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實行了“兩廣填川”,那為什麼四川不說廣東話?

四川地區在古代被稱之為天府之國,四川盆地的土地非常肥沃,雨水相對充足,糧食產量自然很高。在以農耕為主要社會生產手段的時候,此地人口自然也相對密集。

不過因為此地屬於易守難攻,歷朝歷代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古代的時候此地非常容易受到戰爭的影響。尤其是在經歷了元末明末這兩個朝代之時,由於各種屠殺造成此地人口非常的稀少。

明末清初實行了“兩廣填川”,那為什麼四川不說廣東話?


在明清兩個朝代建立之初朝廷曾從湖廣地區往四川地區遷入百姓,那為什麼四川地區不講廣東話呢?

首先,在明清兩朝建立之初都曾採用了“湖廣填川”的一個移民政策,其實就是將湖廣兩地的難民或者沒有土地的窮苦農民遷移到了四川等地,給他們分田分地,給他們在四川安家落戶。

古代的湖廣地區,指的是現在的兩湖地區,也就是湖南和湖北。湖廣地區雖然說也帶了一個“廣”,但是和廣東地區其實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兩個地區的民風民俗都有著很大的差異,而且語言特色也有所不同。湖廣地區的人不講廣東話,所以即便湖廣地區到了四川他們也不會講廣東話。

其次,回四川的這些民眾,大多都是曾經從四川跑出來的。當年在元朝建立之初,在四川地區曾舉行了非常血腥的屠殺,導致四川地區的人口損失在95%以上。當時有50%的人被殺害,另外45%是逃亡到天下各處。

明末清初實行了“兩廣填川”,那為什麼四川不說廣東話?


在明朝末年,由於張獻忠在四川的割據政權,在四川大肆屠殺,所以有很多難民逃了出來,大部分人到了距離四川比較近的湖廣地區。

明清兩朝往四川地區移民的時候,也是將湖廣地區沒有土地耕種的窮苦農民給遷移回四川,這些人大部分屬於四川的本土居民,相當於將原本四川的人在遷回的四川,語言上不發生變化也是正常的。

第3點,湖廣地區和四川地區的語言其實還是比較接近的,其實現在的湖南湖北的方言和四川地區的方言相似指數還是挺高的,有很多詞彙的和發音都非常的相近。

所以即便當初有一些湖廣地區的居民遷入了四川,在四川大環境的氛圍之下也是會講成四川話。

明末清初實行了“兩廣填川”,那為什麼四川不說廣東話?


而且當年在移民的時候,也並不是一次性就移民過去上百萬人,而是幾萬人幾萬人分批過去的。

先過去的人會帶領著後者慢慢的學會講四川話,所以也就導致後來遷入到四川地區的人都學會了講四川話。

最後一點,四川並不是只有一個單獨的語系,而是多種語系。現在我們所瞭解的四川話主要是以成都官話為標準的一種語言形態。

四川話各地的土話也各有不同,而且發音和詞彙也都有不同,所以我們根據國家四川話定義為是一種單一的語言。

當年在往四川地區遷居百姓的時候,肯定有廣東人的聚居區。而在這些廣東人後代的聚集區講話方式其實和現在的廣東話還是有點相似的。

只不過受到市場化整體的影響,語氣和發音上已經變了很多,但是有些詞彙還是相同的。

就像大家覺得河南話聽著很親切,其實大家所瞭解的河南話只是開通官話罷了,河南各地區的方言都有所不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