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驕兵必敗成為“關公”“關帝”“關聖君”是誰在推波助瀾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人死後是最被後人所推崇的,一個是孔子,一個是關羽。推崇到什麼地步呢,孔子被稱為文聖,關羽被稱為武聖。但僅僅這樣還不夠,因為這是民間封的。官方為了表示對他們的極度推崇,還為他們封王拜相,孔子被封為文宣王,關羽被封為關聖大帝。古代對一個死去的人,最高崇敬的表達方式無非就是追封帝號了。

從驕兵必敗成為“關公”“關帝”“關聖君”是誰在推波助瀾

歷史上真正的關羽其實並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大豐功偉績,也並沒有三國演義中寫的那麼所向披靡,什麼溫酒斬華雄,這樣的事情根本是沒有的,華雄是被孫堅殺的。

真正的關羽身上有很多的缺點,比如剛愎自用、目中無人、自高自大……關羽這個人有一點好,就是特別忠義,看得比命還重要。

關羽因為太叫驕傲輕敵,最後敗走麥城,被東吳砍頭。他死後蜀國這邊也並沒有給他追封什麼爵位。本來諸葛亮就不太喜歡關羽,只要諸葛亮在,關羽就不可能有爵位。所以直到關羽死後40多年,劉禪才想起給關羽追封了一個侯爵。

從驕兵必敗成為“關公”“關帝”“關聖君”是誰在推波助瀾

到了宋代,隨著經濟的發展,世俗文化興盛,三國故事開始流行。由於宋代理學的興起,學者對於篡漢的曹氏加以貶抑,對於代表正統的劉備加以擁護。人民群眾中也相應地形成了擁劉反曹的觀念。

從唐代開始關羽作為64位代表之一配享武廟,聽起來挺高端,其實這64位只有畫像,沒有祭品,大夥都是乾坐著看人家吃。直到後唐時期,有博士看不慣,才上奏建議給這老幾十位加上了供品。即便這樣,宋初,關羽還一度被請出武廟,一直到宋仁宗時期才又重獲配享的資格。到了宋徽宗時期,關羽的地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先是被封為忠惠公,又加封為武安王、忠義武安王。同時,由於宋徽宗篤信道教,上行下效之下,道教也吸收關羽為其神祗,有了清元真君、崇寧真君等名頭,還出現了關羽協助張天師斬殺危害解州鹽池惡蛟的傳說。至此關羽達成了儒釋道三教封神的成就。南宋朝廷繼續加封關羽為壯繆義勇王、英濟王,民間的關王廟也在各地興起。

從驕兵必敗成為“關公”“關帝”“關聖君”是誰在推波助瀾

關羽作為軍人萬人敵的威名由來已久,而且他素來愛“顯靈”,經常危難之刻顯身手,官軍最是喜歡。

例如北宋元豐三年,李漢傑為沁州關羽廟所撰寫的《漢壽亭侯廟記》裡提到,皇祐年間有一支叛軍盤踞在廣西荔浦,賊首儂智高前往關羽廟內卜卦,希望關羽保佑自己,結果關羽沒有答應,儂智高一氣之下,拆毀關帝廟。後來狄青大敗儂智高,還為關羽重修廟宇。後來有個叫任真的山西籍將領也來平叛,他以老鄉的關係祈求保佑,並答應回到山西重修關羽廟。結果當晚飛沙走石,有陰兵出場助陣,大敗叛軍。作為一個忠義的武神,關羽永遠這麼愛憎分明,站在皇權這一邊,怎麼能不受官軍喜歡?

從驕兵必敗成為“關公”“關帝”“關聖君”是誰在推波助瀾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後來南宋和金兵作戰的時候也曾發生過。

甚至在筆記故事裡就連朱元璋也受到關羽陰兵助陣。《金陵瑣事》說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陳友諒的時候,關羽帶著十萬陰兵助陣,所以明朝建國後,朱元璋才要在雞鳴山為關羽建廟。

朱棣的時候也有傳說在靖難之役中關羽顯靈幫助,征討北元的時候,關羽駕著一匹白馬在前引路(見《帝京景物略》)。

從驕兵必敗成為“關公”“關帝”“關聖君”是誰在推波助瀾

Statue Of Guan Yu (God of honor)

關羽

所有這些自然都是捕風捉影的事,帝王樂見其成,這說明自己得到神授,不予澄清,官兵們自然也相信關羽能保自己旗開得勝,所以關羽廟在各地軍隊紛紛建立起來,關羽成為名副其實的戰神。

官方、軍隊和民間三方推行,關羽的信仰就更廣了,各種顯靈傳說不絕於耳。

後來的皇帝們估計也分不清真假了,朱元璋奪走關羽的名號,他的子孫以最實惠的方式還給了他。

《茶香室三鈔》上說明朝萬曆十年封關羽為協天大帝,萬曆十八年又封為協天護國忠義神。劉侗《帝京景物略》上說萬曆四十二年又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厲害,但是一股民間智慧的味道,不見於官方祀典。官方祭祀關羽還是按照壯繆侯的規格祭祀。

不過沒有關係,這個時候一個民族正在關外崛起,等這個民族的鐵騎踏破大明山河,他們將在自己建立的清朝,把關羽的帝位記載到史冊裡。

從驕兵必敗成為“關公”“關帝”“關聖君”是誰在推波助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