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產品越賣越「貴」而不是越賣越便宜

這個話題不是一個偽命題,更不是一個標題黨。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搞清楚銷售的本質是什麼?銷售的本質是將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給有需求的人群,那麼,什麼又是有需求的人群呢?

我們把他分成三類說,第一類人群我們可以把他叫做先覺者,就是我渴了,我需要喝水。另一類我們把他叫做後覺者,我熱的難受,這時有人說你需要喝水,我才覺得噢我原來渴了。第三類是無覺者,我不口渴,也不難受,但是看到別人喝水了,覺得自己也想喝。那麼我的問題來了,水最容易賣給誰?我想當然是第一類,因為他是主動消費群體,效率最高。可往往第一類人群並不能讓我們掙更多的錢,因為他也許只買水,而且有1塊錢質量差不多的,很難讓他買2塊的,也就是雖然需求明確但是可變性差,顯然不能讓我們把產品越賣越貴。這時我們再來看第二類人群,他是有消費痛點的人群,因為難受嘛!所以你要提醒他口渴,解決他的痛點,這時他關心的問題是哪種水能夠解決他的難受,這時他的消費等級就會根據自身消費能力上升,我們把他叫做摸高消費,於是我們也就有機會把產品賣的價格更高。

舉個例子說吧,我們以海參為例,老年人來購買海參產品是因為他覺得年齡大了需要補養,提高抵抗力,所以價格是他最關心的質量差不多的話,他會買便宜的。可是如果是有痛點那就不一樣了,比如經常感冒抵抗力差,或者孩子要高考需要提高低抗力情況下,只要稍微一引導,也許就變成摸高消費了,這就跟很多家長給孩子買奶粉有能力買貴一點的絕不買最便宜的一樣。

弄清楚這一點,在銷售中就應該著力發現有消費痛點的人群,銷售具有解決痛點屬性的產品,才會把產品越來越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