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暴富,在農村能實現嗎?創業成功的案例告訴你

農民苦農民難,還沒辦法,真的沒辦法嗎?不是的,現在大量的成功案例擺在眼前,認真總結他們創業成功的經驗,可以讓自己也走上致富的道路,儘管各地的農業創業致富案例不盡相同,還是存在著一些共性或者內在的規律,這些規律就是:

一、抓住機會就得在風口中找尋

進入農業領域創業,首要問題就是識別並且把握機會。機會往往存在於社會與經濟的變革過程中,在新的產品、服務、原材料和組織方式中,都可能蘊藏著機會。通過農業創業致富案例,可以發現很多創業者都是通過他們豐富的經驗或敏銳的洞察力有效地把握住了農業領域的創業機會,才獲得了創業的成功。

貴州的王正權,2004年的時候,他看到貴州山村大量的農民外出打工,很多土地拋荒,貴州菸葉種植處於低谷,菸農種煙積極性低。同時,為了保持種煙的穩定性,當地政府和菸草部門採取了積極措施,促進土地流轉。在這種情形下,王正權意識到,通過規模化種煙是一種既能規避市場風險,又能賺錢的好辦法。於是,他從綏陽回到家中開始了自己的規模種煙之路。

杭州的鄭杭幹在幾年前看到四川人來他們村租了地種植反季節蔬菜,讓他了解到了蔬菜市場的商機;同時,他在鎮上諮詢了相關政策,瞭解到國家對農業創業的支持力度很大,不僅全免稅收,還會提供技術、資金等多方面資助,大大降低了創業的風險。所以,鄭杭幹創建了合作社,開始了蔬菜的規模種植事業。

一夜暴富,在農村能實現嗎?創業成功的案例告訴你

大棚有機蔬菜

二、免費的自然資源是優勢

識別創業機會,要想抓住,還需要整合多方面的資源,包括資本、技術、人才等。農業創業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聯繫較大,因此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中,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是農業創業過程中的重要基礎。通過對農業創業的案例研究,有很多都是依託當地獨特的自然條件、地理條件或者出名產品、特色產品、優產品發展起來的。

從事陝北大紅棗加工貿易的白世安就是依託當地資源優勢的創業致富典型。清澗屬溫帶大陸性季風乾旱氣候,土壤和氣候形成了紅棗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所產紅棗個大、皮薄、肉厚、核小、甘甜爽口,在1996年就被中國農協會命名為唯一的“中國紅棗之鄉”。白世安從事紅棗加工業正是利用了當地的優勢,給自己帶來了致富的機會。

經營淳安縣千島湖中華鱉基地的鄭團建,在2002年的時候,依託千島湖的自然資源優勢,建起了11畝的露天養殖池塘。他的養殖場就在千島湖上游,水好、環境好,這給他的甲魚養殖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

浙江富陽的潘妙紅所在的萬市鎮沒有成片廣袤的農田,有的盡是連綿不絕的群山丘陵和漫山遍野的竹林。潘妙紅說竹林可以帶給我們很多東西,竹子可以加工成傢俱、工藝品等,竹條可以做成掃帚,竹筍可以加工成罐頭、筍乾,於是她承包下了竹林,然後依託這天然的資源優勢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一夜暴富,在農村能實現嗎?創業成功的案例告訴你

大地與天空

三、專業合作社是大勢所趨

從各地農業創業的情況來看,專業合作社是農業創業的重要模式。首先,專業合作社的模式很好地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改變了農民在市場交易過程中的弱勢地位;其次,專業合作社為農民提供了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形成了新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再次,合作社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農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最後,合作社經營模式更容易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優勢,增加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利用合作社這一組織形式來進行創業,不僅自己能走上致富道路,還能帶領周邊很多農民富裕起來。

浙江富陽的何建強創辦了富陽市新登矮子鮮桃專業合作社,浙江龍游縣的傅獻軍創辦了龍游縣獻軍種糧專業合作社,河南信陽的李正玉創辦了四季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等。

四、科教可以興國,科技也能興農

農業創業要保證產品質量,而產品質量的保證和技術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無論從事的是種植業創業、養殖業創業,還是食品加工業或農業服務業,對於技術的重視以及對產品質量的保證是農業創業活動賴以生存的關鍵。通過成功的致富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每一個農業創業者都非常重視技術和產品質量,尤其是種植業和養殖業領域,一旦技術不達標,導致的不僅僅是產品質量問題,甚至是顆粒無收。

浙江海鹽的廈壽明在從事葡萄種植的過程中,一直非常重視葡萄種植技術的學習,並積極開發新品種,提高葡萄品質和產量。他於1998年引種歐亞種葡萄,進行栽培技術研究,獲得縣科技進步三等獎;2000年,他研究小弓棚加避雨栽培的新技術,使當年葡萄提早上市,並以優良的品質和較高的產量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黑龍江湯原縣的林承為了解決奶牛養殖的問題,不僅向當地有經驗的奶牛養殖戶請教,同時天天在牛棚裡待上十幾個小時自己不斷摸索,經過努力,他已成功解決北方奶牛養殖所面臨的牛舍保溫、牛奶保鮮以及常見疫情的處理方法等問題,實行統一配種、統一飼料供應、統一疫病防治、統一榨奶、統一銷售的“五統一”政策,確保標準化作業,並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養牛經》。

一夜暴富,在農村能實現嗎?創業成功的案例告訴你

利用科技規模化種植

五、天時就是大環境

農業領域的創業發展很大程度上離不開良好的創業環境,而且當地政府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農業創業本身有較大的自然風險,而且農業創業過程中涉及的土地、資金、技術問題都非常複雜,完全依靠創業者自身來解決,有時候困難很大。因此,當地政府對農業創業的支持是其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江蘇淮陰的汪海萍種植香瓜獲得成功就與當地政府的創業支持是分不開的。近幾年來,凌橋鄉政府積極鼓勵農民發展高效農業,把種植香瓜作為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並施行了一系列支持措施,不僅為瓜農修了路、通了電,還幫助缺少資金的農戶貸款、聘請蔬果專家指導、傳授栽培技術;成立香瓜協會,引進新品種,並分別為雙閘村和泗河村的香瓜申報“凌雙”、“凌橋”牌商標,為凌橋香瓜進入大市場奠定了基礎。

六、打鐵還得自身硬,你的素質決定成敗

創業素質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創業精神,主要是指慾望、執著、忍耐、膽量;另一方面是創業能力,主要是指眼界、敏感、智慧等。頑強的創業精神對於創業成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具備這些創業素質,一般來說,也不會出現創業活動,即使創業了,也往往是淺嘗輒止,半途而廢,因為創業的道路總是充滿困難和荊棘的。

從葉賢華身上,我們就可以看到成功創業者強烈的進取心和執著。童年的苦難激發了葉賢華的創業激情,他說,“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也能做到,並且要做得更出色”。正是這種執著,讓他在西瓜種植的路上堅持了下來,也獲得了成功。到廣東打工學種西瓜,一年後回臺州開始創業種西瓜。由於收益低,葉賢華又去海南種植西瓜,可是海南的強降水讓他血本無歸,可是,他不甘心,到紹興又東山再起。現在收益已經比較穩定,但他還是抱著滿腔熱情準備嘗試去四川種植西瓜。雖然創業者素質中的很多品質,比如執著、毅力、忍耐、堅持等都早已在創業者的成長曆程中形成了,但是在許多潛在的農業創業者中,往往因為眼界或者信息等問題而被拒之門外。

一夜暴富,在農村能實現嗎?創業成功的案例告訴你

知識改變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