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蔘躺在海底,堤壩上長著海蠣子等各種依附於石頭的貝類

文友Z一個朋友養海參,她想看看海參是怎樣養殖出來的,決定親自到海參養殖場看看。約我,問我想不想去。隔行如隔山,大連是生產海參的城市,但是,具體海參的成長過程,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裡的人來說,完全是一個陌生的世界。下過鄉,知道農作物的成長過程,卻並不知道海參的成長過程。尤其最近這些日子,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突如其來的熱浪把人類熱昏後,一個說法也在蔓延,熱浪不僅威脅人類健康,也影響到水生物的成長,尤其海參,很多的海參已經死亡。那天看一檔大連的經濟節目,主持人問一位嘉賓,據說是海洋大學的教授,按照他的說法,大連今年的海參簡直要絕收。大多數海參都被高溫熱死。

我當即同意,與女友一起去看。又約了一位女友,老闆娘開車帶我們奔向她的海參養殖場。她的養殖場在瓦房店市的沙山。從高速公路下來,開過一條長長的很漂亮的海邊大橋,兩邊景色美不勝收。一邊是綠色的青山、一邊是碧藍的海水。第一次到這兒來,我說我們大連真的好地方,看著就喜歡。

女友說起海參被高溫熱壞的事情,老闆娘很淡定地說沒有。也沒多做解釋。原來並沒有如專家所說,我頓時高興起來。想想也是,如果真的海參死了,人家怎麼可能有心思帶我們去玩呢!不由得興奮起來。

走完柏油路,走上週圍全是海水,在海水中築起的沙灘路,坑坑窪窪的,轎車顛沛著。老闆娘說,還有挺遠的路呢!因為外面的景色實在好看,強烈的陽光照耀下,碧波盪漾,幾海參躺臥在海底,堤壩上長著各種貝類,海蠣子、海虹、波螺等各種依附於石頭的水產品乎沒有什麼浪花,海水只是有一點點起伏。這就是沙山的海參養殖場。沙山不是山,至少這兒不是山,是海洋。從表面上什麼也看不出來,只有清澈的海水,海參都在水下睡覺呢,這叫夏眠!

海參躺在海底,堤壩上長著海蠣子等各種依附於石頭的貝類

大連老虎灘漁人碼頭


轎車終於停下來,是一片方形的抹著水泥的平臺,平臺上有臥室、有洗手間、客廳、廚房,住家過日子的硬件一樣不少。老闆娘的哥哥在這兒給她守著,這就是女主人的海參養殖場。

我們自然是有很多很多問題的。大家坐下聊天,吃著農家種的葡萄、水蜜桃,聽老闆娘給我們講故事。

原來,所謂的海參養殖場的總規模可謂宏大,是很專業的一個大工程,並不是我們想象的在海里圈一個地方就成海參養殖場了。記得有一年,跟一個雜誌社開筆會,去到莊河的一個海島上。第二天的節目是乘船出海釣魚。我和女友林夕一商量,還不如自己在島上走走看看,多有意思。我們又不會釣魚,也不喜歡釣魚。我們知道這個海島並不大,從這頭走到另一頭不用十分鐘。島上可謂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沒有小偷。原因就是你偷了東西跑不掉,除非你能踏海而行。有那個本事,也就不用做小偷了。還有就是,島上的漁民都很富裕,每家都有自己的船。島上的蔬菜比海鮮貴。蔬菜需要船出海到陸地去買,海鮮則在自己的船上,隨時吃隨時划船出去撈就可以。而且,把海面承包給漁民養海參與各種貝類。掙錢多著呢!那天晚上吃飯,村主席作陪。他驕傲地告訴我們,每個村幹部每年至少出國兩次。我們這兒的生活,比你們城市人強多了。

我們在島上散步,東看看西望望,慢條斯理地走,只一會兒工夫,果然到了海邊。在一個海灣裡,看到海灣口被堵上,築起堤壩,一些人正在那兒奮力地幹著,往堤壩上扔著石頭、沙土。原來是建養海參的地方。我們遠遠地望著,並沒到跟前去。人家在勞動,我們觀光的不幹活,總覺得對人家不禮貌。

往回走的時候,我倆討論,那麼美麗的海灣,養海參真是可惜。我說人出生的地方真是太重要了。出生在海島,這片海域就是他們的。這大海越來越值錢,生活在這兒的漁民比出生在山裡可要幸福多了。女友也感嘆,旅遊收入、出租海面給大家養殖,這兒的村委會該多麼有錢啊!上次只是遠眺,這次,切切實實地走進海參養殖場。一定要看個清楚、問個明白。

放眼望去,一望無盡的大海被分割成面積不等的方塊,每個方塊之間被石頭壘的堤壩隔開。老闆娘告訴我們,有專門的工程公司在這片海灘上築堤壩出售。與賣房子是一樣的,最小的一百畝,多的有二百畝、三百畝、一千畝,還有兩千畝的。28年使用權。老闆娘買了一百畝海灘。兩頭是公海,就是真正的大海。每天漲潮、退潮的時候,海水從預留的閘門中湧進來,再湧出去。這樣,保證了這裡總是有活的海水供養海參。老闆娘說,海水湧進湧出的時候,有的海參也跟著跑了,所以,公海里也有海參。有人在秋天的時候到公海里撈海參,收穫也不小呢!

前幾天的高溫,把他們也嚇夠嗆。幾乎所有的老闆都來到這兒,有個老闆娘聽說海參都被熱死,當時就坐地下,起不來了。後來證明是虛驚一場。原來,他們的養殖池水比較深,都在六米以上,更深的還有七八米的。這個高度,高溫沒有侵蝕到海底部。他們的海參依然在安全地“夏眠”,在睡覺呢!有一家夫妻看到沒事,第二天出國旅遊去了。等著秋天收穫就可以。南方的客戶聽說今年海參歉收,現在就有來訂貨的。老闆娘並不想現在出手,要看看價格。漲價是一定的,漲多少而已。真好,付出能得到收穫,就是人生的勝利。

我們問海參吃什麼,需不需要餵食品。原來是不用喂的,湧進來的海水天然帶一些微生物,就夠海參吃的。我聽說不由有些羨慕,說這個生意還是不錯的。不用你出力,只等著海參成長,到時候收穫就行。這個投資不錯啊!對方說不是那樣的,因為買這個海參池很貴,春天下海撒苗。每家都有一個看池子的。老闆娘讓自己的哥哥替他看。女友問是否寂寞。對方說不寂寞啊。也種一點地,晚上的時候,都是看池子的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撲克,很輕鬆。我想,如果是我們,晚上會看星星的,天天看,會不會厭煩呢?

想想還是不錯。如果投資工廠,要僱工人、管理人員、買各種材料、太麻煩了。養海參就沒有那麼麻煩。

老闆娘的海參池寬一百米、長六百六十六米,正好一百畝。春天撒苗、秋天收穫,平時一個人看管就行。大海,真是慷慨。這簡直是最容易掙的錢啦!

其實,這不僅僅是海參池,也是一個自己家的海產品池。海參躺臥在海底,堤壩上長著各種貝類,海蠣子、海虹、等各種依附於石頭的水產品。海水裡則遊著種各樣的魚、螃蟹在這兒自由生長。老闆娘的一位女友就把這兒做成自己休閒的地方,夫妻倆經常開車來玩。男人釣魚、女人做飯,品味真正的山珍海味。

中午飯就是這兩位夫妻幫著忙活出來的。剛剛從池裡撈上來的螃蟹,釣上來的黃魚、還有烏賊。更有老闆娘準備的海參。這個海參吃到嘴裡,與平時在飯店吃的是不一樣的。沒有任何的添加物,只是端了一碗海參上來,很厚的皮,吃起來有輕輕的鮮鮮的味道。我本來是不喜歡吃海參的。覺得那只是一種所謂有營養卻並沒有口感的海生物。今天,顛覆了我的看法,真正的純天然都是好吃的。

吃著純天然,難免說到食品安全。老闆娘說,我們吃的農產品,都是在當地一家農民家買的。他家種菜種糧,不用農藥不用化肥。但特別貴。苞米一穗二元五,所有的菜一律五元一斤。愛買不買。在這開海參池的人都去他家買。我們無語。有需求就會有製造。想想這家農民還是很有經商頭腦的。他不去城裡賣,既然你們到這兒來養海參,百萬、千萬的海參池都能買得起,怎會在意吃的那點錢呢!

海參池養育了這個村莊,繁殖海參苗的、秋天撈海參的。專業撈海參撈一斤二元錢,一個人一天能撈幾百斤等等、等等。

太陽毒辣辣地直射在大海上,沒有一點阻隔地直射,真如火球一般。幸好主人在平臺上搭個涼棚。海水海風是涼的,吹在身上、胳膊上潮乎乎的感覺。這是因為海水帶著海鹽,鹽與水粘附在胳膊上自然不舒服。看著臉色黝黑的看池人,想想在大海、太陽、星星的陪伴下度過一天又一天,也是需要定力的。作為勞動者,都是辛苦的。越發對大海充滿敬意。就那麼用水泥一圍,撒下海參苗,任其自由生長。大海有多麼慷慨多麼善良多麼偉大的胸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