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石頭】

陳素芳

《紅樓夢》中女媧煉五彩晶石補天剩下一石為通靈寶玉,賈寶玉出生時含玉而來,在其劫終之日時與通靈寶玉形質歸一,終歸於青埂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色彩斑斕的世界,不光有景色秀麗的山川,也有五彩繽紛、形狀各異的石頭,而石之美者為玉,如同西方人偏愛鑽石一般,幾千來中華民族對玉情有獨鍾。玉文化在中國的歷史上源遠流長,與歷朝歷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密切相關,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玉文化,是構成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華文化發展的漫漫長河中,形成了眾多關於玉的典故。在遭遇脅迫和屈辱,人們為保持高尚的氣節而不苟且偷生,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悲壯;在面臨困難和逆境的時候,我們百折不撓,逆流而上而取得成功反映了“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人生真諦;論及人生意義和道德境界時,又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君子應當如玉一般溫潤沉穩、含蓄堅毅,波瀾不驚,又凸顯價值;而“金玉良緣”又反映了人們對幸福生活和美好姻緣的憧憬。玉文化貫穿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玉是中華精神和傳統文化的物化體現。

玉文化的發展

中國歷史上玉器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玉被視為天地精氣的結晶,被賦予了不同尋常的象徵意義,在封建社會時,宮苑玉器被視為彰顯主人身份地位的物品,是維繫崇尚“禮制”的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墓葬中玉器也被作為重要的陪葬品,是具有無比神秘的宗教意義。此外,由於玉的觸感和色澤,玉的某些自然特性又與人的道德品質相關,用以歌頌人具備的高尚的德行和品質。

玉石雕刻是使玉從礦石向玉器轉化的必要過程,使玉文化得以體現。古語云“玉不琢不成器”,任何一件上等玉器作品,都要通過匠人高超的雕琢技藝,精湛的雕琢工藝能使玉器的價值大幅提升。原始社會階段,勞動人民就已經制作過鏃、刀、斧、鏟等各式玉雕作品,在距今七千多年的河姆渡新石器遺址發現了許多玉料和瑩石製作的璜、管、珠一類的飾品。商周時期開始出現魚、龜、鳥、獸面、兔、蠶等形象的玉雕作品,雕琢工藝有了全新的發展,琢磨精細,紋飾優美,並且出現了玉雕陽文線條,是玉雕工藝處理上的里程碑式的進步。春秋到兩漢時期,玉雕的品類顯著增多,技法日益精進,紋飾更加多樣複雜,同時還出現了浮雕和透雕。隋唐時期,由於經濟發達和社會思想開放,國家文化高度繁榮,玉雕作品有了新的發展,出現大量花卉、佛像、蟲魚和人物的題材,並且種類繁多工藝精湛。此後,經過宋元明清的不斷積累和發展,玉雕的製作工藝發展達到了頂峰,古代精湛的玉雕技藝使玉文化得以在玉器作品上充分體現。

中國有句古話,千樣瑪瑙萬樣玉來形容玉的品種之多。其實玉無非就分兩種。硬玉與軟玉。硬玉指的是翡翠,翡翠屬輝石類,質地堅密,有玻璃光澤,把玉對著光看有隱約的水晶構造。其摩氏硬度為7,硬度較高,比重3.33,拿在手裡有沉澱的壓手感。翡翠則為色澤豔麗,質地緻密細膩的優質“硬玉巖”,又稱謂翡翠巖。翡翠質無色或呈白色 以及綠(蘋果綠 陽綠 黃綠 老綠等) 紅 紫 灰 黑色等。紅為翡,綠為翠。翡翠講究五好(翠好 地好 種好 水好 完美度好)。近十幾年來,隨著人們對翡翠特殊喜愛,翡翠市場的價格一路飆升!緬甸的礦也是大量開採,好的翡翠原料也是越來越少了!對於玉雕藝人來說,遇到一塊老坑老種的極品翡翠就如獲得珍寶!

軟玉屬閃石類,其摩氏硬度最高不超過6-6.5 。軟玉的種類非常多。以國玉為代表的和田玉 岫玉 碧玉 藍田玉 獨山玉 水晶 珊瑚 綠松石 青金石等均屬於軟玉範疇。後來由於絲綢之路的開通,新疆和田地區出來的玉石得到一致的認可。開始在宮廷,官方及民間加工。溫文爾雅的玉質成為人們喜愛的上品,軟玉琢漸演變成了和田玉的代名詞。由於和田玉的成分不同,和田玉在色彩上又分為:白玉 青白玉 青玉 墨玉 黃玉 青花。其黃玉比較稀少,最為珍貴的是像羊油脂一樣白而細膩的則為羊脂白玉,不僅稀少罕見,價格也最為昂貴的一種,乃和田玉之上上品。近些年來,國家領導人贈送外國首腦們的國禮材料,首先都是白玉,可見白玉在國人心中的位置!

好的一件作品,不僅要看材料,還主要看工藝。有一句行話:好料好工,價值非凡,好料差工,浪費資源,差料好工手藝值錢。雖然話很通俗,確實真理。

玉雕的工藝分南北派。南派指以廣州、上海、福建、蘇州為代表的玉雕工藝。南派玉器主要以小件、山子、人物等為主。南派工藝靈秀精緻,精工細作,形象逼真,以現代藝術風格為主。南派注重細節,為了創造出令人驚歎的精品,很捨得去掉一些無關的部分以追求玉器的精美。從藝術角度看南方工藝,不僅精益求精以現代題材為主,設計出的作品還很受大眾消費群體的好評。所以他們佔領了整個玉器市場的主打。流行趨勢非常之活躍,包括材料和工藝很快一批替代一批。就工藝創新來說,南派工藝一直走在前端。

北派是以北京為代表的宮廷派風格為主,北派玉雕質樸大氣、莊重大方、古樸典雅、國韻文風、簡約中透著穩重,雄厚中體現皇家風範。氣度中流露出對國學傳統的一脈相承,標準很高,需要深厚的文化積澱。北派受皇家文化影響,同時融入了北方一些少數民族豪放的風格。北派玉器以器皿、人物、山子、獸為主。器皿端莊大氣,胎體厚重,線條簡約唯美。山子整體氣勢雄偉,構圖嚴謹,近中遠景相互呼應。人物多為觀音、如來、仕女等。 神佛法相端嚴、神態安詳、氣質高貴,開臉慈祥莊重。仕女人高貴典雅,貴族氣十足。難度最大的就屬於器皿上活鏈子(俗稱鏈子活)。首先選料上要求非常苛刻,在製作鏈條時,料子不僅要求細膩,還要選擇沒毛病和髒斑的地方,把鏈條排好,大小預算精確,再畫出線格排好,琢成十字形。每節圈的大小厚度要一致,然後雕刻出本形,多肉要儘可能的挖乾淨,再用適中的圓釘仔細鑿出內圈的形狀,與外形吻合,粗細要均勻,再用尖針挑出圈與圈的多餘肉。在操作時要注意調節工具與作品之間的角度,防止縫隙被工具槓傷別的部位。工藝十分複雜,雕刻時要心細靜心。如有一個圈有損壞,整件作品就前功盡棄。完美的一件掛鏈作品,鏈子拉起來後每個圈不僅大小一致,而且相對應的兩個圈還要在一個平行線上。鏈活最大的優點除了是突出工藝精湛外,更主要的是小料大做、利用最小的材料、做出最大的作品!節省珍貴材料的資源!

北派玉雕師們非常愛惜原石材料,無論料子多麼惡劣,都會量料取材,挖髒遮綹,運用巧雕也要做到完美。哪怕是一塊普普通通的材料也要發揮淋漓盡致,賦予它生命,有一個屬於它的故事。北派作品有個弊端就是每件作品從選料、設計到製作整過工序過程漫長,費時費力,導致成本過高,這樣一來,客戶群體受限制。很多收藏愛好者是愛莫能助。

每件上等的玉器作品都需要有適合它的材料,精湛的雕刻工藝,和完美的構思、才能賦予作品的美好寓意。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朋友那裡我遇到了一塊難得的白綠分明的青海白玉,老料,重約1.5公斤,材料細膩溫潤,頭頂飄綠,有深到淺,右下角荷色,藕中間主身白而細膩,遺憾的是料子上有多條較細的裂紋,中間主身部分全是細小的橫向裂紋。雖然整體材料老礦細膩,但由於缺陷太多,如何處理這些細裂就成為設計這件作品的關鍵,因此要利用好這塊料首先要量料取材、挖髒遮綹。一件玉雕作品,即使它的材料和工藝再好,如果作品上存在綹裂,那麼這件作品就不是一件不完美的作品。如果將料子都順裂劈開,那麼就都切成了厚度不足一釐米的薄片,即使這樣能設計出一些作品,但也沒有充分實現這塊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不符合大料小做的意義!看著這塊老料卻無從下手!師父經常說:“沒有廢料只有廢人!”。如何設計這塊難得的細膩老料,完美處理料子本身的缺陷一直在心中思考,思考了十來天依然是無頭緒。這塊石頭給我出了個大難題!

一天在運河邊上晨跑時來到了一片長勢喜人荷花池邊,看到翠綠的荷葉叢中,一朵朵嬌羞欲滴的荷花緊緊依偎在像舞女裙襬一樣的荷葉上,荷花的花瓣潔白如玉,我一時為之驚愕駐足,眼前這美景不正像我那塊珍貴的青海白玉嗎?白綠分明,晶瑩透明的露水在荷葉上晃動,清風拂來荷葉上的露珠像耀眼的珍珠一樣往下滾動,不遠處一群野鴨子在河中自由快樂的戲水,擾動的水面泛起了陣陣漣漪。這幅寧靜和諧的場景深深吸引了我,這不正是人們嚮往的幸福畫面嗎?

回到工作室後,立即趁熱打鐵,對設計方案又進行了一番研究和琢磨,每個有生命的寶石都有他們的愛情寓意,中國白玉從古至今更是權力和身份的象徵,她更應該有和其他寶石一樣屬於自己的故事。於是根據材料本身的特點,順勢而變,把上面綠色的部分畫出了荷花,正好使用巧雕工藝,把材料上的整個綠色提出來,設計了兩片荷葉,順著每條小裂的地方,畫出每道小裂的形狀加以設計,變成一層層水浪花!這樣設計小裂的問題就迎刃而解,右邊白色部分有點像藕荷色,畫了荷花,有山石,有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和半開的荷花,山石縫裡加入了一些水草、還有浮萍!仔細端詳了半天,總感覺圖上缺少些東西,原來是沒有活物,顯得太死板,此刻想起了運河中的野鴨子,於是在正面水花上加了兩隻戲水的鴛鴦,一隻淘氣的藏在荷葉後面,另一隻在水面上開心的玩耍,同時又在另一面畫了兩條遊玩的小魚!一幅簡單的作品大樣兒勾出來了!荷花、鴛鴦、相遇、這樣這幅作品就有了它的名字---百年好合!

勾完大樣就將料子上機器開始推大形兒(書面語工序叫下料),由於料子本身很薄,簡單推了下層次就有了模樣,又細細的畫了一遍,這一看大形兒總算出來了,荷葉的翻轉起伏,有點兒風吹動的感覺,浪花上又加了一些大小不一的小荷葉,細構圖出來了,還算是完美!經過連續二十幾天的精打細磨,每一天都會因料子的緣故對細構圖有細小的改動,通過不懈的努力和精心的製作,最終順利完成了這件作品。當作品完成後,心裡還是有些緊張,我首先用強光手電仔細觀察看那些細小的綹裂,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條細紋都找不到,最終總算出了件比較稱心如意的作品。作品,終於完成了!荷花的“荷”與“合”的音想通,同時荷花也是美好事物的象徵,千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中“鴛鴦戲水”指夫妻和睦相處,相親相愛的美好象徵,同時也是中國文學作品中純潔美好的愛情化身!通過這個作品的故事典故,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每一件作品都有它的生命,每一件作品都有屬於它們的故事。鑽石是四月的誕生石象徵著貞潔與純潔!石榴石,在歐洲的波西米亞石榴石博物館裡有一塊沉睡幾百年的紅色石榴石,她靜靜的向每個參觀者講述著烏露麗葉和歌德的動人愛情故事!月光石被成為戀人之石,在歐洲男人擁有紅寶石就能掌握夢寐以求的權利,女人擁有紅寶石就能得到永世不變的愛情!幾億年形成的玉石,吸日月之精華!乃大地之舍利!更能給人們帶來好運!好的愛情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要學會磨合,學會包容。


這件作品在2017年7月完成後,帶到上海參加二零一七年全國手工藝產業博覽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展!作品在展館中,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讚美!經過行業內專家的評審,獲得了全國國匠杯的最佳創意獎!

我很幸運,我從事這個我喜歡的行業,今生有緣與每塊石頭的相遇、與傳統文化的相遇、與宮廷派老藝人傳承人(幾位恩師)的相遇!與北派工藝的相遇!作為一個北派玉雕工藝的傳承人,不僅要把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文化傳承好,更要創新作品、代表時代的象徵,真正代表我們這一代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