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懂詩詞的嗎,給品品這首詩?

最有能量的騰舍爾


詞是在詩的基礎上發展來的,據說是古典詩的字數固定,不方便詠唱。才有了每句字數不一樣的詞,又叫長短句。

詞有詞牌,也有詞譜,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按譜唱出來。不過後來會唱的少了,都是按字填詞。

因為感覺詞比詩要難,所以不敢填詞。對你的《江城子•月圓遊記》一詞從韻律上也談不出什麼。

我評詩比較注重意境,也就是詩的主題。一首詩不應該是無病呻吟,總得表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想說點什麼?

你的詩中想表達“愁”,可看不出為什麼愁,為誰愁。為了表達愁,你選擇的意象比較混亂,不能給讀者一幅畫面(或短視頻)的感覺。所以不感人。


李冠朝


我試著改了一下。

江城子•月圓遊記

微風輕拂殘絲柳,冬之憂,綠難求。

寒江兩岸,醉裡晚行舟。

登樓遠眺乾坤黯,星不見,月空留。

玉輪何時再為鉤,山無色,水東流。

霜風已起,捎來一秋愁。

料得鄉陌人依舊,天知否,意難休。


作者原詞:

江城子•月圓遊記

細雨拍打抽絲柳,冬離愁,綠難收。

花粉兩岸,醉裡晚行舟。

登樓遠眺群山休,星不見,月空留。

滿月何以再為鉤,水東流,花落舊,

風吹衣袖,掠去一春愁。

試問鄉陌還知否,誰似我,心也瘦!


對詩詞不能說有研究,也偶爾瞎寫幾首,我來解析一下這首詞。

首先:詞名叫《月圓遊記》

可是第一句是“細雨拍打抽絲柳”,所以,不是很懂,月圓和細雨為什麼會同時出現?這是個明顯的錯誤。

其二:“冬”離愁了,如何與前一句絲柳相聯繫?又是不同時景出現的東西。一開口,兩個明顯錯誤。

其三:“綠難收”,應該要怎麼理解?

“收”盡眼底?“收”盡心底?這個字感覺太跳,為了押韻而押韻,感覺有點莫名其妙吧。

其四:花粉兩岸。

如果前面沒有個“冬”字,就還可以接受吧,但是,與冬字時景完全不符。又是一處錯誤。

其五:登樓遠眺群山休,這個“休”字,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我真的理解能力有限。山已經休息?還是“休止”?很難理解想表達什麼意思。

其六:星不見,月空留。

如果不與前面的相對應的話,這一句我覺得還是挺妙的。“圓月當空,月雖有月的美妙。可是,此時,我想著的是滿天星辰。”此句借月空誦志,意有所指。但是呢,如果以第一句“細雨”相聯繫起來,就又是明顯的錯誤了。雨夜、明月,怕不是平行時空?

其七:滿月何以再為鉤,水東流,花落舊,

“花落舊”?還是那個問題,既然是冬天,不應有花。時景不對。

其八:風吹衣袖,掠去一春愁。

這個春字用的不好,明明是冬天了,明年春天也快來了,為什麼還惦記者今年這個春天?難不成今年春天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問題還是太跳了。還不如用個“秋”字。“掠去一秋愁”。

這句還有個問題是,“掠去一春愁”了,照理說,應該是柳暗花明,由哀轉喜之意。可是呢,前後再一對比,好像又有問題。

最後:“試問鄉陌還知否,誰似我,心也瘦!”

心境明明還是一樣的呀,並沒有發生什麼轉變?所以,也不通順。

因此,全詞看下來,不明白想要表達什麼,借景誦的是什麼志?離愁?思鄉?

另外,“心也瘦”。雖然可以理解你想表達的意思,但是從古至今,應該也沒有個“心瘦”的說法。

古今最極致的比喻,估計也就“人比黃花瘦”。這個心也瘦,有點太跳了。

所以,這個字用起來也欠考究。

整體說一下,雖然讀起來挺押韻,但是錯誤處太多了。




吳謀


為什麼這樣的問題不邀請我來回答?!鬱郎雖然寫詩一般,但文學欣賞(噴人)還是有點意思的。原詞如下:

江城子●月圓遊記

細雨拍打抽絲柳,冬離愁,綠難收。花粉兩岸,醉裡晚行舟。登樓遠眺群山休,星不見,月空留。

滿月何以再為鉤,水東流,花落舊,風吹衣袖,掠去一春愁。試問鄉陌還知否,誰似我,心也瘦!

既然沒註明作者,這就是說我只對詞不對人,那我的鍵盤可就不客氣了!

鬱郎評曰:一不合詞格;二不知所云;三不會填詞。

一、不合詞格這個就不必多費口舌了。個別韻腳平仄有誤後面會提到。其它的就不再一一指出。

二三我一起說:細雨拍打抽絲柳?“拍打”這樣的詞根本不能出現在舊體詩詞裡,一字千金知道否?要麼拍,要麼打,你來個拍打?更為嚴重的是,後面又來了個“抽”!你這是有多恨“柳”?或許“抽絲柳”你想說的是正在發芽的嫩柳,但“拍”“打”用在芭蕉葉上可以,用在梧桐葉上可以,唯獨不能用在“抽絲柳”上。而且細雨也拍打不了任何葉子!那麼細的枝葉,你細雨如何拍打?第一個韻腳就押錯了。這可不是現代詩。

“冬離愁,綠難收”,你想表達什麼?我知道,你想說的是離別的愁緒揮之不去,換季了依然還在。但這樣的表達方式不僅暴露了作者的語文水平,還暴露了年齡,總之不僅天賦差,而且閱讀量少。

花粉兩岸,這個句式非常不錯。但一是“岸”為仄聲,不對,二是“粉”字弱了點。如果用別的字效果會不會更有味道呢?換個真動詞試試說不定更好。

醉裡晚行舟,這句和上一句“花粉兩岸”是整闋詞裡最有份量的句子了。滿篇只此兩句可取。

登樓遠眺群山休,星不見,月空留。剛才行舟,現在又登樓。好吧,也可以!但“群山休”是幾個意思?星不見,差!“星”差,“不見”更差!月空留,“留”差!

滿月何以再為鉤?這裡的“以”應該是“原因”的意思。“再為鉤”差。不知所云。

水東流,花落舊。“舊”字仄韻!且“花落舊”牽強,

風吹衣袖,掠去一春愁。這兩句勉強可以,但“風吹衣袖”是不是太蒼白無力了呢?一字千金啊!“愁”字重韻。“掠去”不妥,把“愁”掠去了,你為何還要呻吟如是?

試問鄉陌還知否,誰似我,心也瘦!又是仄韻。試問句也問題不少。

尚未入門!

以上就詞論詞,不針對任何人。


鬱郎


填詞,首先應做到和律,這是必須的。

填詞,要看意境。講究意境美。這也是必須的!

這首詞,我沒檢測,我想作為一個格律詩詞的愛好者來說,和律是最基本的要求。

這首詞意境上還是比較優美的。上片寫的物像很多,細雨,柳,歸舟,星月等。就為下片由景及情奠定了基礎。

下片抒發情。一般填詞都是這樣,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這首詞亦是。月盈月虧,花依在,水東流,人空瘦!觸景傷情,我想,詞人們大都如此吧!

總體來說,這首詞填的不錯,讀了使人產生一種淡淡的憂愁,結句處也留有餘味,為什麼愁,作者沒寫,就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點贊!

不足之處,如果上片不出現愁字是不是更好?用詞方面還有待提升。

我只是一家之言,僅僅代表自己的看法,至於怎樣填詞,還是作者說了算!


用戶芳草心


垃圾,詩詞上者在於神,中者在於形,下者在於境。

這首所謂詩歌意境空泛,刻意,品如塑蠟。所有境物死氣沉沉,排列造句,月無色,天無光,人無情。實乃貽笑大方,一些虛華無實之人,跟風模仿,談詩論句,自以為才情。

詩詞之魂在於人之神韻,情意境合一,經歷越多越懂人生。社會總有一些廢青,不思進取,無病呻吟,裝古風。未經風雨,未嘗刻骨,未歷生死者,所作所為皆無神韻。垃圾而已




終南山——逍遙子


首先是格律不對。

《江城子》有五體,只有蘇軾是雙調,七十字,前後各七句,五平韻。

細雨拍打抽絲柳,冬離愁,綠難收。花粉兩岸,醉裡晚行舟。登樓遠眺群山休,星不見,月空留。

滿月何以再為鉤,水東流,花落舊,風吹衣袖,掠去一春愁。試問鄉陌還知否,誰似我,心也瘦!

上片開頭寫冬季的綠柳,不知何意,古人寫冬天的柳都是衰柳、荒柳,綠柳傲冬,應是歌頌柳的堅強意志,到後面看又不是。花粉兩岸,又是美景,但還不是冬景。“行舟”、“登樓”,應是樓船,星不見,月空留,這兩個消句不錯,但究竟表達什麼感情,不明確。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王夫之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就是這樣寫景是為了寄託感情的。

下片基本不錯,情景關係也可以,但對景物特點沒抓準確。落花流水是暮春景色,後一句“春愁”就對了。全詞如果這暮春,上下兩片都還恰景,寫初冬就不合了。

關鍵點在於不是作者親歷的生活,現在沒有人能做到“醉裡晚行舟”,更不要說樓船了。沒有生活憑想象寫詩只能無病呻吟,隔靴搔癢。


桃之夭夭老牛


這詞是什麼詞牌我也不專業,只知道沒味道。只是複製模仿再改造的東西。也沒看見生命力,也沒看見精神。只看見幾個陳詞濫調在那裡說是詞,要鑑賞。所以這詩和詞不一定是要怎麼高大上,但是要是自己的所思所想,再在自己的文化記憶中去借鑑優秀的一面。

要每天都寫出首好詩好詞來是基本不現實的。好的東西一定是腦海裡的靈光閃現。那麼多寫多練也是一個方法,但是不一定都要曬出來。最起碼自己要能忽悠的過去啊。

如果只是來首打油詩或者什麼的,不是吹牛,張口就來。但是沒有意境地是不會發表出來的。一首詩詞肯定是有所觸動才會產生,而不是為了寫詩詞而寫詩詞。

稍微嚴謹一些的態度也是對自己對平臺的負責。

我說的有些尖銳苛責了,希望大家不要對號入座。

希望更多的靈感作品井噴。歡迎討論。謝謝



梧桐的星空


不請自來,簡單說兩句

江城子●月圓遊記

細雨拍打抽絲柳,冬離愁,綠難收。花粉兩岸,醉裡晚行舟。登樓遠眺群山休,星不見,月空留。

滿月何以再為鉤,水東流,花落舊,風吹衣袖,掠去一春愁。試問鄉陌還知否,誰似我,心也瘦!

格律上錯誤多

這是一首江城子,俗話說,評價詩詞,上等的看水平,中等的看字句,下等的就只能看格律了。

眾所周知唐人的譜是單調的,到了蘇軾,在單調的基礎上,創出了雙調。我簡單查了一下格律,發現出韻出律的地方都比較多。這個我還是比較反感,既然你都標出了你寫的是江城子,格律上這些東西都是要注意的了。這個作者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原因,在格律上的謬誤還是比較多。下等的看格律,所以你這個連江城子都不是,連詞都不是了。這個也是很多初學者的毛病,並不是說按照字數一個一個卡進去,就可以稱為詞了。格律平仄就像小孩剛開始學筷子一樣,剛開始處處不順手,總想用手抓,可一旦學會了,便會覺得方便,甚至離不開它了。剛開始寫詞,格律還是需要注意的,不要覺得這個限制了你的發揮,如果格律都能限制作者水平,那說明這個作者水平還有待提高。當你習慣成自然之後,就不覺得束手束腳了。

題材上的選擇有誤

江城子最開始作為酒令出現,更加上詞學的出身比較卑微,所以可以用來寫宴飲男女之情。後來歐陽炯,牛嶠,蘇軾等將豪放縱橫之氣注入詞,使其兼有詠史激昂之能,所以江城子最適合用來寫這幾個題材。

有一些詞牌最適合或者只能寫這幾個題材的東西,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常見的,寫詞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一下。就比如滿江紅沁園春最好用來寫激昂豪放之情,有一些詞牌只能寫喜事,有一些是隻能用來寫悼亡。現在雖然音律已經遺失,但是詞中句子的疏密急緩仍然可見,故對你所寫詞牌的一些題材是有限制的。不能說我拿到一曲江城子,想寫什麼就寫什麼,這個是不行的。

本詞是寫的遊記,寫自己的所見所想,像這樣的情況下有很多詞牌可以選擇,不喜歡寫慢詞的話,有很多令詞可以選擇。

字句尚需錘鍊

南宋與清所勝於北宋者,其中有一點就是詞句錘鍊的更加精彩。字句對於詞來說,就相當於一個人的顏值。第一眼看詞,看到的就是它的字句。本詞中的字句還需要繼續煉化,有一些字詞就不夠圓潤貼切,甚至是顯得有點突兀。“登樓遠眺群山休”,“滿月何以再為鉤”,這些句子都是問題的,乾癟澀口。

對於這個方面,口感和語感還是比較重要的。這個不能急一時,經常寫和不經常寫,區別是很大的。這個慢慢的熬,是可以熬出來的。切忌粗露淺白,不是說你想表達什麼,就一定要完全在詞裡面寫出來。可以嘗試自己的情感寄託在其他方面,或者運用一些手法。

總結

所以此詞作者各個方面都有不足,尚需努力加油。


三國天子


看到題主的問題,忍不住想說幾句:愛好詩詞是好事,但要多讀,多學,多觀察身邊的事物,以身實踐,親身體會才能寫出好的東西,王安石的(綠)字,賈島的反覆(推)(敲)可不是隨便弄出來的!除非你有曹操那麼深厚的文學功底,隨興而發,出口成章,兩口酒下肚,(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詩句流傳千年!題主不知是故意還是真的不懂,明明寫的(江城子)一首詞,卻讓人品品這首詩!啥意思?格律的問題先不說,就這題(月圓遊記)就搞蒙了我,詞的內容東來一句,西扯一句!真的沒看懂!細雨拍打?抽絲柳,冬離愁,綠難收……醉時還晚行舟,又來一句登樓遠眺?你是醉倒船上還能上樓?晚上遠眺看什麼,上一句花粉兩岸,下一句花落舊!這是寫的是早春還是晚春?恕我淺見,真的沒弄懂!


一綹春風79682225


江城子●月圓遊記

細雨拍打抽絲柳,冬離愁,綠難收。花粉兩岸,醉裡晚行舟。登樓遠眺群山休,星不見,月空留。

滿月何以再為鉤,水東流,花落舊,風吹衣袖,掠去一春愁。試問鄉陌還知否,誰似我,心也瘦!

格律有誤,多處出律。用詞不穩,下字不精,邏輯有誤。

首句細雨對於柳而言,“打”字沒問題,加一“拍”,不形象也浪費字眼。一個詞牌區區幾十字,須從精從工,錙銖必較,這樣才能填充更多的內容。作者作品此類問題較多,不贅述。

“星不見,月空留。”

沒有特殊情況的前提表述,這樣寫是違反大自然規律的,不太合邏輯。

“醉裡晚行舟”

恐非實語。這點最重要,作者內容上無論全篇混亂與否,運筆靈活與否,都是另外的事,應首先寫物具實,寫事從真。填詞不能像寫小說,一句本故事純屬虛構就能代表。

從作品看來,作者應該是初學,毛病還很多,完全不懂怎麼合理安排景物的語言順序,更別提細節處理。一首合格的作品要具有一定的敘事性,整體性。脈絡清晰,不枝不蔓。能夠做到格律基礎過關,用詞擬句無誤,邏輯合理,把想表達的表達明白,才算是合格,初步的合格以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是件苦心孤詣的事情,要耐得住寂寞。

我們都還要加強學習,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