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拿了特等獎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公佈,四川25個項目獲獎

四川日報記者 熊筱偉

1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佈了中國科技界頂級獎項——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由四川省主持和參與完成的項目有25個。

四川拿了特等獎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公佈,四川25個項目獲獎


1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新華社記者 劉彬 攝

四川2個主持項目獲一等獎

1個參與項目獲特等獎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四川省主持完成的獲獎項目有11個,其中2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分別是:

電子科技大學張小松教授團隊完成的專用項目

四川拿了特等獎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公佈,四川25個項目獲獎


張小松及其團隊

西南交通大學何川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

“複雜艱險山區高速公路大規模隧道群建設及營運安全關鍵技術”

四川拿了特等獎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公佈,四川25個項目獲獎


何川教授(圖據西南交通大學官方網站)

其他9個獲獎項目分別是:

中國科學院成都光電研究所羅先剛院士、電子科技大學李恩教授、四川大學劉穎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3個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四川農業大學周小秋教授、西南交通大學王開雲教授、成都理工大學劉樹根教授、許強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4個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由四川省參與完成的獲獎項目有14個,其中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參與的“長江三峽樞紐工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省科技廳並未公佈完整的獲獎名單。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省獲獎項目涵蓋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現代農業、軌道交通、災害預警等重點產業領域。

四川科學家再次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再次在傳統“軟肋”——國家自然科學獎上有所斬獲。

四川大學王玉忠院士團隊主持完成的“不易成炭高分子材料的高效凝聚相阻燃體系構建及其作用機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四川拿了特等獎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公佈,四川25個項目獲獎


王玉忠院士(圖據四川大學官方網站)

四川大學章毅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神經網絡的若干關鍵基礎理論研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四川拿了特等獎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公佈,四川25個項目獲獎


章毅教授(圖據四川大學官方網站)

而在過去,國家自然科學獎是四川的相對“軟肋”。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四川無一項目獲這項側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獎項。2018年度四川省2個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9年度與之持平。

“所謂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更多研究一般性、規律性問題,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認為,今年四川獲獎情況說明,四川省在原始創新和基礎研究方面的能力不斷增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在全國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創造地震後“高速公路生命線”奇蹟!

西南交大團隊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西南交通大學何川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複雜艱險山區高速公路大規模隧道群建設及營運安全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這個項目如何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大會結束後,何川通過微信給四川日報記者發來了關於項目的詳細介紹。

“複雜艱險山區高速公路大規模隧道群建設及營運安全關鍵技術”項目歷時15年協同攻關,突破了複雜艱險山區高速公路大規模隧道群的建設與營運安全關鍵技術瓶頸,取得三大重要創新成果。

1、複雜地形地質環境隧道失穩災變綜合防控技術。建立了破碎巖體隧道失穩災變防控、超小淨距隧道安全施工、高烈度區破碎巖體隧道的抗震設防技術。

2、高速公路大規模隧道群通風照明安全提升技術。發明了隧道群前饋式智能通風控制方法,創建了隧道群自適應調光照明控制技術。

3、高速公路大規模隧道群防災救援聯動控制技術。創建了突發事件下隧道群應急救援聯動控制預案體系,自主研發了隧道群智能聯動監控系統。

項目成果在13個省市的3100座隧道應用,覆蓋了我國主要複雜艱險山區高速公路隧道群。自主研發的監控系統直接在線監控131條高速公路(含1158座隧道)。

四川拿了特等獎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公佈,四川25個項目獲獎


映汶高速 攝影:吳傳明

成果應用在汶川地震極重災區大規模高速公路隧道群建設,創造了短時間內建成映汶、廣甘“高速公路生命線”的奇蹟;應用在世界最大規模的三峽庫區高速公路隧道群,為三峽庫區“高速交通經濟走廊”建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安全保障作用。項目將為我國經濟社會均衡發展和國防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獨家專訪特等獎團隊成員石清華:

1994年開工的三峽工程為什麼現在才獲獎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以下簡稱三峽工程),不僅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更承載了中國人對國家跨越式發展的集體記憶。

1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將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授予了這個超級工程。總部位於四川的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是參與完成單位之一。

大會結束後,四川日報記者第一時間電話聯繫了三峽水能發電機組技術總負責人、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石清華。

四川拿了特等獎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公佈,四川25個項目獲獎


石清華(本人提供)

1994年開工的三峽工程,為啥2020年才獲獎?

最後一個單項工程——升船機2019年底才竣工驗收,今年獲獎已經是“第一時間”了

在不少人的印象裡,距離第一次聽說三峽工程已經過去了很久——工程正式開工於1994年,距今26年。

這帶來一個疑問:如此大的超級工程,為什麼到了2020年才頒獎?

“像三峽這樣的超級工程,其實建設時間挺長的,只是大家可能沒注意。”石清華表示。根據公開信息,三峽工程最後一臺水電機組,2012年7月才正式投產;2019年12月,最後一個單項工程——升船機才竣工驗收。這樣看來,2020年獲獎已經是“第一時間”了。

“同時三峽工程蓄水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每年水位逐步增高,隨時評估對大壩、對地質情況的影響。”石清華認為,經過研究人員科學觀測和評估,證明了三峽工程相關技術是經得住考驗的,再由國家頒發科技進步獎,這也是一種嚴謹、務實的態度。

四川為這項超級工程做了啥貢獻?

參與水能發電機組設計製造,取得一大批技術創新成果,“在全世界首次採用蒸發冷卻技術”都是排名末尾的了

石清華和團隊參與了三峽工程最核心的設備之一——水能發電機組的設計與製造。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三峽工程涉及3個發電廠,分別被業內人士稱為左岸、右岸和地下電廠。其中左岸全部使用國外技術;右岸12臺機組,東方電機提供了4臺;地下6臺機組,東方電機提供了2臺。

石清華和團隊一生中最重要的歲月,幾乎就都花在了這幾臺機器上,目標只有一個——怎麼讓它們達到世界頂級水平。

採訪過程中,記者每一次提出希望聊聊其間故事的要求,都被石清華一筆帶過;只有在談到技術時,這位幹了一輩子水能發電的技術專家才會滔滔不絕起來:

“東方電機的發電機,在全世界首次採用了蒸發冷卻技術。你知道冰箱、空調吧,我們用了類似氟利昂的蒸發液,來給發電機定子降溫,和傳統方式等相比,最高溫度能低5度左右,讓機組壽命更長……”

話說至此,石清華突然停住,“哎,我說的這個(蒸發冷卻技術),是排名最後的創新哈!”在他看來,在三峽工程水能發電機組方面,四川人取得一大批技術創新成果,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技術創新,排名前三位的應該是——

第一,國內水能發電機組相關技術水平,在三峽工程以前和國外有40年差距;東方電機只用了7年左右時間,就把這個差距壓縮為零。

第二,中國首次實現70萬千瓦以上水能發電機組的全部國產化。“我們提供的所有6臺,完全都是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石清華說在投產時,這些是全球容量最大的,如今也是全球尺寸最大的水能發電機組。“未來幾十年,世界上也幾乎不可能再出現這麼大的機組了。”

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個創新,東方電機提供的機組,在世界上首次消除了水能機高部分負荷振動。

技術攻關過程中有啥難點?

坐飛機時的“靈光一現”和“不信邪”的精神

這個水能機高部分負荷振動,一度是無解的。

上世紀末,使用外國技術的三峽左岸機組率先開建。但專家在做試驗時發現一個奇怪現象:機組在進入轉輪高部分負荷運行區域時,儀器就會檢測到整個水能機都在振動。而這種振動,是可能對機組造成危害。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振動?國外專家來了一撥又一撥,反覆討論後得出結論:這種特殊振動是機組固有的,不能消除。這讓運營方傻了眼,機組甚至一度不敢在這個區間運行。

在設計右岸機組時,招標方就要求消除這個振動。具體而言,這個任務就落到石清華和同事身上。

“我們就不信那個邪。傳統的觀念認為水輪機的這個振動是由外部條件造成的,但我認為,這種振動來源於轉輪本身。順著這種思路苦苦琢磨了半年以後,在一次坐飛機時,我突然得到了靈感:為什麼不能把飛機發動機上氣體渦輪機的東西應用到水輪機上呢?”

憑著一股“不信邪”的精神,石清華團隊經過一次次試驗,一個無特殊振動的轉輪終於面世了,國內外專家認為這個轉輪產生的振動已經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對他和同事來說,“直面問題-解決問題”已成為了遇到困難時的唯一想法。機組光一個轉子就500噸,50層樓高,已有廠房裝不下?建新廠房;普通公路承受不了?和政府協商,修大件運輸公路。如今從德陽到樂山、約260公里長的大件路,就是為方便機組運輸而修建的。

因為三峽工程,水能發電機組技術發展已經到頭了?

“技術無止盡的,只能說現在還不能告訴你,(我們新技術)是很厲害的。”

三峽工程如今已全面竣工,但它對水能發電機組帶來的影響還在繼續。

讓石清華感慨最深的,是通過三峽工程,國內培養集聚了一大批頂尖的技術人才,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從而在隨後的日子裡製造出了更多頂級的水能發電機組,銷往全球。

四川拿了特等獎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公佈,四川25個項目獲獎


溪洛渡雙曲拱壩 攝影:王連生

以石清華所在的東方電機為例,先後為國內外重點工程建設提供了一批又一批優質的水力發電設備,包括溪洛渡、巴西傑瑞、埃塞俄比亞吉布3等國內外大中型水電站提供機組,還正在研製引領世界水電進入無人區——包括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白鶴灘電站百萬千瓦機組和國內最高水頭、研製難度最大的長龍山抽水蓄能機組等。

截止2019年底,東方電機已累計生產水輪發電機組累計總容量近8380萬千瓦,超過中國水電總裝機容量的四分之一,佔世界水電總裝機容量的十六分之一,成為世界知名的主要水力發電設備供應商。

“如今100萬千瓦機組都研發出來了,有人說技術已經到頭了。” 石清華半開玩笑的說,這句話很有問題。他透露自己和團隊正在水能機流動機理、振動原因等方面開展進一步研究,為實現水能發電機組效率更高、穩定性更好而努力。

“技術無止盡的,只能說現在還不能告訴你,(我們新技術)是很厲害的。”

四川拿了特等獎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公佈,四川25個項目獲獎


你們是“最值得追的星”!

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