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值得细品!

来到武汉,湖北省博物馆是一定要去的,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四大镇馆之宝

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早已闻名全国。

前段时间去到博物馆,游览一遍下来,最钟意的还是《楚文化展》,《曾侯乙墓》。

走进《楚文化展》,直奔越王勾践剑,之前看国家宝藏,早已经对这件文物期盼已久。

越王勾践剑

春秋越王勾践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剑身上布满了黑色菱形暗格花纹,正面刻有“越王鸠浅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

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值得细品!

越王勾践剑,名气之所以这么大,有一部分是因为它的主人,那位卧薪尝胆,最终吞并吴国的越王勾践,还有一个原因是这把剑出土时,依然很锋利,历史两千多年,没有锈蚀的痕迹,让当时的考古专家都为之诧异。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因为我国科学发展水平不高,没办法对此剑进行测定分析。

关于此剑是怎样铸造和防锈的,这个谜直到1978年在复旦大学的加速器上,利用原子核研究所提供的设备才解开。

  • 越王勾践剑的成分表明含锡为16%—17%,这是铸造锡青铜强度最高的成分,并保持有一定的延伸率。
  • 剑身含铅,铁较低,应该是锡和铜的杂质元素,在铸熔时或者通过精炼去除了铅,铁杂质。

越王勾践剑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但依旧很锋利,可以轻易划破纸张,可想当年的制造工艺是何等的高超!

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值得细品!


走进曾侯乙墓展厅后,随着讲解员参观展厅,一件青铜器吸引了我的注意,战国的青铜尊盘

曾侯乙尊盘

从远处看,我以为盘口和边缘是凸起的铭文,雕刻。走近一看,原来是镂空附饰,一时间感到头皮发麻,那密密麻麻的附饰究竟是怎样铸成的?

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值得细品!

这件尊盘是一级文物,通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重9公斤,它的出土代表了我国古代的青铜器铸造工艺的巅峰!

尊在古代是盛酒器,盘则是水器,曾侯乙尊盘将两者融为一体,极其别致,如果你去到曾侯乙墓参观,你就会发现这个墓主人真的太会享受了!

  • 曾侯乙尊盘拆开是两件器物,尊和盘。
  • 整套器物纹饰华丽,铸造上的高度技巧,有着鬼斧神功之妙。尊敞口,呈喇叭状,上饰玲珑剔透的蟠虺花纹,像云彩上下叠置。
  • 尊颈部饰蕉叶型蟠虺纹,蕉叶向上舒展,看起来两者遥相呼应,十分和谐。


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值得细品!


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铜尊盘上装饰有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其工艺极其复杂,至今难以复制!

曾侯乙编钟

这件文物是当之无愧的国宝了,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重4.5吨。

全套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桐木结构钟架上。

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值得细品!
  •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它的每件钟均能奏出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

据考古专家研究,铜钟内有打磨的痕迹,铜钟的厚度都有规律可寻,说明这些音阶是古人通过打磨,调试出来的!

曾侯乙编钟原件一共敲响过二次,1978年8月1日第一次奏响。

第二次是1979年新中国成立30周年期间,在北京进行演奏,这也是编钟第一次离开湖北,离开湖北省博物馆!

其他的演奏全都是复制件进行演奏的,原件一直陈列在博物馆中。

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值得细品!


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特别多,古琴,编磬等古乐器,充分说明那个时代王朝贵族的生活是十分丰富的。

我在开封的清明上河园中,听到了古乐器的联合演奏,编钟,编磬,古琴,萧,鼓等,特别为之震感,编钟浑厚有力,编磬清脆悦耳,再加上有演员伴舞,第一次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的昏君,从此君王不早朝啊!

湖北省博物馆文物很多,内容丰富,需要细品,细看,值得一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