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送荀彧一盒子,荀彧打開後卻是空的,為何馬上服毒自盡?

jamie1987


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盒子,荀彧打開後發現是空的,然後荀彧大笑了幾聲就自殺,為何荀彧會自殺呢?這裡小編就給大傢伙分析一下吧!小編從曹操刺董後說起吧!曹操刺董失敗後名聲大作吸引了不少的人來投靠,其中荀彧就是其中之一。


荀彧可以說是曹操集團中不可缺少的一個人物,如果沒有荀彧就沒有曹操後來的勢力,當初袁紹拿著劉備從天子哪裡拿的血詔書攻打曹操,當時文武百官都勸曹操不可與袁紹對抗要和袁紹議和只有荀彧一人力勸曹操攻打袁紹,在打袁紹的時候因糧草問題手下眾將和謀士都勸曹操先退兵待日後再來攻打袁紹在這樣的情況下遠在許昌的荀彧一封書信到來讓曹操堅持以待時機然後荀彧又集起兩百石糧食送到曹操哪裡以解曹操糧草問題。所以可以看得出如果沒有荀彧曹操官渡之戰就不會勝利甚至都沒有官渡之戰的歷史。

荀彧可以說是曹操集團的核心人物了,歷史上曹操去攻打荊州和東吳的時候,曹操將許昌城交給了荀彧,讓荀彧嚴守許昌,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曹操對荀彧的信任度是有多高了!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什麼最後會被曹操逼死呢?在這我們就不得不說另一件事了,那就是荀彧了,荀彧出身名門之後是一個官宦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漢室的人臣所以荀彧雖然是在曹操帳下但是荀彧卻是漢室的人,曹操帳下也就只有荀彧還是對漢室忠誠的了,在曹操還是丞相的時候荀彧一直輔佐曹操,因為在荀彧看來只有曹操才可以帶領漢室從新走向輝煌,當然這只是荀彧單方面的念想而已,曹操和荀彧分道揚鑣的事是在朝廷文武百官勸曹操封王的時候,曹操沒有反對攜天子給自己加封魏王,當時荀彧就知道了他和曹操終於分道揚鑣了,荀彧曾說過自漢高祖劉邦稱帝后就有說過非劉姓不得封王所以曹操最後還是走到了

這一步,荀彧就這樣和曹操決裂了

據歷史記載曹植擅闖白馬門被荀彧攔下批評然後曹植不理荀彧看不起他遭到曹操的教訓當時曹操還將駐守白馬門的將領斬首那個時候荀彧就說了一句話守將守門不利要斬首那擅闖白馬門的曹植世子是不是也要斬首,曹操聽了雖然生氣但是在荀彧面前曹操永遠和他是朋友沒有主僕之分的,雖然曹操生氣但也沒有當場發怒只是吩咐了許褚一句將白馬門拆了,然後曹操就和荀彧說白馬門拆了我要天下人都可以經過這裡,也就是這一句話荀彧被氣倒了後來就生病了。荀彧生病了曹操手下謀士程昱就和曹操說荀彧生病了三天沒有進食了,然後曹操就吩咐程昱給荀彧送一盒水果過去,也就是這一盒水果荀彧自殺了,荀彧打開了食盒發現是空盒子瞬間就明白了所以自殺了,為什麼看到空盒子就自殺呢?有以下幾點。

一、曹操送來空盒子明顯的告訴荀彧你忠心的漢室已經空了,雖然外面看著光鮮亮麗的但是內部早已經被掏空了,漢室已經不值得你付出了。

二、曹操想讓荀彧知道現在已無“漢祿”可食可用了,現在要吃飯還是要看我曹操。

所以綜合上述兩原因荀彧知道自己已經無力迴天了又不想和曹操同流合汙所以荀彧以死來證明自己和曹操不是同一路人。


平安綜合金融oo輝古


曹操晚年,荀彧因為與曹操政見不合,漸生嫌隙。曹操送給荀彧空的食盒,其實意思很明顯,荀彧你該走了。荀彧自殺,既是一種絕望,也是一種無奈。

關於曹操送空食盒的典故,出自《三國志.荀彧傳》引注的魏氏春秋:

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密以諮彧。彧以為……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魏氏春秋曰: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後來,三國演義裡面把這個段子保留了,這裡就不多說。

荀彧和曹操,早年是一堆黃金搭檔。曹操能夠有這麼大的江山,荀彧功勞第一。荀彧之所以幫助曹操,很大程度是因為當時天下大亂,只有曹操算得上真英雄,因此藉助他來安定天下。但是,自從200年曹操殺董貴妃之後,曹魏集團與漢室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荀彧夾在中間,非常難受,卻也無計可施。

212年(建安十七年),董昭等建議曹操進位魏公,加九錫,這個政治信號可以說非常明顯了,上一個加公晉九錫的是王莽。作為漢朝忠臣,荀彧死也不願意看到自己輔佐的曹操走上這一步,所以他據理力爭。但曹操也表明了態度。

於是,按照魏氏春秋記載,曹操送給荀彧一個食盒,荀彧打開卻是空的。這個意思,就是荀彧你這麼不知趣,該退場了。咱們君臣二十年,別鬧得最後還要逼我動刀!

荀彧到了這一步,確實走投無路。他不能看著曹魏篡漢,也無力對抗曹操。於是服毒來個眼不見為淨,大約是最乾淨的了。


巴山夜雨涮鍋


1,事情是這樣的


事情是這樣的。


有一天曹操得了兩盒點心,覺得很好吃,於是讓自己手下大將許褚給荀彧送去一盒。許褚走到半路上,遇到了楊修,楊修問:仲康你提著食盒幹什麼去?


許褚說:丞相讓我給荀文若先生送點點心去。


楊修說:啥點心,我看看。


許褚給他打開了食盒,原來是燕地進貢給魏公曹操的酥餅,一盒兩層,整齊排列。


楊修本是吃貨,曾經吃過一次曹操的一盒酥點心,美味異常,這次又看到酥餅,頓覺舌下生津,於是攛掇許褚說:仲康,你吃過這種酥餅嗎?


許褚搖頭。


楊修說:我知道這種酥餅美味異常,不如這樣你我分吃了上面這層,把下面這層酥餅送給荀先生,反正他也不知道丞相送給他多少酥餅,這種小事事後他也不會去查問的。


許褚想了想,說好吧。


於是兩人找到一個僻靜之地,分食了一層酥餅。


楊修吃了個多半飽,滿意而去。

許褚提著食盒,越走越餓,楊修是個書生吃點東西就飽了,許褚不行啊,《三國志》上記載曰:許褚字仲康,譙國譙人也。長八尺餘,腰大十圍。


吃這點點心,簡直連開胃都不夠,沒有解饞反而讓許褚更餓了。


他躲到一個無人之所,打開食盒,看著點心發呆,心中暗想:要不,我再吃一塊~


拿起一塊點心一口吞下,然後很遺憾的發現自己還沒嚐出啥味道呢。於是又拿起一塊,等許褚來到荀彧府上時,發現食盒裡已經空空如野了。


他羞愧異常,也不進府,把食盒交個荀彧府上下人手裡,只說是丞相賞給文若先生的,就腳步匆匆的逃也似的跑了。

過了幾天許褚聽說荀先生死了,小道消息說是喝藥自殺,據說荀先生看了丞相給他的一盒點心,徹夜未眠,然後就死了。


許褚很惶恐,覺得是自己害死了荀先生,他去荀彧靈前磕了三個頭,努力記住了靈位上的文字,心理暗暗說:荀先生我再不會把您的名字念成苟或了。


後來許褚還是忍不住把自己偷吃點心的事告訴了丞相,然後等著丞相的雷霆震怒,但是丞相什麼也沒說,拍拍他的肩膀說:德祖太聰明瞭,真的是太聰明瞭。


2,曹操的小情調


以上就是個故事,歷史上這個食盒確實是曹操送給荀彧的,食盒裡啥都沒裝。


荀彧看到食盒就明白了,就自殺了。

荀彧和曹操曾經是合作無間的搭檔,就像劉邦和蕭何,倆人的合作在官渡之戰時達到巔峰。


太祖雖征伐在外,軍國事皆與彧籌焉


但是荀彧和蕭何不同,荀彧是潁川大族出身,有理想有夢想,對漢朝復興還有執念,所以曹操從魏公想晉封成魏王時,荀彧反對,認為不宜如此,曹操於是不高興了,太祖心不能平。


但是如果大張旗鼓的和荀彧對著幹,或者殺了他,曹操又不想。


荀彧主持內政這麼多年,很多官員都是他舉薦任職的,如果明火執仗的和荀彧鬧翻,那必定牽扯過多,不如來點暗示,告訴荀彧我老曹不爽你了,給你兩條路,死,然後家族榮寵不減,或者咱哥倆來個魚死網破,然後你再死。


所以曹操才給他送了個空的食盒。


空食盒的意思來自《禮記》:士死曰不祿。


聰明人之間的較量往往不用說太多,曹操是聰明人荀彧也是,他一下就猜到曹操的意思,為了家族於是自殺。

他的侄子荀攸熱烈擁護曹操晉封魏王,於是被封為魏國的尚書令,一個世家往往是這樣,有人為了理想殉道,有人為了家族利益砥礪前行。


曹操玩這種小遊戲很拿手,除了給荀彧送空食盒還給東吳大將太史慈送過當歸:


遺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


太史慈的老家是東萊人,屬於曹操治下,曹操給人家送當歸意思很明白,用一句歌詞就是:

歸來吧歸來哦,浪跡天涯的遊子


曹操還曾經撩過諸葛亮,很豪奢的給他送了五斤雞舌香:


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漢末的制度是尚書含雞舌香伏奏事,那就是告訴諸葛,來吧我這裡給你準備了高官厚祿,但是可惜曹丞相的這兩次暗送秋波,人家都沒理他,秋波都成了菠菜了。


雖然曹操這種小情調撩敵人成功率不高,但是撩個小寡婦啥的成功率蠻高的,據說他在這方面收穫頗豐。


======================


秦宜祿:我沒死,我媳婦不是小寡婦。張飛:無恥啊。


薛白袍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荀彧一直在曹操鞍前馬後奔波了20多年,就在這位謀士50歲,正當盛年卻慘然死去。關於荀彧的死因,陳壽在《三國志》中道出原因是,他阻止曹操晉爵國公,“以憂薨”。而更加故事性的說法則來自於裴松之,他在注引《魏氏春秋》時說,荀彧在得到曹操饋贈的食品一盒,打開一看,空空焉,於是飲藥而亡。儘管說法不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荀彧的確是得罪於曹操而死的。

可以說,荀彧是曹操謀士集團的核心人物。曹操削平群雄,統一北方,政治上的許多重大舉措,軍事上的許多重大行動,都來自於荀彧的出謀劃策。

三國中,幾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在曹操的決策中,荀彧都是推波助瀾之人。比如,建安元年迎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是荀彧的主意。特別是官渡之戰,荀彧更是決策者,正是這種特殊貢獻,他才取得了曹操的特別信任,出入左右,視若“子房”。不僅如此,曹操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荀彧的兒子,成為兒女親家。

而就是這樣的硬關係,也沒有逃脫悲慘的結局,正所謂伴君如伴虎。

  荀彧雖然與曹操愉快合作了20餘年,但他心目中壓根就沒有一個曹氏政權的概念。荀彧出身於潁川大族,他 “懷忠念治,積德累行,天下莫不為儀表”。但是,兩人的這種合作又是建立在“擁漢”和“自立”這兩種水火不容的政治基礎之上的,所以一旦這個基礎發生動搖,表面上看來非常堅固的合作便會轟然倒塌。

其實,荀彧早已洞察了曹操有“覬覦神器之心”,雖然也作出了阻攔,但是並沒有奏效。曹操也曾“表彧為三公”,並增邑千戶之時,想拉攏荀彧,但荀彧力辭不受,可以說,此時荀曹關係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而事態的最終爆發就是,董昭要求加封曹操為魏公、並稱“此乃天下之望”之時,荀彧此時心灰意冷,不得不面對現實殘酷,而最終鬱鬱而終。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惟謙受福


大家都知道荀彧絕對算的上曹操手下的首席軍師。而且最後為什麼僅僅因為曹操送給他一個空盒就自殺了呢? 幾十年來風雨同行的君臣兩又是怎樣出現矛盾的呢?個人覺得就是政見出現了分歧,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荀彧一心向漢,而曹操在匡扶漢室的路上卻越走越遠

我們再看曹操和荀彧是怎麼一步一步發展成最後這個結局的

荀彧出身官宦家庭,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因為才華而年少成名。

荀彧家族到冀州避難,袁紹得知其的才華非常敬重他,但是荀彧卻認為袁紹不能成大事就轉投了曹操。


曹操當時正在廣納人才,見荀彧後非常高興就任命為別部司馬。 從此荀彧便跟著曹操四處征戰


荀彧認為只有以扶正漢室,救國救民為目的,才能名正言順,才是順應天意,天下豪傑才能盡歸所用。曹操覺得有道理,就採納了荀彧的意見,將漢獻帝接到許都,從此曹操開始用天子以令諸侯,以天子的名義廣納人才,天下有志之士,紛紛投靠曹操。曹操實力強大了,手下人才也多了,而荀彧就開始“居中持重”,幾乎就不再跟隨曹操出征了,而是坐鎮後方,為曹操解決征戰時的後顧之憂(此時曹操和荀彧的關係幾乎就和劉備諸葛亮的關係一樣)

所謂的伴君如伴虎,因為政見上的不同,荀彧還是得罪了曹操。當時曹操雖然已經貴為丞相了,但是他還想要進爵國公加九錫。這時荀彧提出了反對,說出徵的目的是為了匡扶漢朝,維維護國家的穩定,必須要堅守忠誠之心,保持恪守謙虛的品德,因此曹操非常不爽。也開始排擠荀彧, 最後抑鬱而死。

又有史書記載,曹操曾送荀彧一食盒,荀彧打開後發現食盒裡面是空的,就自盡了。 那為什麼如此呢?這時候的荀彧知道自己不再被曹操重用,自己也沒有能力勸說曹操了,曹操給他空盒,就是說明他不再有“漢食”吃,再也吃不到朝廷飯的意思,荀彧無奈也只能服毒。



(其實就是政見上的不同)


左將軍


荀彧跟著曹操是想匡扶漢室的。曹操本開始也是想匡扶漢室的。這和荀彧的想法是一致的!所以,荀彧輔助曹操盡心竭力,也是想匡扶漢室,即使是傀儡的皇帝,也一定是大漢的!所以荀彧兢兢業業跟著曹操三十年。

荀彧跟著曹操是完成的是自己的夢想。可曹操不這樣想。在曹操眼裡不管是誰都有可能反對自己,但荀彧不會。可恰恰荀彧這個人做了他想不到的事情。荀彧在這件事上可以說是捅了曹操一刀。曹操也同時認為不能讓自己的心腹之中有這樣的異己分子。因為荀彧這麼有能力有威望。荀彧在曹操本人在世時可能不會有什麼禍患。但一旦曹操去世,將會給自己的後代埋下一顆定時炸彈。因此曹操送給荀彧一個三層的空盒子的意思也明白。第一層意思是盒子三層說明你荀彧在我這裡跟著我了三十年不忠心,你功勞就是零。第二層意思是你給我去死吧。送盒子就是送棺材。第三層意思就是裝食物的盒子沒有裝食物就是盡。荀彧這個聰明人很明白。他是鬥不過曹操的,與其被曹操殺死不如自己主動去死省得禍及子孫。他於是選擇了自盡。

荀彧的一生是可悲的空有經天緯地之才,卻愚忠於漢朝。真是可悲。像曹操這樣的雄才大略之人,不管何時都是值得追隨的。如果荀彧不死,或許曹操就統一天下了吧。


種花家的不撓人


荀彧不但是曹操的重要謀士,也是重要的漢臣。

荀彧和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不同,夏侯兄弟和曹氏兄弟是曹操的“私臣”,眼裡只有曹操,而沒有漢王室。

荀彧首先是漢臣,只是把振興漢室的希望寄託於曹操罷了。



官渡之戰,荀彧的十勝十敗論,奠定了曹操官渡之戰的戰略基調。

曹操統一北方以後,後方主要依靠夏侯惇和荀彧打理。

荀彧負責內政,而夏侯惇負責後方的安定,以及監視漢王室的動向。

曹操的大半生,是厚待荀彧的,而且曹操一生,也都是漢臣的身份。



曹操老年時,欲加封魏王,受九錫。

從荀彧的觀點來看,“非劉不得為王”,因此荀彧極力勸阻曹操封王。

曹操嫉恨荀彧,荀彧憂懼不已。

忽一日,曹操命人送荀彧一個食盒,荀彧打開一看,裡面空空如也。

荀彧知道自己犯了“聖忌”,於是自殺。

荀彧死後,曹操很後悔,厚葬了荀彧,厚待荀彧的後人。



至於為什麼曹操一個空盒可以逼死荀彧,沒有固定的說法。

我贊同一種說法:

曹操的意思是,跟著領/導混,吃喝不用問。

與領/導作對,以後,飯都沒得吃。


王俊傑猛


《三國志》載,荀彧乃儒學之士,忠孝節義俱全,反對阿瞞晉爵“魏公”之小人行徑,阿瞞不悅,荀彧雖病,被譴去譙勞軍,荀彧因病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候。

另《魏氏春秋》載,曹操送荀彧空食盒。或因空盒子象徵著棺材,或因其象徵有名無實的漢室江山,阿瞞欲取之,荀彧持節就義,以死還擊明志,非匹夫之怒,乃儒生之風骨也。



落羽隨風



楓葉滿山4


曹操加九錫,封國公,是讓漢朝政府逐步安樂死的慢性毒藥。荀彧的理想在於匡扶漢室,自然不會支持,於是投了反對票。曹操對荀彧的處理,是把他調離中樞,讓荀彧參與丞相府的事務。這就擺明告訴荀彧,你不能再做漢臣了,你是我曹操的人。面對這樣人事安排,荀彧憂憤而卒。關於荀彧的死,《魏氏春秋》記載的很微妙,說曹操送給了荀彧一個空盒子,於是荀彧就自殺。為什麼送給空盒就自殺呢?我想通過兩個典故,聊聊古代人關於吃的潛臺詞。

其一:漢景帝在宮中設宴,招待周亞夫。漢景帝想試探周亞夫的脾氣,便在他面前放了食物,卻不放筷子。周亞夫生氣的問周圍人要筷子。漢景帝笑著說:“莫非這還不能讓你高興嗎?”周亞夫羞憤不已,掉頭就走。這件事造成了周亞夫與漢景帝的嚴重裂痕,此後周亞夫被誣以謀反罪下獄,周亞夫忍受不了獄卒的羞辱,閉食而死。

其二:鄭靈公得到了一隻大甲魚,並熬製出美味的甲魚羹,在宴會上招待群臣。公子宋十分想吃甲魚羹,但鄭靈公偏偏不給他吃。公子宋大怒,將食指伸入鼎中蘸食甲魚羹後,拂袖而去。鄭靈公暴跳如雷,聲稱非殺掉公子宋不可。公子宋回家後也怒氣難消,又聽說鄭靈公要殺他,便先下手為強殺了鄭靈公。

漢景帝對於周亞夫,是贈食而不贈筷。曹操對荀彧,是贈器而不贈食。這是一種試探,看看你受到不平等待遇時,是否依舊對我忠心。在古代"吃”與“禮”是直接掛鉤的,所以這種試探的背後更是一種羞辱。荀彧是個政治家,政治家是有理想。由於曹操稱魏公之事,已經違背了荀彧最初的理想,現在指望荀彧背棄自己的理想,再去找曹操表忠心,這是不可能的。荀彧是一個溫潤如玉的人,不可能像周亞夫一樣快意恩仇、拍案而起。他能做的只能以死這種無聲的抵抗,來挽回自己尊嚴,堅守自己的理想。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