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豪蘇軾的一生:政治上的低能兒,文學上的天才者

說到歷史上的政治失意的文人那也算是數不勝數了,但是要說裡面十分出名的,就不得不提到蘇軾了。蘇軾常被大家稱作是蘇東坡,他博學多聞,在北宋時期人們常把他和歐陽修來做對比,而歐陽修更是詩畫禮樂無所不能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蘇軾才華的過人之處了,並且他還和黃庭堅在書法上並稱“蘇黃”,和辛棄疾在詩詞方面合稱“蘇辛”,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幾乎是個全能人才,但是就算文學上的成就再高,但在政治上卻依舊是一個低能兒,他當初踏入職場初展鋒芒,可後期卻是坎坷不斷,四處奔走,而這失意的職場路無疑也為他的創作能力再一次添磚加瓦,使他成為了現在的真正大師。

一代文豪蘇軾的一生:政治上的低能兒,文學上的天才者

一、蘇軾的政治之路與詩

蘇軾在初入政治之路時也是仰仗著自己的才能。不過不管是什麼人才也只能夠從低級之路做起,所以這個時候他在陝西鳳翔做了一名小官,平常沒有什麼煩心之事,只是太多的文書工作讓他感到十分厭煩,不過在這個時候他的空閒時間比較多,可以到處遊山玩水,也因為這樣蘇軾留下了很多關於神明和山精野怪的奇聞。不過萬事有利有弊,蘇軾因為才華進入官場,也因為他的本人身份在官場上顯得十分清高,而這也決定了蘇軾在官場上的波瀾。

他在陝西鳳翔當官之時,和自己的上司陳希亮兩個人有些不對付,陳希亮有的時候就會在蘇軾的公文上面進行更改,這樣就引起了蘇軾的不滿,所以遇到陳希亮有錯的時候就總是會針鋒相對。就比如陳希亮在任職期間總是擺架子,在接見下屬的時候也總會遲到一會來表現自己的地位,於是蘇軾就寫詩諷刺,“謁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豈惟主忘客,今我亦忘吾。同僚不解事,慍色見髯須,雖無性命憂,且復忍須臾”。但是這個詩後來就傳到了陳希亮的耳朵裡,導致蘇軾以後的日子也不怎麼好過,不過他並不在意還是我行我素,也不在意什麼官場的潛規則。

一代文豪蘇軾的一生:政治上的低能兒,文學上的天才者

後來他辭去了在鳳翔的官職,在休整一年後又去當了歷史研究員。本來仁宗皇帝這個時候很看好蘇軾,覺得他才高八斗,還正值壯年,應該多給他分配一點事情來做,但是宰相韓琦卻一點也不看好蘇軾,認為他性格浮躁,並且在鳳翔做官時的名聲也不好,於是勸說皇帝對他進行冷處理。在這個時候蘇軾的仕途也漸漸走向了沒落。

剛開始因為“烏臺詩案”,蘇東坡被審訊,後來王安石變法產生爭執,他站在反對面,導致被排擠,被貶到了黃州。從當初被人看重的才子再到如今被貶黃州之地,讓他產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並且當時朝廷還規定被貶後不能隨意走動,這就更讓蘇軾感覺心裡憤懣。不過幸運的是當時在黃州任官的徐大受對蘇軾的才華頗有賞識,便允許他自由活動,也因此創作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等著名詩作來表現自己在黃州時看到的美景,發表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心理憤慨。

一代文豪蘇軾的一生:政治上的低能兒,文學上的天才者

後來新皇帝上任廢除了王安石變法,蘇軾因此也重新回到了朝廷,但是當時的太后和皇帝又對王安石變法表示全部否定,蘇軾卻不這麼認為,因為兩方鬧得不開心,蘇軾便主動要求外放杭州,再過不久之後他又再次進入朝廷做官,這個時候的官職也是他一生當中最高的職位,後來太后駕崩,皇帝親政,蘇軾再次被貶惠州,這個時候的蘇軾心態又重回了當初的自在開心,讀書寫字繪畫,創作了《惠崇春江晚景》《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後雨》等詩。又過幾年又被貶去儋州,儋州地處偏僻,在當時也是十分荒涼,不過蘇軾到了這裡之後並沒有一蹶不振,在調整後又重新開始生活,並且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歌,比如《縱筆》《別海南黎民表》等。

蘇軾政治失意,“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一句詩詞道盡了他的一生,雖然大多都是被人陷害才得此狀況,但是他的詩詞作品也脫不了干係。不過他還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依舊曠達、樂觀,也實在讓人敬佩。

一代文豪蘇軾的一生:政治上的低能兒,文學上的天才者

二、蘇軾詞的特點

(一)言淺意深,充滿哲理

蘇軾的詩歌有著鮮明的特點,他開創了豪放派詞風,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詩詞用“獨領風騷”來形容是一點都不為過的。宋代詩歌和唐代詩歌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宋代詩歌注重說理,而蘇軾作為宋代文壇的一代大家,其作品自然也是言淺意深,充滿哲理。他在《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中就很好地利用廬山景觀說明了:在不同的角度觀察廬山面貌可以看到不同風景,得到不同感受的道理。隨著觀賞地點的高低起伏變化,你看到的有時是連綿起伏的青翠山嶺,有時是直入雲端的山峰,形象的寫出了千姿百態的廬山風景,看似是在寫景其實是在說理。看到這麼多的風景,導致分辨不清哪一景才是廬山的真面目原因就在於你身處在大山之中,視野被遮蔽,看到的只是廬山許許多多風景中的一部分。這正是詩人從哲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得到的真理性認識,這道理不僅在於遊山玩水,更蘊含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在觀察事物的時候要儘量全面看待它,這樣才能撥開雲霧見到晴天,認識事物的全貌,做出正確的判斷。

一代文豪蘇軾的一生:政治上的低能兒,文學上的天才者

堂堂七尺男兒,自然是想為自己的國家做出一些貢獻的,可是蘇軾卻空有一身才能無用武之地。政治上的失意讓他的滿腔熱血無處揮灑,只好把這種情感寄託在自己的作品之中。“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我今天在這裡,明天又會是在哪裡呢?人生在世總是要留下一些痕跡的,但這些痕跡和人生比起來又算得上什麼。這是蘇軾重遊故地澠池時看到當年借宿的寺廟如今已變得殘破不堪,寺裡的老僧也已去世,頓時感覺物是人非,想起當年弟弟蘇轍在這裡寫過一首詩,於是也做了一首詩和弟弟蘇轍的詩應和。這首詩很好的表達了蘇軾對人生來去不定的惆悵和對往事深深的眷戀,全篇帶有普遍的人生體驗和上課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一代文豪蘇軾的一生:政治上的低能兒,文學上的天才者

(二)豪放風格與婉約風格相結合

北宋時的詩詞以婉約著稱,雖然蘇軾是豪放派的代表,但他的詩詞中也有一些是豪放風格和婉約風格相結合的。劉克莊曾這樣評價過他的詩詞“翕張開闔,千變萬化”說的正是此意,蘇軾的婉約風格區別於傳統的婉約派風格,他的詩詞比傳統的婉約派詩詞更具有活力和生機。蘇軾因政治鬥爭被貶至潤州(今江蘇鎮江)時已經過多次貶謫,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感到非常的傷心,於是他寫下了《少年遊》,用此詩含蓄婉轉的表達自己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這句話頗有李白詩中“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韻味,捲起簾子和明月作伴對飲,可是風又趁著縫隙吹入家中。此景再襯以思念妻子的內心活動便顯得更加孤寂落寞。

一代文豪蘇軾的一生:政治上的低能兒,文學上的天才者

蘇軾的那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其中的“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可以說是千古絕唱,遙想到當年的周瑜正是年輕,小喬剛嫁給他,身姿雄壯風度翩翩神采奕奕。手搖羽扇,談笑之間就把敵人的戰船燒燬了。抒發了詩人對昔日英雄的懷念和敬仰,和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嘆。波瀾壯闊的歷史在詩人短短的幾句話中就赫然呈現在我們面前,一字一句都透露出作者內心無限的苦悶悲痛和一番雄心壯志難以實現的失落之情,同時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易逝的感慨和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但是這種感情並不是消極的,更能體現了他對人生的態度和思考。

蘇軾的這種詩歌風格正和他的政治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在政治失意中並沒有放棄,而是以樂觀曠達的精神繼續生活,這也給了我們無限的鼓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