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死时寂然无人知晓,一生为住房困扰,临终一句遗言对不起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是张充和为沈从文先生所撰之句,便是这十六个字,写尽了沈从文先生的一生、道尽了沈从文先生的为人,这十六个字永远的刻在了沈从文先生的墓碑上,但可悲的是,沈先生这艰苦的一生,也只在死后得来了这十六个字的称颂。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在当今看来,这八个字,沈从文先生当之无愧,他确确实实乃文曲星下凡,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性。当世之人谈起文学,永远都绕不开沈从文这个名字。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 、《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沈从文先生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先生去世后,其故居更是成为凤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来瞻仰者络绎不绝。

沈从文:死时寂然无人知晓,一生为住房困扰,临终一句遗言对不起

但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位文学巨匠,去世之时竟是寂然无人知晓,未曾在文学界或是新闻领域掀起任何一丝波澜。《沈从文的后半生》中,作者张新颖曾写道:“沈从文去世了,国内的新闻却奇异地没有声音。……巴金在家里一连几天翻看上海和北京的报纸,找不到老友的名字。

直到十八日,新华社才发了简单的报道。”从张新颖这廖廖几笔便可看出沈先生去世时走的有多么寂然。当今文学界不可撼动的存在,在当年离开这个世界时,竟只如一颗小小的石子丢进湖里引起的一点波澜。沈从文先生死时寂然无人知晓,死后多年却成为国民作家,造成沈从文先生名气如此大起大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沈从文先生出身平凡,因经济困难,小学毕业之后便戎装加身。四年之后,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了北京。湘西出身的沈从文先生,来到北京这座极具文化烙印的城市,必然是渴望上大学,接触更多文学。可是沈从文先生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就只好在北京大学旁听。

沈从文:死时寂然无人知晓,一生为住房困扰,临终一句遗言对不起

但此后的十多年里,沈从文先生对文学创作一直有极高的热情,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1948年沈从文先生完成了《边城》,达到了他文学创作的高峰。但谁曾想,这一年也是沈从文先生命运和事业的分界线。

1948年,沈从文先生开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甚至被郭沫若批判为“桃色作家”。沈先生遭受着巨大的政治压迫,曾一度自杀,而这巨大的压力也使他不得不放弃文学创作,从北大教授、著名作家成为博物馆的副研究员。

在没有经历风波、进入历史博物馆之前,沈从文住在故宫边上的中老胡同32号。这里过去是一个贵族宅邸。沈龙朱说:“中老胡同32号是个很大的院子,是清朝瑾妃、珍妃的娘家。”

贵族宅邸,必定是清幽曲径,沈先生一家生活在此,

一生为住房困扰。而沈从文先生被批判打到之后,生活在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入不敷出的工资,生活环境也发生巨大改变,更可怕的是,他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政治上的恐惧与压迫,这对沈从文先生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沈从文:死时寂然无人知晓,一生为住房困扰,临终一句遗言对不起

事实上,在当时那个特殊的时代,受到迫害的远远不止沈从文先生。在文学界同样出名的老舍先生,郭沫若等,也处于被批判的恐惧之中。但沈从文先生“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的性格,让他注定无法“变通”,而他也因此受到了强烈的批判。

在巨大的恐惧之中,沈从文先生连活着都是痛苦,他的创作激情更是早已被苦难所磨灭,这样一个文学巨匠只能一点点消逝在那个年代。在当今看来,沈从文先生当年所遭受的一切,不止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他是沉醉于人性之美的沈从文,是永远对生命有所思考的沈从文,但却在那个时代里被迫害,被遗忘,这何尝不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身处于那个时代,沈从文先生所遭受的这一切似乎都是无可奈何的,一位巨匠在一个悲哀的时代里慢慢消逝,直到死去都寂然无人知晓,当今看来,这几乎是无法想象的,而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但好在沈先生并没有被永远的遗忘,这份悲哀并没有成为永恒的悲剧。但事实上,沈从文先生能够被记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西方汉学界。

沈从文:死时寂然无人知晓,一生为住房困扰,临终一句遗言对不起

夏志清1961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着重分析了沈从文先生的文学语言,肯定了沈从文先生在文学上的价值,这让沈从文先生没有真正永远被大陆和台湾遗忘。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内地才逐渐重视起沈从文先生的文学,开始了对沈从文先生文学作品的研究。

在这几十年的探索之中,沈先生的文学作品广为传播,而他的思想与精神也逐渐深入人心。

三十多年来,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从边缘走入中心,当初那个死时寂然无人知晓的沈从文先生已然成了国民作家,成了中国文学界不可忽视的存在。

但这一切都已经与沈从文先生无关。正如沈先生自己所说:“眼泪是假的,悲哀是真的,一千年以后没有你也没有我。”无论当今沈先生在中国文学界掀起了多大的波浪,无论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发生了如何巨大的变化,沈先生本人都已无从知晓,正如他走时那般,寂然无人知晓。

沈从文:死时寂然无人知晓,一生为住房困扰,临终一句遗言对不起

今人或许会感叹沈先生在世之时受过太多苦难折磨,或许会遗憾没能在他在世之时领悟他的伟大,也或许会猜测沈先生是否也曾怨恨过世人与时代。但事实上,沈从文先生能成为如今被不断称颂的存在,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坚韧的性格。如同沈先生的作品一般,那么贴近最朴素最艰苦的生活,却又时刻透露着人性的美好。

沈先生有的是骨子里的浪漫,哪怕在苦难的一生结束时,也只为自己的妻子留下一句对不起。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那个年代的悲哀让我们失去了沈先生在文学上更多的奉献,但或许也正是这番经历,成就了如今值得被永远铭记的沈从文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