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局,中國戰略史精讀——8.韓信的戰略大迂迴

1.韓信安邑之戰,一舉滅魏

當年劉邦兵敗彭城之時,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王田榮和趙王歇也反叛並與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為由回到封國後,就封鎖了臨晉關,切斷漢軍運城通道,叛漢與楚約和。運城地區對於關中威脅最大,因為兩地之間只隔一條大河。劉邦派酈食其說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兵從陝西攻擊運城盆地。

魏豹採取守勢,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鎖臨晉關。韓信收集渡河船隻假意要正面渡河進攻於韓信又一次採取左側大迂迴,上一次是潛出故道,偷襲寶雞,這次選擇的迂迴點是在夏陽(韓城),距臨晉關上游200裡處,韓信軍以木盆、木桶代船偷偷渡河,直接襲擊魏都安邑(山西夏縣)。魏王豹大驚,引兵迎擊韓信,韓信大勝,虜魏豹,平定了魏國,改魏為河東郡。

蒲坂又稱智邑。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地處山西省西南端,運城盆地西南角,位於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古有通衢大道,西至長安,北達幽燕,黃河水運上溯龍門,下抵三門,“隔秦稱塞,臨晉名關”的蒲津渡口連接秦晉,自古就是山西和陝西之間的戰略要道。歷史上發生了多次戰爭。

韓城古稱“龍門”、“夏陽”、“少梁”,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史聖太史公司馬遷的故鄉。韓城是三千年的歷史古城邑,日本建築學會農村計劃委員會委員長工學博士青木正夫盛讚韓城:“我曾到過歐、亞、美、非四大洲十多個國家,從來沒有見過佈局如此緊湊,做工如此精細、風貌如此古樸典雅,文化氣息如此濃厚歷史悠久的保存完好的古代傳統居民村寨。”

2.韓信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代國

此地是山西北部的戰略要地。不不佔領此地而直接向東進攻趙國。就會有被代國軍隊南下攔腰截斷的風險。如果韓信佔領代國。第一可以解決後顧之憂。第二可以繼續向左側大迂迴,進攻燕國。包抄趙國。代國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歷史上發生過多次戰爭。它東面是太行山脈,南面到恆山山脈和雁門山,西至黃河,北達陰山,可謂山河險要,易守難攻,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民風社俗。不僅是拓跋魏的肇基之地,也是拓跋氏政權攻取中原的根據地。聶榮臻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就設在此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可以直接威脅河北,內蒙,山西的心臟地帶。

韓信在闕與(山西省和順縣)。打敗了代國的相國夏說。可見代國勢力已經發展到太原東南地區。

而闕與為戰略要地。這裡曾經發生過趙奢大敗秦軍的闕與之戰。韓信佔領闕與,等於佔領了太行山,可以隨意東出太行,進攻趙國的河北平原。

韓信的戰略能力要超過秦國很多,秦國只知正面硬攻長平,邯鄲,不知大迂迴太原,代郡。結果死傷眾多,實屬不智。

3.井陘之戰,背水結陣

但是佔領闕與之後,韓信軍並未直接東出,進攻趙國首都。反而繼續沿太行山間小路,長驅北上。目標直指井陘關。井陘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即現在河北石家莊鹿泉區西10裡的土木關(東土門村),井陘關緊鄰石家莊。在井陘關以西,有一條長約幾十公里的狹窄驛道,易守難攻,不利於大部隊的行動。

趙王歇、趙軍主帥陳餘聞訊後集結大軍20餘萬於井陘口。當時趙軍紮營於石家莊鹿泉區。派重兵扼守住井陘口,試圖堵截太行山內的韓信部隊。東土門村北側有一山峰,即抱犢寨。後來韓信的兩千迂迴騎兵。就是埋伏在抱犢寨山上。井陘關向西三十里,有一條河叫冶河。韓信看中此地,就在冶河的東岸背水結陣,即現在的巖峰村一帶。巖峰村東有一小山,山勢西高東低,利於防守東面進攻之敵。韓信當時扎大營於此。

第2天拂曉韓信、張耳親率主力到井陘關挑戰,戰爭開始了一會就佯敗退入背水之陣,這時,大本營的防禦工事已經修的很完善。井陘關的趙軍一定是烏合之眾,他們認為漢軍大敗,於是全軍出動進行追擊。趙軍跑了30裡地。開始攻擊河邊的背水之陣。韓信軍背後是河。所以不能後逃,所以人人拼死戰鬥。韓信選擇的大本營雖然背水結陣,但居高臨下、防守嚴密。對方人數太多,但是由於地形關係,得不到展開,20萬人大部分在後方不能直接接觸戰鬥,只能乾等。時至中午。大家打得等的又累又飢又渴。於是決定轉頭回去吃中午飯。回去又要走30里路,最少又是3個小時。走到自己的駐紮地,體力估計已經耗盡。

這時埋伏在抱犢寨的2000韓信騎兵。每人手持一面漢軍的紅色戰旗,早已經趁虛攻下趙軍的大本營,拔下趙軍旗幟換上,2000面漢軍紅旗。回到大本營的20萬趙軍。又累又餓又渴,看到大本營,插了2000面紅旗。一時之間不知韓信軍隊到底有多少?更是萬分恐懼。於是紛紛潰散。韓信軍隊騎兵立即趁機出擊,從側後切斷了趙軍的歸路,而韓信指揮主力部隊,正面開始追殺。他們熟練的將敵軍趕到泜水(今河北獲鹿南2.5公里,現已被湮塞),讓他們自相踐踏和被水溺死,僥倖逃脫的再用騎兵追上斬殺,結果20萬趙軍一天之內全部就殲,陳餘被殺,趙王歇和李左車束手就擒。韓信之後又用了一年時間,才拿下趙國50多的城池。

戰後慶功,大將們都請教韓信,為什麼背水結陣?韓信說,你們不是都讀過兵書嗎?大家一臉蒙圈的說,兵書上沒有這一條啊?韓信說:我帶新招募城市人作戰,個個懦弱,一旦打起來,人人當逃兵,兵法上:“投之亡地而後存,置之死地而後生”,你們可曾瞭解?於是眾將皆服。

趙國新立,主將無能,趙軍兵雖眾,但是缺乏訓練和紀律,戰場上一窩蜂的搶戰利品,戰敗又一窩蜂的逃跑,最終被全殲。故孫子兵法:“敵雖眾,可使無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