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建林:大力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

大力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

——撫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李建林訪談

在全省率先開展並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的培養工作,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和完善,並深度融入鄉村“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中,形成獨有的“撫州樣板”,在全省得到推廣和肯定,該市印發試行法律明白人培養組織實施規範,獲得了司法部的肯定和認可。撫州的這一經驗做法,先後五次獲得《學習強國》的報道和推送,並被推薦至中央依法治國辦,備選參與全國法治政府示範創建活動。2019年12月,“江西省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的實踐探索”,獲評“2019年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十大創新案例”。

農村“法律明白人”,為何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在新形勢下的社會治理工作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發展的潛力有多大?撫州市委政法委書記李建林接受了新法制報記者的採訪。

撫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建林:大力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

43萬農村“法律明白人”領跑全省

新法制報:撫州農村“法律明白人”的培養工作領跑全省,請您談談相關的經驗做法。

李建林:截至目前,我市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率和法治實踐率領跑全省,累計考核合格“法律明白人”43萬人,其中骨幹“法律明白人”5.2萬人,超額完成省委、省政府明確的培養目標。

推進農村“法律明白人”的培養工作,撫州的做法可以集中概括為“一中心兩融入三化”。一箇中心,即以“法律明白人”參與法治實踐為中心,實現價值培養;兩融入,即將“法律明白人”融入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融入地方和部門重點工作安排,最終形成共育合力;三化,即實施“項目化、規範化、數字化”培養。

培養價值,也就是法治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此,我們在堅持用以案釋法形式開展法律知識培訓的同時,堅持以“實戰觀摩”方式開展法治實踐培訓,如分批次組織骨幹“法律明白人”旁聽審判,觀摩交通事故、醫患糾紛、房屋與土地徵收、婚姻家庭、涉校涉教、環境汙染等行業性、專業性,農村多發高發的糾紛調解活動,組織法官、律師、調解員開展觀摩點評活動。此外,還堅持以“結對傳幫帶”方式引導參與法治實踐,如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網絡——鄉鎮村法律顧問——骨幹法律明白人——一般法律明白人”四級聯動互促共融一體化工作模式,組織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律顧問等與骨幹“法律明白人”建立“師徒結對”關係等等。

在兩融入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很多探索。比如明確了縣(區)按照每戶5元標準,落實“法律明白人”工作經費,累計安排工作經費1433.8萬元;做到了新農村建設到哪,法治文化陣地就建設到哪,“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就覆蓋到哪,全市面向“法律明白人”發放涉農貸款800餘萬元,提供技術幫扶673人次。在“法律明白人”隊伍中發展和培養黨員268人,發展培養村組幹部546人,發展綜治網格員、人民調解員、人民監督員、人民陪審員等“四員”共1566人,聘請“特邀法官”217人。

撫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建林:大力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

撫州市崇仁縣禮陂鎮紅星村“法律明白人”黃壽孫(右二)分享調解工作經驗

“撫州樣板”鄉村治理成效顯著

新法制報:被稱為“撫州樣板”的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突出的成效表現在哪些方面?

李建林:首先表現在服務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市“法律明白人”充分發揮“人熟、地熟、事熟”“三熟”優勢,從培訓課堂走向實踐一線,成為基層矛盾信息上報員、糾紛化解調處員、法治宣傳教育員和法律服務引導員,成為基層“穩壓器”。2019年至今,全市“法律明白人”累計參與法治宣傳、法律服務引導、糾紛調處、法律文書協助送達等法治實踐11.08萬件次,群眾法律諮詢量增長39%,公共法律服務案件數增長48%。全市“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達到10個,“全國法治創建先進單位”縣(區)達到6個。

其次,這一工作深度融入鄉村“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後,形成了“撫州樣板”。去年6月5日,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尹建業在我市召開的全省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現場推進會上指出,我市開展“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起步早,成效好,為全省作出了標杆示範。

第三,該項工作如今已上升為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具體表現在我市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經驗寫入了《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意見指出要“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培育一批以村幹部、人民調解員為重點的‘法治帶頭人’”。去年11月,省委下發了《關於貫徹落實的實施意見》,也明確提出“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夯實依法治省群眾基礎”。

打造全國首個規範化實施標準

新法制報:全國首個規範化實施標準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這表明“撫州樣板”可複製、可推廣,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李建林:去年6月,《撫州市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組織實施規範(試行)》印發並執行後,成為全國首個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規範化實施標準,為打造可複製、可推廣的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提供了借鑑。這份規範化培養的綱領性文件,就全市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範圍、規範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培養工作總體要求、培養工作組織領導、工作程序、工作機制以及附件等八個方面,對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進行標準化規範,明確了培養工作遴選、培訓、考核、使用、管理五個環節工作規範化操作方法,以及配套組織領導、基礎保障、督導推進機制。

撫州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江西省法治鄉村建設研究中心暨“法律明白人”培訓基地,率先組織開展了2期共200餘人的基層骨幹“法律明白人”培訓。這項工作中,我們以項目化促落實、以規範化促提升、以數字化補短板。這“三化”,我認為都是可以因地制宜地複製和推廣的。

項目化培養指將農村“法律明白人”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十個一”工程、法治實踐站建設、法治文化作品創作傳播三項重點工作以項目化形式推進,獲得極大提升,湧現出樂安“特邀法官”、南豐“李水水工作室”、廣昌“黨建+媽媽法庭”多元化解e 平臺與“法律明白人”法治實踐站深度融合新模式。法治文化陣地形成連片建設態勢,全市今年新建成法治文化陣地1300餘處,全市累計建成法治文化陣地3780個。全市各地創作方言戲劇、小品、三句半、快板、微電影、抖音等法治文化作品190餘部,其中,東鄉區拍攝的“法律明白人”法治微電影《三十一》作為全省6部推薦作品之一,入圍司法部微視頻大賽。

數字化推進,則是以政府購買法律服務方式開發了農村“法律明白人”網校及公共法律服務掌上平臺,解決了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問題。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縣兩級網校和公共法律服務掌上平臺,註冊使用人員28.7萬餘人,設置14個專題共24個課時的課程,參學率100%。實行“法律明白人”網校學習積分兌換獎勵,吸引外出務工人員積極參與到家鄉“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

融入大綜治構築社會治理共同體

新法制報:農村“法律明白人”在市域社會治理工作中,有多大的作用?

李建林:市域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支柱,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具有特殊意義。撫州市農村“法律明白人”來源於農村,紮根於基層,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中大有作為。

我們將按照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進一步創新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科學制度體系建設,構建“黨委領導、政府實施、部門參與、鄉鎮主抓、基層自治”工作模式,在推進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規範化實施上再發力;在打造“上聯下串戶聯網”工作網絡、構築“聯動互促共融一體化”社會治理共同體模式上出實招,將“法律明白人”培養、使用、管理工作融入到社會治理大綜治工作中,將公共法律線上線下服務平臺,基層鄉鎮村法律顧問、骨幹法律明白人、一般法律明白人織成上下聯動,互促共融的“自治網”,並與地方特色法治隊伍如基層網格信息員、人民調解員、“特邀法官”、“和事佬”、“說事拉理”等現有法治服務隊伍緊密結合。

此外,要進一步結合“五治”,在推進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規範化實施上再發力。

撫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建林:大力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