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遊!大足這裡居然藏著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相信大家都知道《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名詞的堆砌營造出了最美妙的意境。在大足就有這麼一個地方,不知道當年馬致遠是否來過這裡,但這裡絕對是最契合他心境的地方。從大足城區向東沿大國路行駛約4公里,有一個叫米糧鋪的地方,這裡便是我們尋找的地方。

米糧鋪,一個名字讓人感受到豐收的地方。米糧鋪曾經是一個鄉,後來裁併到智鳳鎮(現在的智鳳街道)成為一個社區。米糧鋪主街沿著老大國路修建。老大國路只是一條三四米寬的普通鄉鎮道路,米糧鋪街上的房屋大多不過是兩三層磚樓房而且多半有些年頭了,整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蕭條的農村集市而已。

不過,正是這樣失落的地方往往保留得有最美的景緻。我要找的不是它的主街,或者說不是它現在的主街。經過打聽,我穿過一條小巷,眼前豁然開朗,直撲過來的景色讓人覺得彷彿穿越,那種感覺不亞於陶公發現桃花源。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處寬闊的院壩子,壩子上有一顆幾百年的古樹,當地人已經把古樹當作神明保護了起來,旁邊一口大石缸,這樣的意象讓人感覺好像一下穿越到過去的年代。繼續行走,接下來的景色讓人陶醉,讓人遐想

宅遊!大足這裡居然藏著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古街上的院壩子)

沿著河,轉過街角,出現一座古老的石橋。本來見過很多古石橋的我並沒多少驚異,只想去橋下河邊洗洗手。踏上岸邊石板,心中突然浮起一絲熟悉,蹲下便想了起來。小橋、流水、人家、古樹,眼前的景象不都在馬致遠那首《天淨沙·秋思》出現過嗎?

宅遊!大足這裡居然藏著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小橋流水人家,詩中的場景就這樣毫無保留的出現在眼前)

宅遊!大足這裡居然藏著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從古橋上去對面人家)

宅遊!大足這裡居然藏著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斑駁的石板路,河邊臨水的石板是人們浣洗和磨刀的去處,幾塊石頭已經被抹去了大半個角)

宅遊!大足這裡居然藏著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溪畔人家,如夢如幻)

米糧鋪是小川東道的重要節點,當年米糧鋪幾百米的古街店鋪林立,商賈錢貨、仕子筆墨、俠客瘦馬等等再平常不過,商販小廝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即便是在現代化交通剛剛興起的時候,米糧鋪也是一方的經濟中心。酒廠、老式電影院給古老的鋪子帶來了新的元素。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川東道逐漸被新的交通方式和新的道路所取代,米糧鋪也逐漸衰落,最後遺落在歲月的長河裡。

宅遊!大足這裡居然藏著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古道西風,古街上小孩正在奔跑,他側臉看著筆者,彷彿被蝶聞英俊的面貌吸引)

宅遊!大足這裡居然藏著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古道西風,老屋上的字是“米糧酒廠批發處”,原來這裡曾經有酒廠。若是當年,斜陽下,古河邊,品一壺老酒,那場景多麼詩意)

宅遊!大足這裡居然藏著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古道還在,只是瘦馬變成了汽車)

宅遊!大足這裡居然藏著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年代久遠的渡橋)

近年來,當地文化部門開始重視起這些失落的文化,小川東古道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只是小川東古道不會再成為重要的通道,更多的是文化保護和旅遊開發。與同城的大足石刻相比,米糧鋪就要暗淡很多,知道的人和來的人寥寥無幾,走在古街河畔除了安靜和驚異,還有一種寒江孤影的感覺。花了半天的時間遊覽和發呆,肚府君似乎不耐煩了。離開古街,來到米糧主街,找了家小麵館果腹了一餐,別說,那味道還真是地道,價格也不貴,算是稱心了,也滿足了肚府君。

宅遊!大足這裡居然藏著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文化部門請某位大師為米糧鋪做的壁畫)

宅遊!大足這裡居然藏著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有關部門設立的小川東道的碑記)

宅遊!大足這裡居然藏著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米糧鋪主街,雖說是樓房,但似乎也被時間定格,被歲月遺忘。英俊的蝶聞的到來,引起了小黃的好奇。)

後記

米糧鋪古街確實是安靜美麗的地方,是大足市民週末優選的郊遊地,也是自駕來足旅遊的朋友不錯的打卡地。如果當地政府能好好利用這些資源,完全修復古街區,擴大體驗區,同時藉此在附近再打造一個旅遊品牌,讓遊客能夠體驗更多的旅遊項目,讓遊客獲得更好的旅遊服務,相信這失落的小川東古道上的米糧鋪子將重新煥發生機。

(注:文中描述皆為作者蝶聞軼志親身體驗,照片皆為作者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