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中,幫助明朝建立火銃隊的洋人戈登,走錯了片場

《大明風華》裡,朱瞻基說他爺爺朱棣重金聘請泰西人,教大明將士打火銃,竟然還叫戈登。的確明朝軍隊裡有外國僱傭兵是一直存在的,實際上朱棣的軍隊裡存在著大量的外國僱傭兵,甚至包括大量的蒙古僱傭兵。但是這個階段要泰西人教明軍打火銃,顯然是一個笑話。

《大明風華》中,幫助明朝建立火銃隊的洋人戈登,走錯了片場

而且戈登這個名字很容易然人聯想到清末的“戈登洋槍隊”。那是清廷花了大價錢請來剿滅太平軍的,結果被李鴻章花了19萬兩白銀遣散了,所以特別容易引起誤會。

世界上第一支火銃部隊,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明“京師三大營”之一的“神機營”,建立於永樂8年(1410年)。

而那時候歐洲雖然也有火槍手,但還沒有成建制的火銃部隊。

《大明風華》中,幫助明朝建立火銃隊的洋人戈登,走錯了片場

1415年,歐洲阿爾庫金戰役,英國國王亨利5世用長弓部隊重創了法國重裝騎兵,取得大勝。

而在一年前,也就是1414年,朱棣就創造了以“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火器頭陣配合步兵騎兵聯合作戰的方式,重創了瓦剌,取得了大勝。

其實即便在神機營建立之前,火器也已經在明軍中成熟運用了。

《大明風華》中,幫助明朝建立火銃隊的洋人戈登,走錯了片場

朱元璋時期,鄧愈、沐英都是擅長使用火器的高手。洪都保衛戰,朱文正以幾萬人抵陳友諒60萬大軍80多天,靠的是洪都城城牆堅固麼?他的副手是鄧愈,而他的部隊裡就裝備了大量的火銃。

而沐英鎮守雲南,面對土司暴亂,面對對方的戰象,他比其他明軍部隊更加依賴火器。沐英甚至發明了“三行火銃戰法”。一直到100多年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才有了類似的發明。

朱元璋時就對火器非常重視,對會操作火銃的士兵培養更重視。

《大明風華》中,幫助明朝建立火銃隊的洋人戈登,走錯了片場

在朱元璋世兵制中,凡100戶軍戶中,就必須要有10個銃手。也就意味著朱元璋時期,明軍每10個士兵就有1個火銃兵了。否則朱棣規模達到幾萬人的火器營,是怎麼能夠在朝夕之間建立起來的?

實際上在元朝的時候是和西方無隔絕的,所以不存在誰的武器更先進,彼此技術是有交流的。所以在明初,火器才如此大規模運用於明軍,那個時期如果說存在外國人教大明士兵打火銃,也是情有可原的。

朱棣時期恰恰是中國在火銃運用到戰爭中,領先於世界的時期。所以一直要等到嘉靖時期,西方的火繩槍(鳥銃)的出現,大明才需要請外國老師來教大明士兵怎麼打鳥銃。

的確根據《大明會典》記載,在嘉靖年間,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火繩槍(鳥銃)已經超越了明朝原來的火銃。大明兵仗局在嘉靖37年(1558年)成功仿製了一萬支鳥銃,交付部隊使用。這階段花重金聘請洋人教習,倒是真有可能。但是這離朱棣時代已經100多年了。

《大明風華》中,幫助明朝建立火銃隊的洋人戈登,走錯了片場

而朱棣一手創建的“京師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的精銳在正統14年(1449年)被朱祁鎮丟在土木堡了。雖然後來又重建了,但早就失去了當初的戰鬥力。

用人民網的話說,既然歷史劇都有一顆當正劇的心,那就一定要琢磨好歷史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