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Songguoliu1984


現在語文越來越重要了,那麼怎麼學習呢?

今天一位家長跟我聊天,說道:“班主任告訴家長要讓孩子學習大語文,但是學完對考試幫助不大,怎麼辦?”

另外還有家長說道:“語文學習肯定不是靠什麼語感,一定是有方法的。”

那麼哪些方法對語文學習幫助較大呢?

今天小謝剛剛更新完《小學閱讀 從入門到滿分》,這是一套閱讀方法,我個人是這麼認為的,閱讀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閱讀好了,自然作文和知識面就會擴展開來。那麼閱讀學習哪些知識點呢?
學習大綱如下圖:


那麼該怎麼學習?我們要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我們主要看幾個部分:

一是看文章的人物是誰(寫人記事文):

注意人物描寫方法有哪些,一般是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為了讓大家好記憶,小謝老師編成一個口訣是:學好外語能讓女神心動。知道這些描寫方法之後,我們還有知道描寫方法的作用是什麼?

二是注意人物做的事情:

人物所做的事情主要為了表現人物的特徵,這個特徵是人物的精神(助人為樂)、品質(善良)、性格(膽小)等,注意對人物進行分析,有助於把握人物,同時也知道人物所做的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

三注意文章語言:

特別是修辭手法的運用,因為這一般會出現在大題中,問請你簡單說一下劃線句有什麼效果?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你判斷修辭和他們的作用了。此外還有就是詞語的含義或者句段的含義,這些都與語言和內容相關聯。

四注意順序、結構和線索:

看運用了是倒敘、插敘還是順敘;結構是總分還是分總;線索是物線還是情感線等。

五注意文章的寫作手法:

在文章內容的編排中,要特別注意寫作手法,例如:欲揚先抑、對比、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等。

六注意文章的表達方式:

我們都知道,表達方式有五個,分別是:說明、敘述、描寫、抒情和議論,同學們除了要知道外還要能判斷準確。

這套方法小謝剛剛更新,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可以私信小謝諮詢,同時關注小謝語文。


小謝大語文


語文其實和英語一樣,是一個日積月累,厚積薄發的科目,我當年高考語文是126分(滿分是150分),雖然不算是特別高,但也算是比較高的了,分享下我的小經驗,希望有用哦。

1. 打好基礎

在課堂上要能跟上老師的進度,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課堂上的內容,這個是最基本的。另外要學會用工具書,學語文最常用的就是字典了,有些字的讀音,在不同的詞語裡是不一樣的,比如給予發音是(ji yu),而不是(gei yu),這個就需要去查字典確認,要有較真的態度。

2. 多讀課外書

只瞭解課本上的知識,其實是遠遠不夠的,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現在孩子們的課外讀物太豐富了,比如經典的有《四大名著》等,國外的名著也有很多,比如《巴黎聖母院》,《基督山伯爵》,《老人與海》等。除了這些名著,還有一些適合輕閱讀的雜誌也可以的,比如我們那時候會讀《青年文摘》《意林》之類的。

3. 注意積累素材

在讀課外讀物時,可以將裡邊比較好的句子或者故事摘抄下來,然後背下來,或者是生活中比較能觸動你的事情或語言,都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比如如果在寫作文的時候可以引用《詩經》裡的幾句詩詞,或者引用下國外某些大文豪說過的驊,整體作文的水平立馬就上來啦。

4. 堅持寫作

筆頭是練出來的,一定要堅持寫,剛開始可以通過寫日記或者週記的形式,內容可長可短,主要是培養通過書寫來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文字總結能力。學語文是慢工出細活,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堅持下來,就會有收穫的。





小飛英語


不知道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個人經驗就是大量閱讀。這個閱讀不是現在買很多書,走馬觀花的讀,而是真正讀進心裡。

我是70後,雖然那時候家裡條件艱苦,真的是緊緊巴巴過日子,沒有電視機,手機,電腦,但我覺得我們那輩人比現在幸福多了。

沒有素質教育,沒有減負,卻也沒有那麼多作業,回家一會功夫就寫完。我讀的小學是縣城裡所謂最好的,班級一天到晚擠一堆老師來聽我們老師上課,儘管成績不咋滴,但是感覺上學真快樂。

現在學校開書法課老師壓根不教書法,我小時候書法課就是寫毛筆字,老師會用紅筆圈出寫得漂亮的字。有點跑題,我就是想說,課餘生活沒人管。大人們忙著賺錢根本顧不上小孩。

我小時候數學成績不行,經常挨老師揍,語文特好,尤其作文。經常被當範文在班裡讀,那時候大人哪有功夫來管你學習呢?所以語文成績好的根本原因就是大量閱讀。

我放學最愛乾的事就是看連環畫,小人書,那時候家和學校之間有個擺書攤的,一分錢看一本,我總是各種省錢去看書,經常看到天見黑了,一本書翻過來翻過去,看得津津有味,因為沒有錢,所以一次看一本,翻來覆去看,看過的故事我基本都能講出來,還講的繪聲繪色,。

回到家沒有電視,就看家裡的書,沾我奶奶的光,她是老大學生,家裡各種名著都有,我小學畢業前早已看完四大名著,還經常跟小夥伴披著被單,扮演林黛玉,現在想想笑死人了。我第一本三國演義看的是線裝的,排版是豎的,還有水滸傳,西遊記什麼,反正就是無聊就翻書,看多了慢慢就記住了,儘管不理解書裡那些深奧的道理,但是後來寫作文一肚子好詞句,拿來就用,作文自然高分。

說太多了,現在又教了二十多年語文,還是感覺大量高質量的閱讀能提高一個人各方面綜合素質。原來帶班我每週五會抽出一節課帶著學生看書,講故事。今年一年級,才開學沒多久,太忙太累,暫時還沒顧上,等後面學生進入狀態,我還會每週安排一節課給他們讀書。配圖是我上屆學生在科技館參觀,因為是自己學校的科技館,只要預約跟其他班不衝突就可以參觀。所以經常會獎勵學生,帶她們去玩,各種體驗。





一個愛狗狗的語文老師


學習語文,我從小學開始就喜歡語文。後來養了女兒也好語文,後做中學語文老師。我小時看報紙和故事會雜誌書小冊子挺多!用那亇舊紅旗刋物書貼滿了人家寫的精美開頭和結尾。那時叫精句,從議論文,抒情文到記敘文。寫人,寫境,論理人家是怎麼形容的。對於時事政治和思想,道德等各方面都要了解!後來有字典,詞典工具性的書也有會應用。理解課本文章須層層吃透一下就會背了。後來上中學,有的老師善成語,有的老師善抒情。只要喜歡上就學起來快!


_連軍


紙條君有一個朋友,中文系的。大三那年,他到雲南的鄉下去支教,教語文,帶的是一個二十多個人的小班。第一次上課的時候,紙條君的那位朋友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汗如雨下,染溼了衣襟。就在他準備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進入課程內容時,前排一個10歲左右的女生突然舉高了右手,並用雙眼審視著他,似乎要把他看穿。


朋友先是愣了一下,隨後,為了展示出自己“廣開言路、從諫如流”的風度,他還是很禮貌地請她站起來說出自己的問題。


小女孩絲毫不客氣,一站起來便直搗黃龍,問出了一個“亞里士多德”式的問題——“老師,請問語文是什麼?”



語文是什麼?

紙條君的朋友在中山大學中文系埋頭苦讀了三年,在各大公立學校與教育機構試講不下百遍,但就是沒思考過這麼本質的問題。面對著眼前氣勢洶洶的小女生,朋友擺擺手,示意她先坐下。隨後,朋友義正辭嚴地對著全班同學說道:“語文是什麼?有誰能回答一下剛剛這位同學提出的這個問題嗎?”隨後冷場30秒。朋友清清嗓子,硬著頭皮繼續說道:“沒有的話,請每一位同學回去之後都好好思考一下,我會在下一次課公佈答案!”所幸,終於逃過了一劫,未被現場打臉。


當天晚上,朋友呆呆地坐在學校的操場上。雲南的鄉下,簡直就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圓月高懸,空氣清新,涼風習習。只可惜,他沒有心思玩味身邊的詩意美景。他在苦苦思索“語文是什麼?”百思不得其解之後,他撥通了那個人的電話……


“語言”和“文字”

語文是什麼?紙條君想,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語言最小的單位——“字”說起。


因為“語文”就是“語言”和“文字”,而眾所周知,語言和文字最小的單位就是“字”,“字”組成了“詞”,“詞”組成了“詞組”,“詞組”組成了“句”,“句”組成了“段”,“段”組成了“層”,“層”組成了“篇”,“篇”組成了“卷”。當然,我們小初高階段的語文課程,還不涉及對整“卷”書的研究。我們的中小學時代,學習研究的最大篇幅,也不過是“篇”。


“篇”以下的“字”、“詞”、“句”、“段”都是“基礎”板塊的內容。


“字”就包括“字音”、“字形”;“詞”就包括“詞語”、“成語”;“句”就包括句子的語法——病句、也包括句子的修辭、句式轉換……“段”就包括段中句子的排序。


以上基本就是語文學科在“基礎”板塊,所要掌握,所要考察的內容。


基礎板塊,就是“語文”二字中的“語”,即語言基礎和文字能力。這一部分,大概相當於古人所謂的“小學”。(說到這裡,小可愛們知道古人所謂的“小學”與“大學”分別指什麼嗎?歡迎在評論區探討哦~)


閱讀是一個“拆解”的過程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字成文,則言出為論。“基礎板塊”之後,是“閱讀”板塊。基礎板塊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僅僅是“識記”。而閱讀板塊,則要考察一個學生對一整“篇”的文章的解剖與分析能力。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樣以及從哪些角度對一篇文章進行解析呢?


主要還是我們經常提起的那四個角度,即文章的“內容”、“立意”、“結構”與“語言”。展開來說,對文章“內容”方面的解析,就包括“概括文章內容”、“梳理故事的情節”……對文章“立意”方面的解析,就包括“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談談自己受到的啟發”……對文章“結構”方面的解析,包括“分析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文章標題的作用”、“分析文章的謀篇佈局方式”……對文章“語言”方面的解析,就包括“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句子”、“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句子”、“從表達方式的角度賞析句子”、“談談某個詞的含義”、“談談某個句子的含義”……


以上紙條君所列舉的各個具體的分析角度,正是語文閱讀中常考的題型。(小可愛日常鑑賞其他小可愛文段創作的時候也可以從這幾個角度出發哦~)在這裡,我們應該也能開始明白:考試中做閱讀題的意義。語文試卷中的閱讀題,並不是教育部門為了難為你而設置的,而是強迫你從各個角度入手,將一篇文章徹底地掰開了,揉碎了,嚼爛了……只有這樣,你才能將文章的精華吸收進自己的靈魂之中。


那現在問題又來了:請問我們為什麼要將他人文章中的精華吸收進自己的靈魂之中呢?這就是接下來紙條君要在“作文”板塊中講述的內容了。


作文是“建”出來的

“閱讀”是關於怎麼“解析”一篇文章的,而“作文”則是關於怎麼“建設”一篇文章的。“閱讀”與“作文”,一個負責“解構”,一個負責“建構”,一體兩面,不破不立!


那我們應該怎麼建設一篇文章呢?同樣涉及到四個角度——“內容”、“立意”、“結構”、“語言”。此時敏銳的你可能已經發現了:“閱讀”其實就是“寫作”的鋪墊!解讀別人的文章,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讓你自己也寫出一手好文章!這就跟學畫畫、學攝影一樣。試想達芬奇、畢加索們剛學畫畫的時候,是一上來就開始畫的嗎?當然不是啊!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他們必須先看別人畫的好的畫,並在看畫的過程中竭力揣摩別人的立意、構圖、線條、色彩……看畫一萬張之後,才能開始畫。蘇東坡之言“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呀!


所以,做閱讀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揣摩作者的構思、立意、技巧、表達方式……然後,你就“照葫蘆畫瓢”,把學到的東西在自己的作文中再展示一遍。學術的樂趣,正在於此!



好了,我們說回“作文”。先來說說作文的“內容”,作文的“內容”也就是作文的“選材”。在“閱讀”中,你概括別人的文章的內容時,需要遵循“六要素”法,在“作文”中,你也同樣要用“六要素”法給出你自己的素材。這一點,我們會在往後的作文技巧專題中,展開來具體談。


然後是作文的“立意”,在“閱讀”中,你需要去把握別人文章的“立意”,也就是別人文章的“中心主旨”。而在“作文”中,你也需要去給出自己文章的“立意”,也就是自己文章的“中心主旨”。所謂的“立意”,就是要求你用最簡短的話寫出你要在文章中表達的情感,或你要在文章中講述的道理。


然後是文章的結構,從根本來講,文章的結構不在乎四種——“並列”、“遞進”、“對比”、“內嵌”,

而這四種根本結構互相排列組合,又可以衍生出無數種新的結構。“閱讀”時要求你去解析別人文章的結構,解析完了,你就可以把別人文章的“結構”直接拿過來,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喬布斯說,在抄襲“結構”和“靈感”上,我們向來是厚顏無恥的。


最後是作文的“語言”,“語言”在一定程度上是要靠天賦的,有的人天生就伶牙俐齒,有的人天生就木訥寡言。然而,“天賦”只能決定你的起點,不能決定你的終點。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礪練,來讓自己的行文語言在原來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至於怎麼礪練,我們以後再開個專題,寫篇文章專門來講。


以上就語文的“基礎”、“閱讀”和“寫作”這三大板塊稍微地梳理了一下基本框架。其中的每一個板塊,板塊中的每一個小點,展開了講都是一篇長長的文章。我們以後也許會寫文章專門來論述這些“點”。


以上內容首發於作文紙條App(詳見9月2日的長紙條),你不去下載,就錯過幾個億啦~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快點個贊吧~紙條君期待你們的點贊呀~

~٩(๑>◡


作文紙條App


一直以來語文都比較拿得出手,也教過初中的語文,孩子們中考語文成績也比較好,所以決定來回答一下:

1.就我自身來說,我從小床頭就放有很多童話故事書,每天晚上一定要看很多篇,然後書中有插畫,所以場景性就很強,我經常做夢夢見裡面的王子和公主;我特別喜歡仿寫,以前家中買了音響,天天放歌,我就把歌詞抄下來,按著旋律,押韻填詞,然後上課都哼得很起勁;仿寫能力突飛猛漲是在小學三年級,作文的啟蒙階段,那時候每週老師會佈置一個主題,我們就回去翻看同步作文,然後仿寫一篇,沒想到自己還得表揚了!由此,我在語文的道路上越來越順利。初中大家最怕的是古文,我喜歡看宮廷劇,也很喜歡鑽研一下古代的生活,當時我們班學霸看《資治通鑑》,我真的看不懂那些,然後自己買了本《古文觀止》不完整版的,自己還看得津津有味!後來雜誌興起,《讀者》、《青年文摘》、《愛格》、《故事匯》這些書擁入學校,我是住校生,每晚的最後一節晚自習就拿來看書,太有感覺了!我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所以語文的提升,其實是一個長遠的目標,它需要我們定期性的看文章、寫文章、悟文章,去感受文章的內涵,時代的背景以及人物的心理,共情能力要非常強!我的共情能力來源於我學藝術,我覺得戲劇、表演這些是最能讓人獲取內心感知的!

2.就我所教的學生來說,現在學校的語文大多還停留在我死記硬背上,反而一些校外機構在語文上做得很好:學一篇文章要讓孩子知道一個作者,要讓孩子感知一個時代背景,要讓孩子在心裡過一遍別人的生活,這個才是語文課應該有的樣子!孩子看書,鼓勵多看雜書,篇章精短,意蘊豐富,要鼓勵孩子寫字或者隨筆,最好能一起溝通這些!

現在的教育更考驗父母了😄


小蝶聊情感


⭐️要語文成績好,平時積累+考試技巧兩方面都只要有的,上次講過語文的平時積累的內容。絕對不是單純的看看看,背背背。一共分四個方面:

📖首先,語文肯定是重在閱讀,但是怎麼讀還是很有講究的。

閱讀分兩種:泛讀和精讀。沒有哪一種更好,兩種的作用不太一樣,所以在日常生活的積累中,你可以讓孩子用他喜歡的方法來閱讀,只要他能安靜下來讀書那就個很好的開端,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從這第一步開始的。

很多人也提到背誦古詩詞和古文,還有名言名語,如果小朋友喜歡當然完全可以,但是不喜歡的小朋友強迫他去背是不是好呢,又或者家長是不是應該在這個枯燥乏味的背誦過程中起到一些什麼小的作用呢?

比如可以用一起來背,用遊戲,用猜謎等等的方法,直到孩子不再排斥背誦這件事情,再開始背也完全來得及。因為不帶入情緒的揹我自己最有體會,小時候記憶好,幾百首唐詩隨便背,結果呢除了當時的語文成績很不錯以外沒有看到另外任何人的好處,對於語文素養也沒有任何提高,關鍵不久當不再需要的時候就忘了。所以我認為單純的背詩詞和優美的文章還不如經常和孩子聊聊不同詩詞的內容以及意境,讓孩子用他自己感受的來詮釋詩文。

💬第二,就是說,要讓孩子肯開口說,學會表達,家長們一定要學會傾聽,並且多提問。讓孩子有機會用學到的看到的語句多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來,並且給孩子正面反饋,比如你用這樣詞的形容這件事讓我感到驚喜等等。也可以提一些小要求,如你讀的這本書講了什麼呀,你能說給我聽聽嗎?用這種方式讓孩子學會用自己的語言組織和表達準去的意思。

👂第三:關於聽,我覺得也很重要,找一些發音標準,情緒飽滿的朗讀內容給孩子聽,或者一些生動活潑的故事等等,都可以進一步鍛鍊孩子的表達和發音,也從另一個層面幫助孩子去說,去表達。

✍️最後就是寫,一開始當然是練字,練字的作用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之後可以寫寫日記,再後面就是寫寫小文等等,循序漸進的寫,但是不要停下來。

我想從這個四方面這樣每天一點點的積累,一定會對語文有著很好的幫助。

然後再來看看考試怎麼辦?

考試的時候如果平時積累的東西越多一定越有用,但是其實有些內容會和考試的內容有衝突的部分,那麼考試的時候目的是為了得分,所以著眼點就要放在如何的分上了。這個時候有幾個關鍵點:

1⃣️審題明確,運用理解能力找到問題的最關鍵的點,直接吧關鍵性的答案先寫完有空再寫你的長篇大論

2⃣️ 尋找的得分點,不管是什麼題型因為要批分數所以肯定會有相應的得分點,要明確題目的得分點很重要。

3⃣️合理分配時間,從有作文開始,語文的每次考試一般會有作文,而作文需要有足夠的時間構思,平時是積累文采但是考試就是構思框架了。審題立意段落大意等等,在寫作前都要思考明確,這就需要你預留足夠的時間,所以在做語文卷子的時候時間分配分配非常重要。

4⃣️該背的還是要背,考試的時候有些題目是可以發揮的但是有些還是要靠背,特別是語文,這個要求在考前把語文重點內容要背熟。

如果平時語文已經積累足夠的孩子,加上一點點語文考試小技巧就一定能考高分


辣媽營養師VIVIAN


我的語文從小學到高中畢業,一直都比較好,簡要分享我的方法。

首先:必背內容不能偷工減料

我認為關於語文的學習,首先要課本上需要背誦的全部都背熟了。

很多人覺得背書就是噼裡啪啦不停的讀,實際上,這樣會讓自己失去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你背書就成了一種負擔。

語文的背誦最重要的是理解語境,讀書的時候能夠體會讀者寫文章時的那種感覺,然後有感情的進行讀書背誦。這是最高效的。


然而其他人都覺得,這樣背書實在是太慢了,因為你讀的很慢。

實際上當你理解了語境之後,讀書效率反而很高,而且不容易忘記。

語文的默寫部分,我基本上是不丟分的,除非我確實沒背過那段內容。

語文上最容易拿分的就是文言文,文言文這部分一定要跟著老師的步驟走,讓你閱讀文章的時候,遇到不會的先跳過去,或者猜測它的意思,等到全篇理解完之後,一個一個地查字詞含義,必須老實地按照安排。


你在查詞的過程中,不能僅僅把字詞含義抄在卷子上,而應該查一個背一個,可以只記重要的意思,其他無關緊要的意思可以忽略。

其次:多讀課外書

光光了解課內課文還遠遠不夠,這些內容很少能夠為你提供寫作素材,語文作文要是拿不了高分,整體也別想考高分。

遣詞造句的能力和你閱讀的課外書數量掛鉤。

當然這裡的讀書隨便讀,而應該讀一些有深度的文章,消遣類的娛樂性雜誌不能算是讀書。

最後:語文的閱讀理解部分記套路

這一點是大家最不願意乾的,你必須要有一本關於語文的知識彙編,或者你有記載很詳細的閱讀理解答題方法。

這些方法都是套路,學語文感覺像是很活的,其實閱讀理解這一部分,還是比較死的,基本上就是套公式一樣。


比如說分析論述文的寫作思路,就是首先…其次…然後…最後。文中某個字的理解,就是寫出它的本意是什麼、在文中語境的意思是什麼。

古詩、文言文和閱讀理解,都有套路可循,具體可以參見相關的知識彙編和文言文詞典。

語文的選擇題要看大家平時的積累了,這沒辦法教,因為每次考的內容都不一樣,但是其他的題目,都可以通過背誦套路和大量閱讀背誦來提高。


菜鳥微成長


漢語同其他語言文學一樣,要想精通,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積累。

所謂語言文學就是用準確精簡的語言表達出某一件事或某種情感,這一切需要很高的語言功底,素材的積累是很重要的。

素材並不單指從課本中學到的知識,還有從課外書中所看到的,各種故事,優美語錄,哲學等都可以看成是素材,可以隨自己的年齡去挑選合適的書籍,當積累的東西夠多,才能有話可說。另外,對於生活中的種種,我們也不能忽視,仔細觀察這個世界,也許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確同樣可以折射出一些有意義的東西。

對於語文考試,大概由三部分組成,寫作、閱讀、文言文,對於這三者的難度,各有看法不盡相同。

其實個人認為考試中的寫作並不難,它只是一種應試文,老師也並不會仔細閱讀,並不會要求寫的非常有內涵,大致做到以下幾點即可:

1、觀點明確。首先你要明確點明自己的觀點,並在文章中重複多次申明,讓老師一目瞭然,知道你的文章沒有跑題。

2、語句通順。這是基本,語句不通,那當然一切都沒有啥好說。

3、結構清晰。採用總分總模式是最常用的結構,簡介明瞭,開篇點題,中間分析,結尾呼應。

其實總的來說還是重在積累,心中有數,才能有話可說。


用戶95104271989


語文不是一個速成的科目,它更是一種積累的過程,所以基礎紮實很重要!

1、熟練使用拼音

我的孩子都讀高中了,拼音還那麼重要麼?

我的孩子都讀初中了,拼音還那麼重要 麼?

我的孩子雖然上小學,拼音已經很熟練了!

請家長不要過分自信,你的孩子拼音的水平可能遠不如你想象中的過硬。

對於所有年段的孩子來講,課本中的生字及生僻字的數量,往往由於拼音不過硬會導致記不住,讀不準,直接影響孩子學習課本或者朗讀背誦的連貫性。

常見的例如,聲母韻母發音不準確,聲調讀不準。

作為認字的基礎,家長關注孩子的拼音能力,這一點非常重要。

2、朗讀的能力

學會大聲朗讀,朗讀不是課上老師提問,也沒有老師把朗讀作為作業留給學生和家長,但是作為家長,在日常的家庭教育環節中一定注重孩子朗讀能力的培養,朗讀除了會鍛鍊孩子開口講話能力及自信以外,可以幫助孩子對課文的理解。一篇文章,看十遍,不如大聲朗讀五遍理解的深刻。

3、海量的閱讀

現在的語文應試,不單單考課本的內容,海量的閱讀能豐富學生知識的儲備,尤其是大學前讀書階段,包括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生,儘管每個孩子都有仔細喜歡閱讀的方向,但是作為家長一定儘可能讓學生接觸更多不同類型的書籍,只有接觸的多,知識面才會均衡。我們希望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的孩子對什麼都感興趣,對什麼都想了解。

4、多思考

家長適當的提出問題,為孩子營造思考的空間。例如家庭關係,人生規劃,家長在工作終於到的瓶頸,針對身邊某些事情提出來共同探討等等,引發學生思考的動作要貫穿家庭生活始終,讓孩子習慣思考,懂得思考做出判斷,這個能力培養越早,您的孩子獨立性和抗挫折能力就越強。而且也會變得自信。

5、背誦和默寫的能力

背誦和默寫是能力的體現,也是孩子記憶力訓練最好的方法。有的家長說了,我的孩子背不下來。您放心,不是背不下來,是根本沒去背。如果我們把學生的背誦和默寫比作一種能力或一種習慣的話,首先,我們作為家長要知道培養一種能力或者一種習慣不是朝夕瞬間的事情,從易到難,從淺到深,每天堅持,點滴的進步,讓學生慢慢體會到熟練背誦和默寫給他帶來的進步,掌握背誦和默寫的能力對他學習語文本身甚至其他學科乃至在日常生活中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得語文者的天下”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語文作為所有學科基礎的重要性。因為語文會構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所以不要因為孩子小,就忽視了語文的重要性,高年級遇到問題在解決就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