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流水—高安市村前鎮

今天小編帶你走進一個有著“帝師故里,養生福地”之稱的贛西小鎮,且聽聽“村前”的那些事兒,感受絲絲清幽涼意沁人心脾。

小橋流水—高安市村前鎮

村前一條河

蘇溪河

蘇溪河,又名遼河,發源於宜豐縣花橋鄉白水嶺,流經華林、村前、楊圩,注入錦河,是錦河第一大支流。北宋元豐年間,蘇軾曾在赴筠州(今高安)看望弟弟蘇轍的途中,慕名遊覽過艮溪裡,於是,流經艮溪裡的河,便改叫蘇溪河,艮溪裡的山,也改叫坡山。蘇溪河村前段之水,水質清洌,經流不息,河道兩旁景色優美,空氣清新,讓人置身其中流連忘返。

小橋流水—高安市村前鎮

村前一座橋

碧落橋

“高安山之峻險在華林,水之秀澈在蘇溪,橋之古樸在碧落”,貫跨蘇溪河的碧落橋,位於村前鎮社前村曾山埠,是蘇溪河上的五座古橋之一。連通高安村前、楊圩、上高泗溪三鎮,是蘇溪河畔50多個朱姓村莊的交通樞紐,為清朝康雍乾三朝元老、吏部尚書、乾隆帝師、大學士朱軾捐資所建,橋名的由來則是為了紀念朱氏祖居地碧落山而得名。

古老的碧落橋歷經300年滄桑,是一座承載著古樸清幽鄉土風情的文化古橋。歷經雨水的侵蝕和歲月的變幻,2001年,朱姓族人四方奔走動員,社會各界慷慨捐資,碧落橋得以重修,如今正煥發著新時代的青春氣息,繼續承載著方圓幾百裡的農耕文化和現代商貿。

小橋流水—高安市村前鎮


村前一個人

朱軾

說到這個高安眾口相傳至今,及眾多傳說於一身的人,先聽聽他與碧落橋的淵源。先前說到蘇溪河橫亙於方圓50多個朱姓村莊之中,給當地的人生產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從1290年開始,朱姓族人開始謀劃建橋,由於耗資需求巨大,結果橋一直未能修成,人們過河只能涉水或以獨木代橋。清朝雍正元年,皇子弘曆老師吏部尚書朱軾奉旨歸省,為母八十壽誕做壽,雍正皇帝賜金千兩,朱軾為母做壽誕花去四百兩,餘下六百兩,朱母發話:“不如就以餘下這六百兩資助修建碧落橋”,於是碧落橋即以動工修建,並於雍正二年冬完工。


小橋流水—高安市村前鎮


朱軾,高安村前艮下朱村人,康、雍、乾三代元老,乾隆帝師,被譽為“帝師元老”。朱軾一生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才有了不畏權勢懲治惡霸的《南瓜記》,才有了以“四盤兩碗”、家常菜品接待乾隆皇帝的“朱公席”。

小橋流水—高安市村前鎮


距高安城區32公里的村前鎮樹子坑劍形山,在一片青山綠水間隱藏著一座保護完好的清代古墓,這,便是清代名臣朱軾的歸骨之所——朱軾墓。曾在朝堂風光無限,所到之處口碑如潮的朱軾,在此已靜睡了兩百七十餘年。

小橋流水—高安市村前鎮


其陵墓坐落在自北向南緩緩而下的坡丘上,佔地面積2600多平方米。雖歷經270多年的歷史滄桑,園區神道、石牌樓、望柱、翁仲、生獸造像等依然造型生動,栩栩如生。牌樓額嵌“帝師元老”四字,筆力遒勁。兩旁石柱上刻一對聯“名卜金甄三紀勳猷高北斗,望留綠野千秋事業並東山”,均系其弟子甘汝來手筆。1987年和2006年,陵園先後被評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橋流水—高安市村前鎮

村前那片

土地


近年來,村前鎮按照“綠三角”發展要求,緊緊圍繞“帝師故里,養生福地”發展定位,致力打造優美宜居的贛西生態小鎮。其中,大同港河堤休閒路建設是美化集鎮、提升集鎮品位的一項重要工程,已成為集鎮居民運動休閒的好去處。

集鎮效果圖:

小橋流水—高安市村前鎮


(迎賓廣場)

小橋流水—高安市村前鎮


(大同港)

小橋流水—高安市村前鎮


擁有著水域面積80公頃,森林覆蓋率47.2%的村前這片土地,是名副其實的“綠地”。村前鎮依託良好的生態綠色資源,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做好與旅遊產業相結合這篇文章。重點引導國家肉牛養殖技術體系江西綜合實驗站——裕豐農牧有限公司走養、加、銷、研於一體的發展道路,做大、做強牛產業。充分利用富硒土壤資源,大力發展富硒水稻、富硒蔬菜、富硒柑橘等農產品。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必將為村前鎮生態旅遊業興起注入新動力。

小橋流水—高安市村前鎮


富硒農業 藥材基地

小橋流水—高安市村前鎮


裕豐牧業

小橋流水—高安市村前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