州的经济。

但是资源是有限的,煤矿有一天也会挖完的,徐州现在就处在转型阶段,正在由单一的煤矿经济转型为多元化经济模式。

整个苏北地区差不多都是这样,大同小异。

反观苏南地区,电子产业发达,信息技术产业全国顶尖。比如苏州的昆山,遍布了大大小小的电子厂。

这就是苏北和苏南经济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所在。


娱乐优盘


一 政策的倾斜与区域定位不同

都说要致富先修路,就拿江南江北铁路来对比,苏南五市(苏锡常镇宁)之间有3条铁路线: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而且准备另建一条沿江城际铁路;而江北三市(扬泰通)之间只有一条断头的宁启铁路,而且是单线运行的有木有,速度可以说是蜗牛。这样的话江南的双向6条线和江北1条线(6线中几乎每一条都比江北那条强,很多都是高铁,动车),以这样劣势的条件江北三市的GDP几乎接近苏南五市的三分之一也没多大丢人的。

再贴一张2016年江苏省政府刚出的《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里面的图:看看江北大片的限制开发区域,为了全省的粮食保障,你懂得!

二长江分两岸,水运历史作用大

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的五个城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称为苏南。把江苏最北边的四个城市,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叫做苏北。南通、泰州、扬州、盐城叫为苏中。可以发现长江对于整个江苏省的划分位置的重要,长江历史上都是运河,为沿线百姓谋福利,得益于历史原因,苏南发展整体富裕。

三 区域位置占优势,苏南与苏北相邻的省经济差距大。

苏南紧靠上海,上海的金融地位举足轻重,改革开放后上海更是以迅猛的速度发展,作为上海的后花园,苏州与南京会有更多优质产品流入上海,苏南与上海就有更多的往来,促进了当地交通大发展与就业,也吸引了外来人口。苏北靠着山东,背后的大哥经济不好,苏北整体就比较尴尬。

这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老铁们,如果符合这个问题答案,今天留言点赞。


肖杰说


苏南跟苏北经济差距之所以这么大,我认为有5大原因,分别是历史积淀,政策偏向,交通因素,城市辐射,以及外资利用。

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五方面来一一分析一下。


一、历史积淀

苏南在历史上一直是鱼米之乡,是中国的经济重地,历史上当苏州已经是一个很富饶城市的时候,当时上海还只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特别是历史上苏南轻工业非常发达,这种历史的积累不仅让苏南拥有比较好的工商业基础,更重要的是商业意识比较强,。

与苏南相比,苏北在历史上战乱相对比较多,商业环境也没有苏南好,所以工业及商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二、政策偏向

江苏在过去几十年,政策方面一直是向苏南倾斜。

一方面是政治倾斜,像苏州、南京、无锡的市委书记,一般都是江苏省委的常委,而且江苏省委当中很多高官都是从南京,苏州,无锡,常州这几个城市当中升上去的,这就让这些城市有更多的政治资源。

另一方面是税收政策的倾向,苏南为了引进更多的投资,有很多工业园区多实行低税率,而苏北能享受到低税率的政策就相对比较少。

再一方面就是金融政策的倾向,苏南地区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获得了很多国家低息贷款,这些低息贷款对于促进苏南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而苏北大多都是享受不到这种政策的。

还有一个就是土地政策的倾向,国家对耕地的限制比较严,不能随便拿土地来开发,一般每个省都有建设用地的指标和耕地面积红线。像在江苏省内,苏北很多土地都是用于耕地保护,而用于工业建设的土地指标,更多偏向于苏南。

三、交通因素

交通方面苏南地区水陆空都非常发达,特别是水路跟高速公路密度非常大,这种便利的交通对于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与苏南形成对比的是,苏北的交通前几年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只是最近几年交通才慢慢发展起来。

对于交通等方面的差距,我们不过多解释,大家可以看下下面这个图就知道了。



四、城市辐射。

城市辐射也可以说是地理位置好吧,最近几十年苏南的快速发展,与上海的辐射分不开,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是我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像上海这种级别的城市及辐射力是非常大的,而且在上海的辐射之下,长三角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集群,各城市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配置。

与苏楠相反的是,苏北缺乏大城市的辐射,也没有形成城市群,几个城市之间都是单打独斗,所以力量很单薄。

五、外资利用

在外资利用方面,苏南一直处于全国前列,特别是像苏州这种外资企业比较多的城市,外资的投资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像苏州就有很多新加坡工业园区,台湾工业园区等,大量的外资投资直接拉动了自己城市的经济发展。

相反,苏北利用外资的能力是相对比较弱的,我们可以看一下2015年江苏13个城市利用外资的情况。



从这个表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苏北的5个城市,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在2015年前11个月利用的外资总共是38.72亿美元,占整个江苏的18.3%;而光苏州一个城市利用外资的总额就比整个苏北多出17亿美元。

当然,苏南与苏北之间的巨大经济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就不一一的给大家详细去解释了。

尽管目前苏北跟苏南之间的经济差距比较大,但这种差距只是相对于内部来说,苏北跟苏南差距大,并不代表苏北就很差劲,实际上从全国范围来看,苏北的经济实力还是比较强的,苏北五个城市,GDP全部进入全国一百强,就连整个江苏省GDP最后一名宿迁,都排在全国第90位。

所以说,苏北经济弱,那只是相对于苏南来说,从整体来说苏北的实力也不差。


贷款教授


作为一个江苏人,对于这个话题还是有自己的一些真实,为什么苏北和苏南经济差距那么大,我就来给大家谈谈我的想法,分下面这几个方面。



1.地势因素

苏南地区平原地区面积占有一大半,拥有广阔的太湖平原,水网密集,自古以来水运较为发达。苏北地区水运在宋朝时候逐步衰弱,由于宋朝时候充掘开黄河,企图“以水当兵”,导致昔日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后期大运河堵塞,在清朝没有赶上发展的潮流。



2.交通因素

苏南地区有三条铁路线,分别是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还有目前筹划的北沿江铁路,而苏北只有一条宁启铁路,铁路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地区的发展,各类资源类大多数都是靠铁路完成。

3.地理位置因素

苏南的地理位置是最重要原因,临近上海经济辐射区,特别是在经济产业的布局上,我们所知道的苏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受益上海的发展,还有苏南有南京的优秀的经济底子配合。而苏北地区靠近山东和安徽,受限程度较大。



4.国家政策因素

国家的很多发展政策大多数都是放在苏南,出口加工区,试验区,外资政策鼓励。苏北虽然很多政策鼓励也有,但是大多数集中的还是一些落后产能,一些大型重工业为主,我在苏南很明显感觉到,以前的苏南很多重污染的企业全部转移到苏北。

上面说了这四点因素强调了苏南比苏北强,可是也有一种重要的问题就是,其实拿苏北的GDP在全国比的话,其实一点都不差,比如盐城在全国排名在50以前,徐州的GDP总值超过苏南的常州和镇江。所以在这个方面说不能说苏北不好,只能说苏南太强。

上面就是我的观点和想法,大家觉得好的点个赞呀,加关注获得更多财经新闻解读。


道破天际


大概全国难以找出一个和江苏这样的省份,南北经济差异较大,以至于在全国,苏南成了富裕的代名词,苏北成了贫穷的代名词。其实,苏南是真的富裕,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而苏北,是假的贫穷,是相对于苏南的穷,照样也是全国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但是,苏南的经济如此强劲,让人不由去问,同在江苏大地上,为何苏北和苏南的差距如此之大?

如果仔细分析苏南苏北的发展数据,你会发现,事实和我们想象的并不完全一致。一般认为,苏南地区包括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其中南京苏州无锡已经经济总量过万亿,几乎占据江苏省的半壁江山。而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市5个省辖市,经济实力较弱。

但实际上,就GDP来看,苏北的徐州市并不弱于苏南的常州市,2017年徐州经济总量达到了6605亿元,而常州为6580亿元;苏北的盐城5082亿元超过了苏南的镇江4105亿元。之所以给人苏南强、苏北弱的印象,一方面在于江苏经济前三强都是苏南的,倒数3个都是苏北的,淮安、连云港和宿迁,甚至不如苏南的几个最强县市(区)。另一方面,苏南的人均GDP要远超苏南,只是,苏南的GDP里,一部分来自于苏北人民的贡献。

江苏的苏南和苏北,即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更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苏北的差距,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因素。划横线加粗:和苏南相比!

首先,在于苏北有大量的农田保护区,可用土地建设指标少。坐高铁从上海到北京,你会看到一望无际的农田和著名的苏北灌溉大渠。所以看起来苏北地很多,但能够拿来开发的土地真的不多。既然是基本农田保护区,那么,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就很高了,想引进企业首先会遇到环保的门槛。

其次,在于苏北的产业层次比较低,产品附加值少利润低。就拿徐州来说,首先想到的是徐工、徐矿。如徐州的煤矿蕴藏量江苏第一,但在开发煤产业的问题上,好像也不必山西好多少,一车一车的煤烧出了GDP。粗放型发展模式把苏北死死锁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而苏南地区这些年来聚焦高新产业发展,产品附加值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一些产业技术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再次,在于苏北缺少一个发展中心,没有大哥带头共同发展。苏北五市中,徐州经济实力最强,但位置太偏;位置较好的淮安,自从运河河运没落后,经济一直无起色。苏南有上海这个带头大哥在。而省内大哥南京毕竟太远,辐射安徽马鞍山更有效果。连云港作为欧亚大陆桥的起点,好像也就是一个点。靠海的盐城,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盐城市真的是一个沿海城市!

要解决苏北发展中心问题,首先要解决交通动脉问题。要想富,先修路。不知过去是否有意被忽视,偌大个苏北,到今天也只有徐州通了高铁,就好象一条经济大动脉在苏北打出了一个擦边球。而到苏北高铁网建成那一天,苏北的经济血脉才能真正打通,那时候,淮安因地理位置的优势,将很有机会发展成苏北核心。

但是,要解决苏北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的问题,可能比修路的难度更大。一方面,苏北现有的产业基础及土地限制因素,难以实现后发优势。毕竟,在苏北的产业层次提升时,苏南的产业走向了高精尖。另一方面,苏北的人才流失问题更需要解决,学历低的苏北人到跑到苏南打工,学历高的苏北人都跑到苏南创业。苏北自身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人才又当如何保证?所以,苏南的富是苏南人苏北人共同建设出来的“富”,而苏北的“穷”,是苏北自己的“穷”!

因为产业层次低导致苏北的人才流失大,人才流失严重又导致苏北产业转型升级难,恶性循环趋势已然出现。是时候,全江苏都应该好好思考苏北的发展定位了!


单问者


苏南苏北因长江而分,经济差距在很大程度上也因江而分。

由于地理原因,长江下游呈现北岸泥沙淤积,而南岸则多是优良深港的情势,这在改革开放之时,对于招商引资尤为重要,吸引了很多台湾,新加坡的公司来苏南投资建厂。

另外苏南地区在改革开放之时,乡镇企业遍地开花,而苏北依旧以农业为主,所以国家政策便倾向于把苏南建设成为工业化基地,而苏北则是重要的粮副产品基地。

由此看来,苏南,苏北出现较大的经济差便不足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