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齊先生告訴陳平安:君子可欺以之方

《劍來》一書中,最讓人感到遺憾的,可能就是齊靜春的人生境遇了。他作為文聖四位嫡傳弟子之一,可以說在學問上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卻為了保全龍泉小鎮土生土長的鎮民選擇了犧牲自己。幸虧在後文中作者又給出了能讓讀者情感上稍稍有些期待的線索,文聖說小齊離開了人間,十六說小齊獨自遠行,齊瀆祠又留下了空白的橫批等待著有人來書寫。

《劍來》齊先生告訴陳平安:君子可欺以之方


正陽山搬山猿在離開小鎮想要搬走披雲山的時候,齊靜春兩腳就踩得搬山猿陷入地下奄奄一息,當時齊靜春說:如果按照我以前的脾氣,出去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踏平正陽山!相信大家在讀到這裡的時候也是第一次從齊靜春身上感受到了鋒芒,不由得讓人心情舒暢。由此可見,齊靜春在來龍泉小鎮做聖人之前是如何的意氣風發,那時的他肯定也跟阿良一樣,遇見美好就盡力保護,看到不平也會拔刀,毫不猶豫!

那麼,在龍泉小鎮做了六十年聖人的齊靜春最後為什麼非要選擇以“身死道消”的方式來保全龍泉小鎮呢?以他的脾氣,按說他不會這麼做,而且以他的實力,也能做到在保證不死的情況下來保全龍泉小鎮。

這裡有兩條線索,一條是陸沉說:沒想到齊靜春退了一大步,那我就退一小步了。這一大步自然就是他“身死道消”,這一小步自然就是保全龍泉小鎮,保全陳平安;另一條也是從第一條線索裡抽出來的,既然陸沉說齊靜春退了一大步,那就說明在這之前他們是溝通過的,後文又說齊靜春去見了道祖,並從道祖那裡拿到了一片可以遮蔽天機的荷花葉子,前後對照來看,這可能不是齊靜春第一次見道祖,如果在這之前就見過,並且商討了龍泉小鎮的出路,但是齊靜春當時並沒有答應道祖的安排,所以陸沉才做了兩手準備:無論齊靜春怎麼選擇,都必須死,因為這是道祖對於整個天下更大的謀劃,或者說是聖人們更大的謀劃,以當時各方勢力的情形來看,只能道祖出面勸說而已。

而齊靜春之所以改變主意,很大的意外,是劍靈答應陳平安做她的主人,那麼陳平安的安全就有了保障,齊靜春自然也就去的無牽無掛了。其實齊靜春已經知道自己必死,但是必須給文脈留下香火!他擔心自己死了無人保護陳平安。這一切都是齊靜春在爭取陳平安的最大安全保障,畢竟當時文聖已在功德林,繡虎走自己的大道,左右出海遲遲不歸,劉十六又去了蓮花天下,文聖一脈已無可用之人。所以,當齊靜春沒有後顧之憂之後的選擇讓陸沉感到意外。

齊先生告訴陳平安:君子可欺以之方。這是在告誡陳平安,壞人常常用看似合乎情理的事情來欺負欺騙正人君子。事實上是在告訴陳平安以後遇事不要太拘謹。他還告訴陳平安:遇事可問春風。這既是讓陳平安在遇到難決斷的事時用想念齊先生這個方式來讓自己更加理性,更是告訴陳平安,要以他的遭遇作為前車之鑑!

齊先生生不逢時,但他有陳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