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江湖,酒劍之外,江湖還剩下什麼?

一、卷首語

內省不疚,

不懼不憂,修行即是修心,這是孔老夫子的江湖,遊歷列國,著書立說,利在當下,功在千秋。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達則兼濟天下,這是金庸先生的江湖,廟堂之高,則憂其民,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身心難得自由,這是古龍先生的江湖,鮮衣怒馬,快意恩仇,如花美眷,仗義遊俠。

那烽火心中的江湖是什麼樣的呢?《劍來》中的江湖,又有什麼樣的寄託呢?

劍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江湖,酒劍之外,江湖還剩下什麼?

二、酒

這江湖沒什麼好的,也就酒還行。

烽火的江湖裡不能沒有酒,有酒才有醉臥沙場,有酒才能瀟灑御風,有酒才會快意恩仇。

阿良愛喝酒,因為阿良懂得人生是一場大醉。在阿良的眼中,無畏乎山上山下,也不介意浩然還是青冥。有酒,有劍,天下不平,一劍擊之。

陳平安喝酒,與眾不同。不知大家發現沒,陳平安越來越少喝酒了。從初出小鎮的得意瀟灑,到書簡湖問心局後的自碎文膽,陳平安是越來越不瀟灑了,不瀟灑,何以言酒?

但到目前為止,《劍來》的江湖,還沒有李淳罡式的快意恩仇,這也是《劍來》的江湖最缺少的一塊。沒有快意恩仇的江湖,又是什麼樣的江湖呢?有點期待。

劍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江湖,酒劍之外,江湖還剩下什麼?

三、劍

劍乃兵中君子,因此,大多數武俠、玄幻小說的主角,必然有一劍傍身,陳平安也不例外。

《劍來》一書,對劍更是推崇備至。眼中所見,心中所思,似乎除了劍,也沒什麼其他兵器了。

阿良為劍而來,陳平安為劍而“走”,再加上六十年長約,以及“練拳即是練劍”,似乎劍才是推動《劍來》故事發展的關鍵。

無劍不成江湖,烽火的江湖裡,對劍更是高看一眼。畢竟是兵中君子,也可見烽火的讀書人本性。

劍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江湖,酒劍之外,江湖還剩下什麼?

四、愛恨情仇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江湖的地方,自然離不開愛恨情仇。

《劍來》的愛恨情仇,談不上轟轟烈烈、石破天驚,但總給人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感覺。

如三教陽謀之下,化作春風的齊先生;如為陳平安、崔東山放棄武神大道的崔老爺子。都是春雨綿綿、潤澤萬物的體現。

劍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江湖,酒劍之外,江湖還剩下什麼?

五、道理

江湖有沒有道理?自然是有的,是拳頭的道理,是刀劍的道理,是天地大義的道理。但烽火的道理顯然不同尋常。

我們讀武俠或者玄幻,一旦牽扯到江湖,似乎都離不開“快意恩仇”。但劍來的江湖裡,偏偏沒有“快意恩仇”,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失?

劍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江湖,酒劍之外,江湖還剩下什麼?

《劍來》的江湖,酒不重要,劍似乎也可以不要,卻唯獨道理不可丟。說到底,還是因為,烽火是讀書人,一名“讀書的人“,三句話離不開文人的德性綱常。

因此,我推測,現實中的烽火,必然是個“牢騷滿腹“的人,甚至是對這個不講道理的世界,略顯失望的人。

也正是因為如此,烽火才會把一腔熱血,訴諸在筆桿之下,現實中說不了的道理,沒人聽的道理,便只能在小說中來說了。

劍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江湖,酒劍之外,江湖還剩下什麼?

六、書裡書外

每個人對江湖都有自己的解讀,談不上誰對誰錯,就像一本書的好壞,褒貶不一一樣,都是一時一地的感悟而已。

下一個時刻,下一個節點,你心中的江湖或許就會變樣,你心中的好壞興許便會倒置,江湖不止一個,烽火的江湖,比較特立獨行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