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鄉,斷橋下的隨想

內鄉,斷橋下的隨想

現在的老橋

2010年7月20日,已經連續風雨交加了幾天的河南省內鄉縣,洶湧的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勢從北部山區,傾瀉進了不太寬闊的湍河河道。

爭流爭流,浪奔浪湧。

當洪水接近內鄉湍河老橋時,洪水峰值達到了最高。

忽然,一個旋浪猛撲過來,只聽得咯咯吱吱幾聲脆響,接著撲通撲通幾聲沉悶的落水聲。湍河老橋,這條橫貫在湍河上已經73年曆史、滿目蒼夷的橋樑,像一頭乳汁流盡的衰邁老牛長哞一聲撲倒在了湍河中。

內鄉,斷橋下的隨想

湍河山洪

是時上午9點20分整。

“73歲了”,這座誕生於1937年7月,抗戰烽火正酣年月的老橋在湍河中喘息著,不盡的風雨仍無止歇地衝刷著它老邁的身軀,望著河兩岸這個日新月異的城市,它的雙眼滿意地迷離起來......

民國25年(1936年),已經進行了6年鄉村自治建設的內鄉終於呈現出一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安定景象。

當時54萬人口的內鄉(含如今的西峽縣)位於整個河南省的最西部,這個區域面積省內最大的縣卻頭枕伏牛,背靠秦嶺。與首府南陽的聯繫又被寬闊的湍河所阻攔。

當時的湍河以東那幾乎都是繁華所在、權力中樞。

內鄉,斷橋下的隨想

如今的湍河老橋

水陸碼頭馬山口是全國四大中藥材集散地之一,石佛寺是河南省最大的絲綢交易市場,也是“萬戶柴扉內,硃砂磨玉肌”,馳名中外的獨山玉玉雕產地,南陽更是整個盆地的行政中樞。

另外,囂張的日寇步步緊逼。再不發展經濟,抗日將是赤手空拳的孱弱。

是年11月25日,經過多方籌集的資金也已到位,天津大幸公司開始了他緊張的施工。

第二年(1937年)7月,迎著盧溝橋隆隆的炮火聲,湍河大橋終於告竣。

這是當時河南省僅有的3座永久性大橋之一。也是京(南京)滬(上海)陝甘幹線上河南境內的最大的橋樑之一。

當時河南省最早的現代性公路大橋是1922年通車的洛陽天津橋。然而這座由當時中國最有權勢的人物吳佩孚(美國《時代雜誌》語)主導修建的現代化公路大橋在通車的當天就被沖毀,不得不重新修復。

內鄉,斷橋下的隨想

洛陽天津橋(老吳橋)

另外一座就是位於信陽地區羅山縣溮河上的溮河大橋。這座橋建成於1938年,退役於1979年。因橋墩用木頭支撐頑強挺立80年,被譽為橋樑界的“橋堅強”。

“咽喉商洛,脈絡川陝”。湍河大橋的修建使內鄉的交通地位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也為宛西地方自治、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

相較於以上兩座橋樑,經史料查證,湍河大橋比洛陽的天津橋使用壽命長了15年,比羅山縣的“橋堅強”早了1年。是當之無愧的河南橋樑之最!

這是一條目睹了國家屈辱歲月和奮發抗爭的大橋。

據《河南省志.政府志》記載,迫於日軍的進攻,一路顛沛流離的河南省流亡政府先是西遷進入洛陽然後南下進入魯山,最後不得不再次西遷進入內鄉縣丹水鎮→盧氏縣朱陽關鎮,一直到抗戰勝利才返回開封。

內鄉,斷橋下的隨想

羅山縣“橋堅強”

相比河南省流亡政府的艱辛,普通民眾的悲苦更是難以訴說。

1940年前後,河南境內水災旱災、蝗蟲災害頻頻發生,東線潰敗失去軍紀約束的士兵蜂擁而至。“水、旱、蝗、湯”,飢腸轆轆,飽受悽苦的河南老百姓開始賣兒賣女沿街乞討,在經過內鄉逃往關中的途中餓殍遍地、一路哀嚎。

1945年3月,日軍主力 部隊一一〇師團自魯山向西南侵犯,並突破了國軍高樹勳部新八軍防線,一舉佔領南召、鎮平等縣。為了滯緩日軍的進攻,28日,在迫不得已情況下,河南省保安團炸斷了湍河大橋兩孔。

同年6月22日,國民政府空軍為了保障陪都重慶、古都西安的安全和切斷日軍運輸線,又炸斷了湍河大橋兩孔。

自知國力不濟,早在抗戰之前國民政府就開始經營西南。抗戰伊始,大批量的文物金銀、高校學生教職工、新聞報社、工礦企業就便從東部有序西遷。

內鄉,斷橋下的隨想

信陽師範學院內鄉縣舊址

這座承載了民族希望的大橋,為中國文教界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為中華民族保存了抗戰的火種和血脈。

同樣也是在這條湍河橋上,因新唐戰役的巨大勝利,受重慶陪都指令和周恩來的隆重餞行,國府元老張繼、文學大家老舍以及幾十個隨員自重慶下武漢,繞道老河口進入內鄉、西峽口慰問內鄉民團。

就這條橋上,身穿花絲格襖的別香齋向老舍發出了執教宛西鄉師的邀請。

內鄉,斷橋下的隨想

老舍

同樣也是在這條橋上,1945年8月27日,在抗日戰爭中最後一次戰役——西峽口戰役中戰敗的日寇狼狽退出內鄉。“槍響盧溝橋,日落西峽口”。抗日戰爭以中國軍民對日寇的完勝圓滿地畫上了句號。

是日風和日麗,水面波光粼粼,湍河兩岸楊柳依依。習習微風吹皺了大橋倒映在水面上的背影,像因開心堆起的風霜老人的笑臉。

往事越千年......

這又是一條見證了內鄉70年滄桑鉅變的大橋。 日軍投降以後,政府用圓木修復了大橋,暫時能夠通車。1951年,南陽公路管理段協助內鄉縣徹底修復了大橋並且在1965年用瀝青覆面。

內鄉,斷橋下的隨想

湍河老橋保護銘碑

1975年10月,內鄉湍河新橋竣工通車。這條橋長333.7米,寬7.75米,高5.8米,跨徑22米共15跨。

隨著車輛的增多,縣政府在新橋的北側同等規模增建了一座橋樑,形成了如今的酈都雙橋。湍河新橋不管是各方面數據還是在施工工藝上都遠遠超越了湍河老橋。

內鄉縣主要的交通壓力由此由老橋傳遞給新橋,老橋也相應地逐漸停止了汽車的通行。至此老橋已經滿負荷服役了整整38年。

2000年元月湍河三橋建成通車。該橋寬18米,長405.15米,由南陽公路局投資2760萬元建成,是這個時間段內內鄉境內最大的橋樑。

內鄉,斷橋下的隨想

二橋夜景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湍河上的橋樑如雨後春筍一個接一個地建成通車,並且一個比一個漂亮、寬敞、高大。大成橋、方山橋、南環橋、鐵路橋、高速公路橋.......它們五彩繽紛地呈現在了內鄉人民的面前。

眼看著一個個後來者超越了自己,退居二線的老橋像一頭夕陽下遲暮的老牛,它渾濁的眼神散發出暖心的柔光,彷彿在對這些後起之秀輕輕地叮囑“我老了,對家鄉人民交通事業的服務以後就要靠你們了,你們要接好這個幸福的接力棒......”

內鄉,斷橋下的隨想

老橋低語

隨著湍河上橋樑的飛速建設,縣政府不失時機地修築了河道防護堤,鋪設了橡膠攔河壩。如今的湍河內鄉段白天白鷺起飛、天鵝爭鳴;晚上則彩燈閃爍、遊人如織。人與自然的有機和諧天然地成就了這個遠近聞名的溼地公園。

內鄉,斷橋下的隨想

溼地公園

秀美、宜居的環境不僅讓本地的民眾留下來安心創業,也吸引了不少外地的客商前來經營,內鄉的經濟發展也因此節節攀升。

2019年5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鄭重宣告宛西伏牛山區的內鄉縣正式脫離國家級貧困縣行列。

眼光敏銳的新時代內鄉人對幸福的接力和傳承是倔強而又奮發的。

摘掉貧困帽的內鄉人並沒有停止自己追求幸福的腳步,他們把小康生活又樹立為自己下一個要攀登的高峰。

內鄉,斷橋下的隨想

湍河二橋對岸地質廣場夜景

他們愈挫愈勇地爭創寶天曼文化旅遊5A級景區,堅持不懈地鞏固發展赤眉油桃、趙店紫薯、楊溝柑橘等特色產業,孜孜不倦地實現著工業立縣的目標,別出心裁地打造國家級電商示範縣,潛心發掘努力培育馬山口、赤眉鎮紅色旅遊基地,傾力打造國家龍頭養殖企業,以推陳出新的手段讓宛梆把內鄉聲音傳遍世界.......


內鄉,斷橋下的隨想

內鄉紫薯

無疑,從經濟窪地走出的內鄉人民,正以執著的精神在架設著通往幸福的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