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阶段,让你迅速了解北洋军阀的“前身后事”

论“军阀”这个词最早起源于《新唐书》:“郭虔瓘,齐州历城人。开元初,录军阀,迁累右卫骁将军,兼北庭都护、金山道副大总管。”

,指的是军功显赫的世家。近代以来,其已经改变了性质,主要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军事集团,这支军队以个人为中心,以私人关系为结合。近代中国的军阀以北洋军阀统治和混战时期为最,今日我们便且说说他们,当然在之后的南京国民政府期间,军阀仍然存在,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彻底烟消云散。

三个阶段,让你迅速了解北洋军阀的“前身后事”

近代军阀简图

一、近代军阀的起源

近代军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太平天国时期(1851年—1864年)。当时太平军势力发展迅速,横扫江南地区,清政府的八旗早已在贪腐骄奢中丧失了战斗力,无力抵抗太平天军。《中国近代史纲要》:“起义军得到了各地百姓的支持响应,如鱼得水,半年下来,不仅没有被镇压下去,反而发展壮大!”

在这种情况之下,清政府只好允许地方乡绅办团练,自行抵抗太平天军由此开启了近代军阀的先河。其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训练的湘军、淮军最为著名。《剑桥中国晚清史》:“士兵为了防止溃兵滑勇把恶习带入湘军,强调募集边僻地方的居民。”并且清政府允许地方政府收取厘金作为团练的资金,这样地方有了养兵的能力,但清政府借助此举虽然平息了叛乱,但为地方割据也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清政府也意识到了这种隐患,试图将个地方的军权收归中央,例如在清末新政

中有这样一条:“令各省设立督练公所,为各省领导编练“新军”的机构。”设立督办练兵处,便是为了分化地方的权利,但是清末新政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早早夭折。

三个阶段,让你迅速了解北洋军阀的“前身后事”

清军与太平天国的激烈战斗

二、北洋军阀的坐大

1.北洋军阀的形成

北洋军阀的前身是1895年袁世凯亲手逐步建立起来的北洋新军,此时因为新军的崛起,加之曾国藩、李鸿章一众领导人的去世,湘淮两军内部又存在巨大的问题(左宗棠曾这样讽刺道“淮皖诸军皆新立功,其将领皆富贵矣”(《清经世文编之四》),所以湘淮两军逐步淡出了众人的势力,或解散或被分化或改旗易帜。

在北洋军阀集团形成的过程中,袁世凯手握一定的封建权势,先行组织了核心力量,包括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人,又以这个力量不断发展新的力量,后期甚至将姜桂题、张勋等人吸收了过来。

为了组成更大的权势,袁世凯制定了成套的编练制度,详细的章程,他抓住了充分的时机,使这支力量不断的发展壮大。最大的成就莫过于他的军队开启了近代化的陆军,例如袁世凯颁布的《简明军律二十条》中十八斩:“临阵不听号令、临阵退缩······纵兵扰民、吸食鸦片、酗酒赌博”

这就是当时中国其他军队所不能比拟的。

其次列强也在其中出了很多力。毕竟当时帝国主义侵华已经有60余年,从鸦片战争到中日战争他们使用战争政策,但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完全用战争征服是不可能的,实质上还会遭到强烈的抵抗。19世纪末期他们通过签订条约的方式来瓜分中国,例如中日《马关条约》,十一国《辛丑条约》等等,然而瓜分不均的问题也常常引起他们的斗争。所以北洋军阀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他们决定物色代理人来代替他们赚取中国的利益。

三个阶段,让你迅速了解北洋军阀的“前身后事”

北洋新军聘请德国教练进行训练

2.北洋军阀的发展

袁世凯去世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一)以段祺瑞为首,控制着山东、山西、安徽、浙江、福建、陕西、甘肃、新疆、热河等地,他们称之为皖系军阀,与日本来往密切。在《梦的七十余年——西原归三自传》中记载了段祺瑞这样一番话:“日本认为我留学德国,故认为我和德国有特殊的关系,据说寺内先生长期在法国,但没有人说他与法国有特殊的关系,我所想的只有中国和东方。”此时段祺瑞表明自己不是亲德派,显然是向日本袒露自己的心迹。果然不久,他派章宗祥出使日本。

三个阶段,让你迅速了解北洋军阀的“前身后事”

段祺瑞

(二)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制着河北、河南、江苏、湖北、江西、绥远宁夏等地,他们得到了英美的支持。当时直系军阀对英美有着深层次的分析,他认为“英国外交······近多失败······其不肯为我故,而开罪于东邻(日本)”至于美国“徒以空言相助,不肯(与日)决裂······亦未必为我故而惹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甲子内乱史末纪实》),他们知道英美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他们赚取利益,而不是帮助他们,可即使如此,他们仍成天抱着自己的幻想“运用英美确认讨伐(张作霖)意旨,以资(牵制)日本”(《第二次直奉战争日记》),可谓是不现实之极,亦太过软弱。

三个阶段,让你迅速了解北洋军阀的“前身后事”

冯国璋

(三)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控制着黑龙江、吉林、辽宁、和京津地区!张作霖当时也有意谋求同日本的合作。但不同于皖系的是张作霖并不苟求,而是寻找平等的合作关系。他试图给日方以最小的回报,以换取更大的利益。例如1916年,日本驻华公使向中国提出在郑家屯、掏鹿、海龙、农安、通化新设五处领事馆的要求。在日方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允让了日本的要求。张作霖得此消息后,采取了三项应对措施:“第一,敦请北洋政府对日声明,日本在所设领事分馆之地,不得任意设置警所······第三,在预设日本领事分馆各县,设置交涉员。主张‘应有对立机关之直接谈判’” 。我们可以看出,张作霖对日本设领设警的要求,是持坚决抵制态度的。

三个阶段,让你迅速了解北洋军阀的“前身后事”

张作霖、张学良父子

另外,还有一些军阀,只是与三大系相比,他们的实力无疑是较差的,控制的领土也较少。 如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张勋的定武军,西南的滇系张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他们也同样在英美或日本的操控下进行着不断的斗争。

三、北洋军阀的战争与结束

1.战争背景的形成

军阀之间的混战造成了社会的极大动荡。1917年的“府院之争”可称得上军阀统治前期互相争斗最典型的一事了。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黎元洪就任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院总理。但段祺瑞以北洋正统派首领自居,并且依附于日本。而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一派却依附于英美。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段祺瑞为首的亲日派主张对德宣战,而以黎元洪为首的英美派却利用国会进行反对。1917年5月段祺瑞组织所谓的“公民团”包围国会,要求解散国会。黎元洪随即罢免段祺瑞的职务。段祺瑞被迫于天津开设军务处,策划武装反黎。

《民国军阀派系谈》:“6月7日,张勋率五千辫子军自徐州北上,经天津时与段祺瑞密谋。入京后,张勋先逼黎洪解散国会,再逼黎元辞职。黎元洪如梦初醒,自己引狼入室,但悔之已晚。”最后府院之争以段祺瑞复出为胜利标志。

中国参加一战的标志便是府院之争中段祺瑞的胜出。对于国内来说,张勋的短暂复辟后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北方为段祺瑞,南方则由孙中山带领着旧议员组成了新的军政府,此后军阀的斗争或是制度变更等等都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

三个阶段,让你迅速了解北洋军阀的“前身后事”

围绕是否“参战”一事,总统府与国务院开始了斗争

2.群魔乱舞与结束

紧接着便是1920年时候,直系与奉系合作打败了皖系。当时段祺瑞控制了北洋政府的实际权力。直皖提出了“武力统一”的口号,当时直系仍以冯国璋为首,段祺瑞自作聪明,派遣直系部队与孙中山作战,一来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二来削弱直系的势力。结果只迎来了1919年1月时,以吴佩孚为首的直系罢兵反战。

这种锋利的矛盾一直持续到1920年4月,吴佩孚发表了一份通告“海内分崩,追原祸始,段为戎首”,确实,段祺瑞的“秉性凶残,专擅恣睢,阴贼险狠”注定引起战争,战争中也正是吴佩孚的奇袭使得段祺瑞迅速溃败。7月19日, 段祺瑞被迫辞职。直、奉两系军阀遂控制了北京政权。

三个阶段,让你迅速了解北洋军阀的“前身后事”

直皖战争

直皖战争之后,直系受英美操控,而日本不甘心于皖系的失败,于是转而大力扶持奉系。日本极力并促使奉、皖两系重新联合,对抗直系。就总统一事,张作霖极力推荐亲日的交通系首领梁士诒出任内阁总理,直接导致了直奉翻脸,从而在直皖战争时隔不到一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便开始了。

仅仅两个月的交战,以张作霖退回山海关失败告终。毕竟山海关有张作霖多年的经营,直系没有胆子乘胜追击,于是在1922年6月19日,签订了合约,在英美的调停下停止了战争。当时,直系通过英美的支持完全控制了北京政府。当然,失败后的张作霖并不甘心,为了对抗直系的武力统一政策,张作霖、段祺瑞、孙中山建立了“反直”的三角同盟。(《奉系军阀风云纪实》)

三个阶段,让你迅速了解北洋军阀的“前身后事”

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4年9月,直系江苏军阀与皖系浙江军阀爆发了江浙战争。张作霖以支持皖系的理由发动了第二次对直系的作战。10月23日,以冯玉祥、孙岳等人发动了“北京政变”,直系后院着火,吴佩孚率军救援不及又遭遇奉军,死伤殆尽。政权落入了奉系的手中。就军事意义来说,直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海军、空军参加并取得重大作用的内战。

1925年10月直系军阀浙江督办孙传芳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为争夺东南地盘发生军阀混战,史称“第三次直奉战争”,这次战争使得孙传芳脱离了直系控制,成为了当时的大军阀。然而好景不长,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广州创立中国黄埔军校。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8月18日,国民革命军成立。由黄埔军校学生组成的黄埔军校军为第一军,湘军为第二军,滇军改为第三军,粤军为第四军,福军为第五军。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为第六军。此时国民革命军已有十万人。(《剑桥中华民国史》)

三个阶段,让你迅速了解北洋军阀的“前身后事”

国民革命军

1926年国民革命军的“第一次北伐战争”消灭了吴佩孚与孙传芳部,“第二次北伐战争”打败了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张作霖在退回东北之时,被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至此,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全国统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正式宣布结束。

四、小结

北洋军阀的时代虽结束,然就今日来看,其对后来的发展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军事方面,1903年起,北洋军阀开始了军事现代化,在华北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军队。雇佣了德、日的教官,并且办了步、炮、骑、工兵,甚至设立了现代化的通讯兵学校在经济方面,1905年,北洋军阀出面出钱,督修了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自1912年到1914年这3年间,足足4000多家工厂开张,至1926年,民族资本兴建的面粉厂、火柴卷烟厂、造纸厂以及采煤、治炼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等等这些成就无论哪一个时代都不能代替,纵然那时群魔乱舞,我想,他们魅力犹存,如今中华屹立于世界之林,亦有他们的许多功劳。

参考文献:《新唐书》《中国近代史纲要》《剑桥中国晚清史》《清经世文编之四》《梦的七十余年——西原归三自传》《第二次直奉战争日记》《奉系军阀风云纪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