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人物】一個村支書逆風“奔跑”的身影

他是一村“當家人”,也是防疫陣地上的“排頭兵”;他是班子的“領頭雁”,也是抗擊疫情的“急先鋒”;他是全村百姓的“主心骨”,更是為民服務的“貼心人”。他就是元寶山鎮馬架子村黨總支書記王健。面對疫情,他在戰疫一線錘鍊忠誠,用一系列“硬核”措施為群眾的安全築起了一道防護牆。

【戰“疫”人物】一個村支書逆風“奔跑”的身影

王健(右二)在佈置疫情防控工作

擂響戰鼓衝鋒“疫”線

馬架子村地理位置特殊,赤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區四園”中的兩園都與該村緊密相連,其中,東山工業園就坐落在村內,很多村民就在園區的企業上班,且村組延赤元一級公路呈帶狀分佈長達5公里,幾乎每個自然村組都有通向外界的路口,這也給全村的防控工作帶來很大壓力。

面對嚴峻的形勢,王健臨危不亂,立即召集村兩委班子成員共同制定了一套嚴密的應對措施。對內,全面限制人員進出,對在企業務工的村民,通過向企業發函、致電,積極協調企業解決務工村民的食宿問題,避免人員流動。對外,結合村實際,封閉了全村25個路口,在7處人員進出主路口設置檢測點,嚴防疫情輸入。對排查中發現的武漢返鄉人員,他帶頭包聯,並組建微信群,既監督其做好居家隔離、體溫測量,又加油鼓勵、關心生活,隔離病毒不隔離愛。同時,向全村發出倡議,號召黨員群眾參與疫情防控,很快,106名黨員和群眾志願者加入到工作隊伍中,活躍在人員排查、卡口值守、防控宣傳等陣地上,在全村構築起一條群防群治的牢固防線。

卡口設了,隊伍有了,但物資還沒跟上,這也是防控初期普遍存在的問題。王健和村主任一商量,至少要保證一線的值守人員們有口罩。幾經聯繫,他們最終在市裡找到了貨源,辦好通行證,王健立即驅車去取,最終將700多個口罩及時發放到值守人員手中。

【戰“疫”人物】一個村支書逆風“奔跑”的身影

王健(左一)在卡口值守

急群眾所急辦群眾所需

村子封了,但生活還要繼續。疫情期間,如何保障村民基本的生活需要,生病了怎麼辦,買米買菜怎麼辦?這都是王健這個“當家人”要考慮的問題。在王健等人的提議下,村裡準備了“三輛車”來解決這些問題。一輛普通物資運輸車,用來運送村民們通過微信“下單”的米麵糧油蔬菜等,送到指定卡口後,再通知村民領取;另外兩輛“疫情防控保障車”,一輛用來運送病人,確保第一時間得到救治;一輛用來“急事代辦”,病人急需的藥品、寶寶的奶粉都可以送過這輛車送達。

2月19日上午,村民賈文軒出現發熱症狀被緊急送診,雖然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但仍需在鎮衛生院做其他必要治療。這時,一個新的難題出現了。特殊時期,為了減少人員流動,確保萬無一失,既要勸阻病人家屬來探病,又要讓其家屬放心,安心在家。怎麼辦?王健當起了母子“連心橋”。每天賈母把飯做好送到卡口,王健把這份飽含母愛的盒飯送到衛生院,並仔細向主治醫生詢問了解賈文軒的情況,回去後再及時把賈文軒的情況告訴給他的家人。無論多忙,王健堅持一天去兩次衛生院,他的耐心細緻,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信任。

【戰“疫”人物】一個村支書逆風“奔跑”的身影

王健(右一)到檢測點查看防控情況

堅守一線步履不停

以實幹詮釋擔當,用腳步丈量責任。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王健始終奔走在一線。入戶排查,他跟著;返鄉人員的家,他去了;村裡的各個卡口,他每天至少走上兩遍。村委會、檢測點、衛生院……他一次次邁開腳步,去到每一個需要他在的地方。然而,20多天來,有一個地方即便離他只有200米時,他卻一次也沒去過。那就是王健的家。問他為什麼,他說,一是工作太忙,他顧不上;二是在外面奔波了一天,接觸人員複雜,他不敢保障自己的安全,擔心會波及到家人。更何況,眼看著一線值守人員的辛苦,他覺得,他更應該和大家站在一起。

眼下,儘管疫情還沒消除,但農時不等人。在繼續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王健已經開始組織村民做好春耕備耕等生產工作。清渠、汲水設備維修、大田灌溉……王健說,儘管受疫情影響,灌溉時間比往常晚了一些,但春天屬於勤奮的人。他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全力以赴,等待他們的一定是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謝綠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