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人物】一个村支书逆风“奔跑”的身影

他是一村“当家人”,也是防疫阵地上的“排头兵”;他是班子的“领头雁”,也是抗击疫情的“急先锋”;他是全村百姓的“主心骨”,更是为民服务的“贴心人”。他就是元宝山镇马架子村党总支书记王健。面对疫情,他在战疫一线锤炼忠诚,用一系列“硬核”措施为群众的安全筑起了一道防护墙。

【战“疫”人物】一个村支书逆风“奔跑”的身影

王健(右二)在布置疫情防控工作

擂响战鼓冲锋“疫”线

马架子村地理位置特殊,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四园”中的两园都与该村紧密相连,其中,东山工业园就坐落在村内,很多村民就在园区的企业上班,且村组延赤元一级公路呈带状分布长达5公里,几乎每个自然村组都有通向外界的路口,这也给全村的防控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面对严峻的形势,王健临危不乱,立即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应对措施。对内,全面限制人员进出,对在企业务工的村民,通过向企业发函、致电,积极协调企业解决务工村民的食宿问题,避免人员流动。对外,结合村实际,封闭了全村25个路口,在7处人员进出主路口设置检测点,严防疫情输入。对排查中发现的武汉返乡人员,他带头包联,并组建微信群,既监督其做好居家隔离、体温测量,又加油鼓励、关心生活,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同时,向全村发出倡议,号召党员群众参与疫情防控,很快,106名党员和群众志愿者加入到工作队伍中,活跃在人员排查、卡口值守、防控宣传等阵地上,在全村构筑起一条群防群治的牢固防线。

卡口设了,队伍有了,但物资还没跟上,这也是防控初期普遍存在的问题。王健和村主任一商量,至少要保证一线的值守人员们有口罩。几经联系,他们最终在市里找到了货源,办好通行证,王健立即驱车去取,最终将700多个口罩及时发放到值守人员手中。

【战“疫”人物】一个村支书逆风“奔跑”的身影

王健(左一)在卡口值守

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

村子封了,但生活还要继续。疫情期间,如何保障村民基本的生活需要,生病了怎么办,买米买菜怎么办?这都是王健这个“当家人”要考虑的问题。在王健等人的提议下,村里准备了“三辆车”来解决这些问题。一辆普通物资运输车,用来运送村民们通过微信“下单”的米面粮油蔬菜等,送到指定卡口后,再通知村民领取;另外两辆“疫情防控保障车”,一辆用来运送病人,确保第一时间得到救治;一辆用来“急事代办”,病人急需的药品、宝宝的奶粉都可以送过这辆车送达。

2月19日上午,村民贾文轩出现发热症状被紧急送诊,虽然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但仍需在镇卫生院做其他必要治疗。这时,一个新的难题出现了。特殊时期,为了减少人员流动,确保万无一失,既要劝阻病人家属来探病,又要让其家属放心,安心在家。怎么办?王健当起了母子“连心桥”。每天贾母把饭做好送到卡口,王健把这份饱含母爱的盒饭送到卫生院,并仔细向主治医生询问了解贾文轩的情况,回去后再及时把贾文轩的情况告诉给他的家人。无论多忙,王健坚持一天去两次卫生院,他的耐心细致,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战“疫”人物】一个村支书逆风“奔跑”的身影

王健(右一)到检测点查看防控情况

坚守一线步履不停

以实干诠释担当,用脚步丈量责任。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王健始终奔走在一线。入户排查,他跟着;返乡人员的家,他去了;村里的各个卡口,他每天至少走上两遍。村委会、检测点、卫生院……他一次次迈开脚步,去到每一个需要他在的地方。然而,20多天来,有一个地方即便离他只有200米时,他却一次也没去过。那就是王健的家。问他为什么,他说,一是工作太忙,他顾不上;二是在外面奔波了一天,接触人员复杂,他不敢保障自己的安全,担心会波及到家人。更何况,眼看着一线值守人员的辛苦,他觉得,他更应该和大家站在一起。

眼下,尽管疫情还没消除,但农时不等人。在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王健已经开始组织村民做好春耕备耕等生产工作。清渠、汲水设备维修、大田灌溉……王健说,尽管受疫情影响,灌溉时间比往常晚了一些,但春天属于勤奋的人。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全力以赴,等待他们的一定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谢绿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