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孟津

孟津區域地圖像只奔跑的獵豹,有木有?細細端詳,從形似上說,還真的非常像一隻奔跑的獵豹。

奔跑的孟津

從地圖上看,流經孟津的黃河像獵豹的脊樑,正如它托起了孟津人民的脊樑一樣,從新安縣鷹嘴山入境,流經小浪底、白鶴、會盟三個鎮,流程59公里,滋潤著近半數孟津人。

孟津,是一個古老的縣邑,老到《尚書•禹貢》裡都有註解,曰:“孟為地名,在孟置津,謂之孟津。”相傳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盟於此,所以稱為“盟津”,以後逐漸演化為“孟津”。諸侯會盟也好,《尚書•禹貢》也罷,不管孟津的名字因何而起,都脫離不了偉大的母親河——黃河。

獵豹的頭部是小浪底鎮津西村、柳樹灘、大柿樹村,三面環水,湖光山色,煙波浩渺,津西灣由此得名。臨近的妯娌村因古文化遺址而出名,1996年為配合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對淹沒區的妯娌村進行文物搶救工作,由洛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聯合鄭州大學發掘的“妯娌古文化遺址”被評為1996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進一步展現了孟津歷史的悠久與古老。

黃河從扣馬流入鞏義市,這裡是這隻獵豹的尾部,也是武王伐紂的發生地,扣馬古寨門、會盟臺、“伯夷叔齊扣馬地”石碑,向人們昭示著古孟津曾經的榮耀。而今天,隨著各級政府對黃河流域生態的重視和保護,這裡又成為沿黃生態溼地重要保護帶,看大雁南飛,觀水鳥翔集已成為孟津開展研學遊的重要實踐地。沿黃河一線也形成了漢光武帝陵、龍馬負圖寺、王鐸故居、黃河綠道等景點,串起了沿黃景點和農業園區,充分展示了孟津旅遊業的美好前景。

這隻獵豹的心臟就是蒸蒸日上的城關鎮區域了,河圖公園、瀍源公園、龍泉谷公園構成了縣城的綠肺,這三個公園引水於黃河,因水而生,引水而建。2005年黃河水從小浪底南岸引水口喬莊泵站向九泉水庫送水,蓄水至291米高程後,開始向瀍源公園送水,乾枯已久的瀍河再現昔日風光。引水而建的公園也讓公園充滿靈性,綠色漸漸成為縣城底色。公園綠地面積增至106.49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9.77平方米,各項指標達到或超過國家園林縣城標準。春季繁花似錦,夏季濃蔭清涼,秋季桂花飄香,冬季塔松長青,形成了“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自然畫卷。

奔跑的孟津

孟津離不開黃河,黃河也甩不開孟津。唐朝詩人王維就是見證。《唐詩三百首》收錄了王維的雜詩三首,其中兩首都提到了孟津:“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時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與君相見即相親,聞到君家在孟津,為見行舟試借問,客中時有洛陽人”有人考證,王維作為一個祖籍在山西的人,曾在孟津工作過十年,足以使孟津成為他的第二故鄉。孟津渡成就了詩人王維,王維也借孟津而揚名。

孟津自古以來,藉著黃河的蔭護,揹負著沉重的歷史,目視著歷史的走向。歷史發展到今天,孟津人民正像這隻蓄勢待發的獵豹,在古今輝映的歷史長河裡奔向未來、跑步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