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沒有一帆風順,看喬貴發二次出山,如何奠定喬氏兩百年基業

重溫喬家大院開創人喬貴發艱苦的創業歷程,參悟喬氏集團長盛不衰的守業之道,感受古代商海沉浮的波瀾壯闊,品味人生起起落落的苦辣酸甜。

上回聊到窮苦孤兒喬貴發,十八歲時不堪忍受街坊鄰居的白眼諷刺,毅然決然走西口,發誓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來。皇天不負,憑著機靈的頭腦和不服輸的幹勁兒,在關外的廣闊天地中,從拉駱駝的苦力發展成了有自己店鋪,僱著夥計的東家,成了受人尊敬的掌櫃的!幾年的蛻變並沒有衝昏他的頭腦,心底不服輸的倔強勁兒一直刺激著他去尋找更大的發展。

做生意沒有一帆風順,看喬貴發二次出山,如何奠定喬氏兩百年基業

做豆腐這個手藝雖然給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財富,但跟大盛魁、元盛德這些大商號比起來,那可差著十萬八千里了。再說他這行當也沒有什麼太高的科技含量,自打他發了點小財,在薩拉齊就一直被模仿,眼看要被超越。喬貴發不得不居安思危,為將來打算打算。可孤木不成林,一個人畢竟顧不得周全,夥計們也不能堪當重任,喬貴發耐心地繼續經營著豆腐店,暗中打量物色著合適的合夥人。

秦肇慶,徐溝(今清徐)人,和喬貴發也算得上是老鄉,薩拉齊一個商店裡的打雜夥計。這也是個不安分的小夥子,前些年闖蕩北京,天津,關東,後來又來到這裡,暫居在店鋪裡觀察局勢,等待機會,更難得的,他的祖傳家業也是發豆芽、磨豆腐!

做生意沒有一帆風順,看喬貴發二次出山,如何奠定喬氏兩百年基業

這二人相逢後,是惺惺相惜,相見恨晚,喬貴發看中秦肇慶為人處事,秦肇慶欣賞喬貴發的本領膽識。一來二去,二人遙拜父母,結拜為異姓兄弟,約定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邊共同打理豆腐店,一邊商議下一步的規劃。

當時旅蒙生意被大商號壟斷著,插足進去也是撿點剩飯殘渣,開荒種田風險大利潤薄,難以做大,還能做什麼呢?二人看上了草料鋪這門生意。薩拉齊地處旅蒙要道,又土地肥沃,關內來開荒種田的農民很多,龐大的流動人口,催生出草料鋪這個兼具飯店糧店草料店食品加工店等等多功能的服務行當,雖說當地也有一些先頭成立了的,但都沒有規模,不成氣候,現在入行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決心已定,二人換了個更大的店鋪,拿出積蓄置辦家當,多僱上幾個夥計,喬秦的多功能草料鋪重打鑼鼓另開張了。

憑藉喬貴發做豆腐時的聲譽和他超人的經營才能,他們草料鋪的名氣很快在旅蒙商隊中就傳播開來,再加上秦肇慶的踏實穩重,讓他更如虎添翼,生意做的是風生水起,一日千里!

做生意沒有一帆風順,看喬貴發二次出山,如何奠定喬氏兩百年基業

草料鋪雖說比做豆腐強了許多,但還算不得大買賣,跟同行比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由於他們進入的晚,沒有佔著好的地利,而且他們發展的同時,同行也不甘落後,競爭多了,利潤自然就下滑。這時候的喬貴發,又動起了心思。再怎麼發展呢?每天他都考慮這個問題,終於有天跟歇腳的商隊聊天時受到了啟發,再轉移戰場,去西腦包。

南北蒙古被陰山所隔,一條河溝衝開了可以往來的昆都侖口,西腦包處在離昆都侖口幾十裡的要衝位置,從這裡進出山口比薩拉齊要方便的多,是旅蒙商人進山準備物資糧草,出山卸貨調整的絕佳場所。這些年的發展也吸引來了許多開荒種地的農民,但還沒有像樣的草料鋪。喬貴發一圈考察下來,兩眼冒金光,一不做二不休!跟秦肇慶一合計,關了薩拉齊所有的生意,一猛子扎到了西腦包這片“處女地”來。

做生意沒有一帆風順,看喬貴發二次出山,如何奠定喬氏兩百年基業

由於還未受到重視,西腦包的物價相當的便宜,二人以很低廉的價格,就從土著蒙古族人手裡租下了一大片土地,蓋店鋪,開菜園,建作坊,建倉庫,一番精心籌備後,西腦包最具規模、檔次最高、服務最全的草料鋪開張了,一下子生意興隆,火的不要不要的。別的草料鋪也爭相模仿,這就吸引了更多的商隊來此落腳。有了喬秦二人的領頭作用,西腦包百業俱興,人口暴增,曾經不起眼的草原農家,變成日見繁華的塞外城鎮。而早先一步起家的喬秦二人,更是佔盡地利,先入為主,發財發達了。

錢多善賈,幾年的草料鋪生意,讓他們的資本積累雄厚起來,不安分的喬貴發,又看上了“買樹梢”的的買賣。北國塞外,又是黃河水邊,使得當地農田的收成很不穩定,所謂的“買樹梢”就是抓住了農民避險的心理,在春耕時就議定了糧價,待到秋收,無論糧價漲落,都按照當初議定的價格交割糧食,據說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期貨貿易。這種類似於賭博的行當,沒有雄厚的資本、獨到的眼光和過人的膽識,是操作不了的。它的風險極高,糧食豐收糧價低了,買家大賠;河水氾濫、顆粒無收,買家大賠;只有糧食歉收,糧價暴漲,買家才能大賺。即便如此,喬貴發憑著自己的大本錢、大本事,甘冒這大風險博取大利潤。喬貴發敢做,別人卻只有望洋興嘆了,由此,喬貴發秦肇慶一舉奠定了西腦包龍頭老大的地位。

做生意沒有一帆風順,看喬貴發二次出山,如何奠定喬氏兩百年基業

走到這一步,喬貴發是一帆風順,心想事成,一個孤兒光棍奮鬥出這一片產業,氣運亨通,人人羨慕,30來歲的他也難免自鳴得意起來。人有走眼馬有失蹄,是成也“買樹梢”,敗也“買樹梢”,就在這年,驕傲志滿的喬貴發走了眼,栽了大跟頭,十幾年的積蓄化為烏有,草料鋪也差點賠了就去。一瞬間從天堂掉到了地獄一般。巨大的反差讓他一蹶不振,追悔莫及。結果改變不了,他把草料鋪僅剩的一點資本都送給了秦兄弟,權且算是賠償,打道回了祁縣老家。

秦肇慶也是講義氣的人,但苦留不住,就當是讓喬貴發回家休養,自己支撐起草料鋪來。過了兩年,草料鋪元氣慢慢有所恢復,秦肇慶還拿出了跟喬貴發學的本事,藉著磨豆腐的機會,做了一單囤黃豆,高價拋的買賣。有了資本,秦肇慶回到老家,這才勸說喬貴發二上包頭,東山再起了。


做生意沒有一帆風順,看喬貴發二次出山,如何奠定喬氏兩百年基業

吃一塹長一智,此一時彼一時,重回包頭的喬貴發經過這兩年的養精蓄銳,蠻勁沒了,多了許多的老道和成熟。輕車熟路,打起精神,在喬秦二人的精心照料下,草料鋪二度春風,又興旺起來。

經過幾年的發展,包頭再也不是西腦包那個小村落了,往來的商隊,常住的人群,繁華的商業集鎮,也改變著喬秦店鋪的地利優勢。二人審時度勢後,決定再次轉移,離開正在邊緣化的現有位置,看準了時機,選擇好未來的黃金地段,盤下幾間鋪面,擴大經營規模,還聘請上了掌櫃,又一次的興隆昌盛起來。

新鋪開張,二人給鋪子取了個字號“廣盛公”,攜包羅萬象、興旺發達、公平公正之意,此後兩百餘年,廣盛公一直是包頭的商業中心,壟斷著包頭的商業。喬秦二人痛定思痛,苦心經營,為後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造就了“先有廣盛公,後有包頭城”的傳奇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