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法則——第四課:周均線理論

5周和10周以及30周和60周、89周移動平均線

回顧上證指數的歷史,凡是5周均線死叉10周均線,大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最起碼要有一二百個點以上的跌幅。對於個股也同樣適用。

30周均線為中期壓力線 60周均線為長期壓力線。

熊市中從技術上來看,60周均線是一條死亡均線,也是威力最大的一條空頭均線,它從2001年8月份以來,就一直保持著勻速下降的趨勢,下降的斜率始終保持不變,其它的均線都改變過斜率,只有60周線是一個特例,這說明60周線才是真正的熊市均線,他的分析意義是最大的!均線對股價具有強大的牽引力,當股價偏離均線太遠時,必將被均線拉回,無論牛市中的回調還是熊市中的反彈,都是因為均線的牽引力所造成的,這是技術分析中的精華,也是本質!

2001年以來,大盤出現過3次規模較大的反彈,第一次反彈是2001年10月,大盤跌到1514點,受國有股暫停減持影響大盤出現反彈,雖然這是政策影響的,但在技術上也是有基礎的,當時的30周和60周線同處於2000點一帶,指數偏離60周線達到500點,偏離30周線也是500點,技術上明顯超跌,因此在利好結束後,大盤下探到2001年11月8日的1550點時才有了第二波反彈,由於當時處在年底,因此高點只反彈到當時的20周線1776點。2002年年初大盤跌到1339點,當時,30周線為1763點,60周線為1931點,指數偏離30周線為437點,偏離60周線為590點,在技術上具備了發生較大反彈的條件,當2002年3月末以在1677點(3月22日)碰到指數,使今年的第一波反彈結束,這說明:30周線是中期壓力線。在6.24以前,30周線改變了斜率,出現了平緩走勢,表明下跌動力暫時不足,6.24的突發性消息造成了今年的第二次反彈,但反彈只經過幾天就到位了,在7月初指數靠近60周線時,多頭力衰,無論大盤如何反彈,60周線都穩如泰山以不變的斜率下降,這是一個信號:60周線將是一個長期壓力線。

從2002.12.06的情況來看,30周線和60周線呈現空頭排列且近似平行的聚集狀態(30周線1580,60周線1605),並且已有二次發散的跡象;如果參考5周和10周均線則"二次發散"更為明顯!因此,目前二均線的形態決不是見底前的發散形態,而是處於一種很危險的聚集狀態。但是,均線的形態在不同的季節所起的有效作用是不一樣的!熊市的運行時間是有一定極限的,到了該漲的季節就會義無返顧的上漲,管你什麼均線不均線的!


股市法則——第四課:周均線理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