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芬:深扎一個行業,理解當中的變化

知乎上常有人問:年輕人是應該深耕一個行業,還是應該敢想敢幹多去接觸不同的行業?


下面的回答各異,有人贊同也有人不贊同。


也許我們去提問,並不是期待有人給出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希望大家能分享出自身的故事,以減輕自己的焦慮。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故事,是一位財務人在一個行業深耕的故事。


馮建芬,深耕建築行業20多年,擅長工程項目成本管理和風險管控,她的職場故事有什麼不一樣呢?


起點


她的起點是在中建三局做項目會計,主要工作內容是工程項目的核算,從這裡開始,她踏進了建築行業。基礎會計沒做多久,她跳槽到上海建工做財務主管,而後一直在大型建築公司從事財務管理工作。


改變


也許是在企業待太久,她從企業出來去了事務所從事財務諮詢工作,但諮詢工作依然圍繞自己熟悉的建築行業。


她坦言,諮詢顧問的挑戰很大,從事財務工作就像搞技術,但做諮詢顧問必須要銷售自己,對她而言,銷售是一個短板。


除此之外,在外人看來一直在大企業工作的光鮮亮麗的經驗,在諮詢工作中也成了劣勢。


大型建築公司財務崗位分工明細,作為管理者只需要做好制度的搭建、完善以及內部事項的審核。但中小企業要求財務很全能,一人抵多崗,諮詢顧問自然也是事無鉅細都要管。


經不起“折騰”的她,又回到了企業。


當然這份事務所的經驗也不是毫無收穫,她笑言,她的年紀在電腦操作方面不是那麼熟悉,在事務所中她熟練各種數據處理軟件的操作;在做高新技術企業審計的時候,接觸到不同的會計科目,瞭解到高新領域的許多政策。


疫情下的思考


被問及疫情下建築企業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她說有些建築企業的主要業務是以掛靠為主,只預留了一些掛靠管理費,可能存在賬面資金不夠員工工資和辦公場地租金開支的風險。有些建築企業主要項目為自營,應收賬款回收及時,管理規範,風險意識強,有充盈自有資金流,那麼對於應對市場風險的抵禦能力當然更強些。


當然,企業主和財務人員也要關注各省市發佈的政策,很多省市都已經給了明確的答覆,防疫成本是可以進入工程造價的,該工期延期的就工期延期。


突破


從事務所出來,她給自己定位的是諮詢師,但她更想在培訓方面發揮自己的潛能。


一開始,她在喜馬拉雅上分享自己的朗讀,後來她分享財稅政策,最近她瞭解到橙蟹平臺提供機會給財務人分享課程,她毫不猶豫地抓住鍛鍊的機會。


寄語財務人


會計知識和稅法更新快,不斷地學習是財務人不被時代拋棄的前提。大家要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多學最新的政策,鍛鍊動手能力,開闊視野。


回到開篇的問題,你的選擇是什麼呢?


有人說,根深了,就不晃不搖;就算樹不大,也枝葉繁茂。


有人說,樹挪死,人挪活。多去接觸不同的行業,才能找到自己最適合的。


這是一個思考題,它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小編希望今天分享的馮老師的故事能給你一點啟發。


馮老師會把自己在建築行業的積累,結合當下情況給大家分析疫情下建築行業發展的趨勢,是具有思辨性的一堂課,歡迎大家來聽課。


馮建芬:深扎一個行業,理解當中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