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漲鋪不漲”,商鋪的投資紅利期正在慢慢消逝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鋪養三代”這句話就已經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確實現在的商鋪已經沒有以前那麼搶手了。那麼問題來了,房價在漲,建築成本在漲,為什麼商鋪的價格遲遲沒有大的變化呢?

“房漲鋪不漲”,商鋪的投資紅利期正在慢慢消逝

首先來說最主要的屬性原因。房子對我們來說主要的屬性是居住,儘管現在的屬性已經有了些不單純,被扣上了投資的帽子,但剛需還是存在的。而商鋪是純投資品,人們可以不投資,但是不能不解決居住問題。有數據顯示,從1998年開始到2018年結束這20年的時間裡,國內商品房交易已經達到了2億多套,即使去掉投資購房,剩下的剛需購房比例也是很大的。而商鋪就有所不同了,作為一種純盈利工具,市場對商鋪的需求是很有限度的。

“房漲鋪不漲”,商鋪的投資紅利期正在慢慢消逝

其次是實體經濟的衰落,近年來不少人普遍反映實體經濟不好做了。事實真的如此嗎?在一些房地產信息網發佈的店鋪的轉租信息中我們可以發現,租金年化率超過7%的現在已經很少了,而且我們參考的都還是地段好的旺鋪,而那些地段相對來說普通或者是新開的店鋪很有可能出現出租一年,空置半年的情況,這樣就使得資金的回報率變得很低。

“房漲鋪不漲”,商鋪的投資紅利期正在慢慢消逝

再次,商鋪的持有成本不斷攀升。在商鋪空置時,水電煤氣、物業費用均要比普通住宅高出數倍。如果是貸款買鋪,首付的比例通常也要高出住宅首付的20%以上;轉售費用同樣高,商鋪交易稅遠大於住宅。就目前而言,住宅未滿兩年,多交5-6個點,再加上契稅、中介費和過戶費等大約可以到10個點左右。滿兩年的便宜些,在4個點左右。但是商業稅不管在什麼時候交易都在12-18個點左右,這無疑增加了轉讓成本。

“房漲鋪不漲”,商鋪的投資紅利期正在慢慢消逝

最後再來說說電商的衝擊。淘寶、京東等電商產業的出現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我想大家都深有體會。有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電商的交易額達到31.63萬億,網絡零售9萬億元,如果沒有網購的話,那麼這9萬億元是不是都要被實體經濟收入囊中了呢?再說一個近期來比價普遍的現象,從17年開始,大型商場的招商就出現了困難,降租招商的情況屢見不鮮,可以說,人們對商鋪的以來程度已經大幅度降低了,相應的投資價值也大大縮水。

“房漲鋪不漲”,商鋪的投資紅利期正在慢慢消逝

在小編看來,現在投資商鋪真的要慎之又慎。不考慮選鋪和商業前景,單單從投資收益方面來看,把各種費用跟空置率摺合下來,商鋪真的已經不是最好的投資方式了。如果真的還想投資的話,提前做好市場調查是必不可少的。大家是不是也同意小編的觀點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與廣大網友一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