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瘟疫


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瘟疫


你知道嗎?奠定了歐洲文明基礎的古希臘居然是毀於一場聞所未聞的大瘟疫;羅馬帝國的命運居然也繫於此,一戰之外居然還有另外一場恐怖的“世界大戰”,甚至中國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基督教的興衰、文藝復興時期的到來、拿破崙命運的轉折居然都掌握在一隻看不見的黑手——大瘟疫手上……

一、雅典大瘟疫:黃金城邦的毀滅


處於巔峰時期的希臘城邦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內戰——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交戰的雙方為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在交戰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30年,一場前所未有的大瘟疫降臨到雅典人身上。

這一次瘟疫幾乎摧毀了整個城市。


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瘟疫

雅典大瘟疫


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瘟疫

希臘城邦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雅典的市民都生活在噩夢中:身體健壯的年輕人忽然發起了高燒,咽喉和舌頭都充滿了血,並且散發著令人窒息的惡臭;不幸的患者噴嚏不斷,聲音嘶啞,強烈的咳嗽讓他們胸部疼痛。然而,大家對於這場災難沒有任何辦法,因為即使是藥物都無濟於事。

恐慌面前,人們選擇了放縱的生活方式,沒有什麼比現時的享樂更能使他們逃避現實的恐懼。最嚴重的是,無法救治這一嚴酷現實,不但摧毀了人們的意志,同時也瓦解了社會關係。於是,雅典城因為人們的絕望而土崩瓦解。

毫無疑問,這場兩千多年前的瘟疫對雅典所造成的災難是致命的。據後世歷史學家的估計,當時雅典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都在瘟疫中喪生了。更令雅典人悲痛的是,他們尊敬的執政官,雅典“黃金時代”的締造者伯利克里也染病而死,直接影響到當時的伯羅奔尼撒戰爭。


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瘟疫

伯羅奔尼撒戰爭

公元前404年,雅典戰敗向斯巴達投降,從此古希臘隕落了,再也沒有出現過雅典這樣的輝煌。

二、古羅馬“安東尼瘟疫”和“西普里安”瘟疫:帝國的轉折

在公元前2200年至399年人類和文明發展的簡史中,有記錄的共有約80件影響人類歷史的大事,其中有13件是關於羅馬共和時期和帝國時期的,而其中竟有6件都是關於瘟疫的記載。其中,規模巨大,影響非常深遠的,是歷史上著名的“安東尼瘟疫”和“西普里安瘟疫”。

1、“安東尼瘟疫”

“安東尼瘟疫”是指在公元2世紀中期(公元164—180年),一起襲擊了安東尼統治下的羅馬帝國的傷寒、天花、麻疹以及中毒性休克綜合症等多種瘟疫事件。


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瘟疫

安東尼瘟疫


據史書描述得此傳染病的症狀為:劇烈腹瀉,嘔吐,喉嚨腫痛,潰爛,高燒熱得燙手,手腳潰爛或是生了壞疽,感到難以忍受的口渴,皮膚化膿。

在近東打戰士兵回到羅馬帝國,帶來了天花和麻疹,傳染給了安東尼的人們。傳染病奪走了兩位羅馬帝王的生命。第一位是維魯斯,於169年染病而死,第二位是他的繼承人馬可·奧勒略·安東尼,做帝王做到180年,也因被傳染難逃厄運。

當時羅馬一天就有2千人因染病而死,相當於被傳染人數的四分之一。估計總死亡人數高達500萬。在有些地方,瘟疫造成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死亡,大大削弱了羅馬兵力。

有學者認為這是天花最早流行的記錄,病源是來自蒙古,這也是迫使匈奴人西遷的主要原因之一。

2、“西普里安瘟疫”

在戰爭的催化下,瘟疫於公元250年再次降臨羅馬帝國。這次瘟疫爆發於皇帝第西優斯和皇帝蓋勒烏斯時期,因迦太基的基督教主教西普里安的記載而被稱為西普里安瘟疫。

當時瘟疫影響到已知西方世界的各個地區,不僅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會傳染,而且病人穿過的衣服和用過的東西也是重要的傳染源。據史書記載,這次瘟疫在傳播上有季節上的變化,秋季開始爆發,延續整個冬天和春天,而到夏季來臨時漸漸退去。它的症狀是劇烈腹瀉、嘔吐、喉嚨腫痛、潰爛、高燒熱得燙手,手腳潰爛或生了壞疽。

這場瘟疫猖獗了15年,大約2500萬人死於這場恐怖的惡性傳染病,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之一。在高峰期羅馬城每天死亡多達5000人,有些人甚至認為整個人類都有可能再也無法生存下去。

270年,皇帝克勞第烏斯•哥特庫斯也因感染瘟疫而亡。它與當時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的衰退共同構成了“三世紀危機”。

三、東漢末年大瘟疫:千里無雞鳴

據史書記載,東漢桓帝時大疫三次,靈帝時大疫五次,獻帝建安年間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萬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難。其中尤以東漢靈帝(公元168—188 年)時的公元171 年、173 年、179 年、182年、185 年等幾次的疾病流行規模最大。

南陽地區當時也接連發生瘟疫大流行,許多人因此喪生。張仲景的家族本來是個大族,人口多達二百餘人。自從建安初年以來,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於傷寒者竟佔十分之七。面對瘟疫的肆虐,張仲景內心十分悲憤。他痛恨統治者的腐敗,將百姓推入水深火熱之中。對此,張仲景痛下決心,潛心研究傷寒病的診治,一定要制服傷寒症這個瘟神。


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瘟疫

《傷寒雜病論》


建安年間,張仲景行醫遊歷各地,親眼目睹了各種疫病流行對百姓造成的嚴重後果,也藉此將自己多年對傷寒症的研究付諸實踐,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經驗,充實和提高了理性認識。經過數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終於寫成了一部名為《傷寒雜病論》的不朽之作。這是繼《黃帝內經》之後,又一部最有影響的光輝醫學典籍。

有研究者分析認為,當時流行的“傷寒”,很可能是兩種與齧齒類動物有關的烈性傳染病:鼠疫和流行性出血熱,而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四、查士丁尼瘟疫:復國夢想的破滅

查士丁尼瘟疫是指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世界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鼠疫,它造成的損失極為嚴重,對拜占庭帝國的破壞程度很深。


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瘟疫

查士丁尼瘟疫


堪稱傳奇人物的查士丁尼皇帝,在經歷即位初期的短暫混亂後,開始掌控局勢,並以用帝國的充沛財力實施偉大理想。公元532年,他不惜用11000磅黃金賄賂波斯人,暫時穩住了東部邊界。隨即將更多資金募集軍隊,全力殺向地中海西部,用20多年的征戰收回祖傳失地。最終,除了遙遠的高盧、不列顛和西班牙外,古典羅馬的全部領地都重回皇帝麾下。


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瘟疫

查士丁尼皇帝


然而,上帝似乎是有意要與查士丁尼作梗,讓一系列天災人禍開始在帝國全境發生。影響最大的是查士丁尼瘟疫。

根據普羅柯比在《戰記》中的記載,瘟疫全面爆發於公元542年春季,並整整肆虐了4個月時間。起初的死者只比平常多些,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但隨著病死人數的迅速增加,很快就發展到每天有5000人斃命。甚至有單日達到10000人的情況,讓埋葬屍體便成了一大難題。各城市便在周邊挖掘大坑,用來集中掩埋死者。

隨後,死者數量迅速增多,讓挖溝的人再也趕不上死者數量。直到瘟疫末期,已經沒有空餘的地方進行埋葬。所有塔樓都被屍體填滿,然後再把屋頂封上。

那麼,此次瘟疫到底對查士丁尼的帝國中興夢有多大影響呢?在瘟疫爆發之前,拜占庭帝國統治的人口應該在2600萬以上。由於社會較為穩定,經濟相對繁榮,數量整體還在迅速增加之中。但在首次瘟疫爆後,普羅柯比就宣稱都城死了半數人。君士坦丁堡當局公佈的數據是23萬,而1位目擊者則認為至少死亡了30萬。

鼠疫的影響極其深遠,它重創了帝國經濟,打破了正常的食物生產與供給體系,對帝國軍隊造成了破壞性影響。

隨著查士丁二世繼位,整個帝國都失去了對外進攻力量。他們不得已放棄部分意大利,將主要力量用來對付東方的波斯人。很多地方就再也沒有被拜占庭軍隊所控制過。

五、歐洲黑死病:上帝之鞭

從1347年至1353年,席捲整個歐洲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

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因戰爭而死去的總人數為其人口的5%。足以看出這場瘟疫給歐洲人民帶來的災難。


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瘟疫

黑死病


這場大瘟疫起源於中亞,1347年蒙古軍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將瘟疫傳入,之後由亞歐商人傳到歐洲。首先從意大利蔓延到西歐,而後北歐、波羅的海地區再到俄羅斯……

以國家而論,在這次大瘟疫中,意大利和法國受災最為嚴重;而少數國家如波蘭、比利時,整體上較僥倖地成了漏網之魚。在城市中,受災最為慘重的城市是薄伽丘的故鄉佛羅倫薩:80%的人得黑死病死掉。

歐洲大傷元氣,因大瘟疫而引起了社會、經濟和政治的大變動。大瘟疫引起了大饑荒,盜賊四起;天主教的威信受到極度沉重的打擊;當時又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迫害猶太人的浪潮,理由是猶太人到處流動傳播瘟病並四處投毒。

黑死病對歐洲文明發展方向也產生了重大影響,西方學者認為它已成為“中世紀中期與晚期的分水嶺”、“標誌了中世紀的結束。”黑死病對中世紀歐洲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劇烈的衝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有許多學者把黑死病看作歐洲社會轉型和發展的一個契機。

引起鼠疫的鼠疫桿菌直到1894年方被發現,而感染鼠疫的齧齒動物(如鼠類)由蚤叮咬傳染給人,這個經由鼠類、蚤類傳染的途徑也遲至1898年方大白於天下。

六、滅絕印第安人的天花:征服者的秘密武器

被史學家甚至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事件不是靠槍炮實現的,而是天花。

15世紀末,歐洲人踏上美洲大陸時,這裡居住著2000-3000萬原住民,約100年後,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萬人。


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瘟疫

滅絕印第安人的天花


1507年前後,天花被一個患病的黑人奴隸帶到美洲,從此開始在美洲大地肆虐。新大陸的印第安人已同舊大陸的人類隔絕了上萬年,對天花、麻疹、白喉、傷寒、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缺乏免疫機能,也缺乏防疫知識,很快就成群成群地倒下。

類似的歷史不斷重演,原先人丁興旺的印第安王國一個接一個地,被天花和槍炮聯手打垮。《天花的歷史》一書稱,殖民者皮薩羅侵入印加帝國之前,天花已先行一步,還引發了一場內戰。當皮薩羅踏上印加帝國疆土時,發現了大片的無人區,連群山中的堡壘都無人守衛,這大大方便了他那只有100多人的殖民軍,用兇殘欺詐的方式征服了印加帝國。


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瘟疫

印第安人


在下一個世紀,北美的印第安人也遭受瘟疫重創。1620年,英國移民發現普利茅斯定居點附近的土地幾乎荒蕪,一兩年前的瘟疫使馬薩諸塞沿海90%的印第安人喪命。

殖民者很快意識到天花是一種有力武器,很多資料記載了殖民者故意向印第安人傳播天花的醜行。例如,英國人在加拿大無法推進時,就與印第安人議和,把天花病人沾染過的枕頭、被子作為禮物送給印第安人。隨後,由歐洲傳來的腮腺炎、麻疹、霍亂、淋病和黃熱病等病也接踵而至。總之,美洲原住民在天花病毒的影響下,人口減少了數千萬甚至近億,這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種族滅絕。

七、肆虐兩個世紀的黃熱病:殖民者的墳墓

1648年,墨西哥的Yucatan半島首次爆發大規模黃熱病。此後的兩個世紀裡,黃熱病在美洲、非洲及少數歐洲國家流行,故又稱為“美洲瘟疫”。此病傳播媒介為伊蚊,是出血症的重要起因。

17至19世紀,該病通過交通運輸、人員流動傳人北美和歐洲後,成為美洲、非洲及歐洲部分地區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曾造成人群大量死亡及部分社會活動癱瘓。


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瘟疫

黃熱病


1741年,英國27000名士兵攻打哥倫比亞,因20000人感染黃熱病而潰不成軍;1762年英國殖民軍侵略古巴,15000名士兵中8000人死於黃熱病;

1793年,美國費城黃熱病大流行,全市1/5人口死於黃熱病,導致社會完全解體。其後疫情沿密西西比河深人到北美中心地帶,美國至少有50萬人罹患此病;

1800年,西班牙發生黃熱病,死亡至少6萬人;

1851年,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因黃熱病至少死亡23000人;巴拿馬運河開鑿第一期工程中曾因本病嚴重流行而迫使工程停頓;

1826年英國殖民者人侵非洲時發生本病,535名殖民軍在兩個月中死亡115人;

1940年以前,黃熱病在非洲同樣是大小流行不斷造成人員大量死亡。

1959年,扎尹爾和蘇丹相繼出現暴發流行。1960~1962年埃塞俄比亞發生嚴重大流行,100萬人口中約10%感染本病,其中死亡3萬人。

20世紀60年代以來,非洲和南美洲的黃熱病暴發一直未曾中斷。每年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的病例數波動在近百例至數千例不等。

八、斑疹傷寒:打敗拿破崙的瘟疫

拿破崙稱帝后率領軍隊橫掃歐洲大陸,到1809年打敗第五次反法同盟後,拿破崙已經征服了除英國和俄國之外的所有歐洲國家。而終結拿破崙輝煌的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慘敗,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竟然是蝨子引起的斑疹傷寒。


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瘟疫

拿破崙


1812年,43歲的拿破崙皇帝率領數倍於對手的57萬大軍東征俄國。

在這場戰爭中,拿破崙贏得了每一次戰鬥,卻輸掉了整場戰爭。經過漫長而艱難的行軍,拿破崙佔領了莫斯科,卻被迫撤離回國。又經過同樣漫長而艱難的行軍,東征大軍回到法國時,僅剩區區3萬人。


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瘟疫

蝨子難倒拿破崙大軍


以往普遍認為,是俄國的寒冬以及俄國人堅壁清野造成的飢餓擊敗了法軍。但是在200年後,一些新發現的證據將拿破崙失敗的原因歸咎於一種微不足道的生物——蝨子身上,是它在拿破崙大軍中傳播的流行性斑疹傷寒,毀滅了拿破崙的軍隊以及他的法蘭西帝國。

九、肆虐於19世界的霍亂:遊蕩的“幽靈”

霍亂是一種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腸道傳染病,它通常通過被霍亂弧菌感染的水和食物傳播。感染霍亂的人主要表現為劇烈瀉吐並排洩大量米泔水樣腸內容物,並會出現脫水、肌肉痙攣、少尿和無尿的症狀。較嚴重的則會因休克、尿毒症或者酸中毒而死亡。


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瘟疫

霍亂弧菌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記載的霍亂大流行共發生過7次,其中最著名的當屬1817年的恆河大霍亂。


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瘟疫

恆河大霍亂


恆河一直被虔誠的印度教徒視為“聖河”,據說恆河中的水可以祛病消災並使人延年益壽。然而,地處這一“聖河”流域的恆河三角洲卻是“人類霍亂的故鄉”。

第1次霍亂大爆發始於1817年。

霍亂從印度首先傳到阿拉伯地區,然後又被傳到非洲和地中海沿岸。

第2次霍亂爆發於1826年。

此時霍亂已經抵達阿富汗和俄羅斯,緊跟著又擴散到整個歐洲。

到1923年,僅僅百餘年間,霍亂就出現了6次大爆發,其傳播範圍不斷擴展,給人類造成的損失難以計算,單印度因霍亂死亡的人就超過了3800萬。

1961年,霍亂又開始了它的第7次大流行。這次首先起於印度尼西亞,然後傳到亞洲其他國家和歐洲,1970年它又進入非洲,已經百年不見霍亂蹤影的非洲從此深受其害。1991年,霍亂開始襲擊拉丁美洲,1年之內就造成40萬人感染,4000人死亡。到了1993年,仍有78個國家報告存在霍亂,在霍亂流行的高峰時期,每年全球都會有20萬人死於霍亂。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01年非洲霍亂患者佔了全球的94%,至今,一些非洲國家,霍亂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十、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戰場之外的戰爭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並不是因為此流感從西班牙爆發,而是因為當時西班牙有約800萬人感染了此病,甚至連西班牙國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而在當時的西班牙,則稱此病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瘟疫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在1918-1919年曾經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較為致命。

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發生流感,接著中國、西班牙、英國都發生了流感。當時的症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痠痛和食慾不振而已。但到了1918年秋季則在全球大量爆發,至1920年春季,在全世界造成約10億人感染,近4000萬人死亡。

此流感漫延全球,從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薩摩亞島,無一倖免;許多愛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絕,在薩摩亞死亡率更高達25%。亞馬遜河口的馬拉若島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沒有感染報告的人類聚集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