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字为什么后来不用了?汉字改革与简繁之争,恢复繁体字?

前两天在悟空问答上回答过这个问题,发现很多人对简化字这个话题很关注,今天就再细聊一下中国汉字简化的来龙去脉。

二简字为什么后来不用了?汉字改革与简繁之争,恢复繁体字?

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历史古国,汉字承载着重要意义,所以有的人认为简化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

要了解汉字问题各种争论的实质,我们必须先来回顾历史。

1.拼音化汉字改革

建国之初,受苏联老大哥文字拉丁化运动的影响,我国汉字拉丁化的呼声很高。

1952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汉字的改革方向被确立下来。

委员会认为,拼音化是汉字改革的最终目标,在现阶段应先对汉字进行简化以适应当前的迫切要求。

其实,当时的汉字简化只能算是普及文化的权宜之计,所以没有足够规范化。

同年,第一稿简化草案出来了,收录了700个简体字。

结果领导说除了减少笔画,还要减少汉字数量,最好用一个字代替几个字。而且,有的字追求书写连贯不考虑字形结构。

拿“昜”字举例吧,楊字被简化为杨,陽字又被简化为阳,而傷字却被简化为伤。

二简字为什么后来不用了?汉字改革与简繁之争,恢复繁体字?

本来同源字很好记住,却因为简化反而学习难度增加了,所以《汉字简化第一表》仅仅降低了书写门槛。后来第二表才统一了偏旁的简写方法。

2.第二次汉字简化

二简方案于1977年颁布,引发了广泛批评,于1986年废止。

当时无数人认为“这些简化字缺胳膊少腿难看至极,而且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

二简字为什么后来不用了?汉字改革与简繁之争,恢复繁体字?

而且“二简字”方案拟订和公布过程十分仓促,事先既未召开文字改革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也未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第二次汉字简化是不成功的,自此之后,官方未提出过任何简化方案。

二简字为什么后来不用了?汉字改革与简繁之争,恢复繁体字?

3.简繁之争,恢复繁体字?

有网友说:“我认为要恢复繁体字,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应该要发扬光大,不应该一简再简,最后连字都没了,强列要求恢复繁体字。

有网友说:“汉字不能简化,恢复繁体字才是正道。繁体字也是中国文字的伟大之处。英语的26个字母固然简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诞生,英语的短板已经出现,新的词汇越来越多导致细分出化学英语医学英语计算机英语等,韩语日语等极简文字夜出现了无法正确表达的短板,汉语才是真正的容纳性变化性最强的文字。

你会发现我们只要不做学术研究掌握了大概三千个常用汉字就可以满足所有需求,这是任何语言都做不到的。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要一代代简化就是一代代退步,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国人的今天和未来。

二简字为什么后来不用了?汉字改革与简繁之争,恢复繁体字?

也有网友反驳:“问一问工人农民,汉字是否需要简化?不要读几年书就觉得了不起。汉字简化书写方便,想写繁体字没人拦你。

当然,也有年轻的网友根本就没听过“二简字”。

汉字简化多年来备受争议,两派争执从未停歇。但客观地说,新中国的汉字简化效果确实并不理想,但简化方向却极其正确。

我个人觉得,只有先把文字改造成最实用的交流工具,才能更好地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