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關羽僅是戰功一般的武將,他是如何成為萬民崇拜的關公的?

話說,在真實的歷史上,關羽這個人物並不像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那樣神武,他只不過是一位普通的武將罷了。可是隨著社會的不斷推進演變,這個戰功一般的武將卻成了中國甚至是世界人民所敬仰忠肝義膽,義薄雲天的“關帝爺”!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歷史上關羽僅是戰功一般的武將,他是如何成為萬民崇拜的關公的?


關羽

大家都知道,關羽字雲長,東漢末期河東人氏(現今山西運城人)。“出道”之前因殺了人跑路來到河北涿郡,後與張飛,劉備相識準備幹一番大事業就投身於行伍,拜劉備為老大。後來劉備因戰功被任命於平原相,這樣關羽與張飛也就升官了,成為了別部司馬。在劉備集團小有名聲後,在日後的戰爭中,日子可不太好過,說得好聽點就是“屢敗屢戰”(直至軍隊打光)。某次戰役,劉備集團被擊潰,關羽降曹,又暫時屈身於曹操集團,後來因解“白馬之圍”,被曹操封為“漢壽亭侯”。在得知劉備下落後,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一心尋主,辭別曹操。在赤壁之戰結束後,劉備集團進入川蜀,關羽鎮守荊州城。再後來劉備稱漢中王,關羽被封為“前將 軍”。到了公元219年,關羽伐魏,斬龐德,降於禁,名聲大振。同年,關羽被東吳呂蒙“暗算偷襲”,失荊州,關羽敗走麥城,終被擒身亡。蜀主劉備為其揮兵伐吳,兵敗於夷陵之戰,劉備身亡白帝城。蜀後主劉禪後追授關羽為“壯繆侯”。

歷史上關羽僅是戰功一般的武將,他是如何成為萬民崇拜的關公的?


影視劇關羽形象

根據傳說,在關羽逝世後,屢顯神靈,護佑著一方百姓,“關老爺”的威名,尤其是以下層疾苦百姓,更是過度崇拜。在那個年代,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百姓更是沒有安全感,他們需要一種精神寄託——英雄信仰。正好關羽具備這樣的“硬核”,——忠,義,仁,勇,智!再加上關羽出身於“草根”,所以,更為疾苦百姓所認同。

歷史上關羽僅是戰功一般的武將,他是如何成為萬民崇拜的關公的?


影視劇關羽形象

宋朝時期,中國“文藝界”開始興起,尤其是三國時期的故事“火了”。關羽,尤其是關二爺的那些“故事”,更是成為了當時熱門的話題。上至九五之尊,下至販夫走卒,人人喜聞樂見。到了宋元之際,在小說與評話中杜撰了“桃園三結義”,“青龍偃月刀”,“夜讀春秋”,“過五關斬六將”,“千里尋主走單騎”, “華容道義釋曹操” 等,關羽的“忠義”形象,也就日漸開始豐滿並定型,這就是文化。民間對關羽的過度崇拜與信仰,引起了統治者們的高度重視。統治者們為了褒揚關羽“忠義仁勇”的精神,自宋代後,歷代皇帝開始不斷加封關羽各種名號。

歷史上關羽僅是戰功一般的武將,他是如何成為萬民崇拜的關公的?


影視劇關羽形象

宋徽宗時期,關羽被封為“忠惠公”,後又再進為“崇寧真君”,之後又被封為“義勇武安王”等。高宗時期,關羽又被封為“壯繆義勇武安王”。孝宗時期又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到了元明時期,關羽又被稱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關於的名號太多了,小編就不一一介紹了。朱元璋為了供奉關公,洪武年間專門為其在南京修建了關公廟。明神宗時期,關羽被“封神”,稱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此後,關羽也就變成了“關帝爺”了。

歷史上關羽僅是戰功一般的武將,他是如何成為萬民崇拜的關公的?


關帝爺

到了清朝, 民間對關羽的崇拜可謂是“狂熱”。順治帝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康熙帝則封其為“伏魔大帝”,並在1703年,康熙帝親臨關公故鄉為其拜靈題字。乾隆帝時期,關羽又被加封“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之後,關羽又被加封了很多名號。最誇張的是在光緒年間,“關帝爺”竟然有一個26字的長名號(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自行翻閱一下)!民間的崇拜,統治者的推崇,“關帝爺”這個形象也就油然而生。時至今日,民間對關帝崇拜之風依舊不減。“關帝爺”也被視為武財之神與正義之神,當人們遇到逆境需求幫助時,都會祈求關帝爺保佑。

歷史上關羽僅是戰功一般的武將,他是如何成為萬民崇拜的關公的?


關羽廟

本文參考資料:《三國志·關羽傳》,《三國史》,《正品三國》,《百度百科人物詞條——關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