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控方證人》:這個波瀾迭起的懸疑故事背後仍是一個愛情悲劇

美國電影《控方證人》是由著名導演比利·懷爾德執導的一部經典懸疑影片,它改編自英國著名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短篇小說——對,就是那位寫了《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謀殺案》、塑造了與福爾摩斯齊名的可愛大偵探波洛形象的推理文學女王。

這部上映於1957年的黑白影片,至今在豆瓣上仍保持著9.6的高分,而且其內容情節、演員表現、拍攝手法均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併為後來的許多懸疑作品所借鑑。

9.6《控方證人》:這個波瀾迭起的懸疑故事背後仍是一個愛情悲劇

作為一部經典的電影作品,《控方證人》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如尖酸刻薄、桀驁狡猾卻充滿正義感、威望極高的辯方律師威爾弗裡德爵士,認真負責、無微不至又話多貼心的護士小姐,英俊堅定、擅長偽裝、始亂終棄的被告男主沃爾……

其中最耐人尋味的人物還是非女主角莫屬,也就是影片名所指的“控方證人”——被告的妻子克里斯汀。

故事開始於威爾弗裡德爵士倫敦的家中,男主角沃爾——一起謀殺案嫌疑人——攜律師登門拜訪,請求爵士——這位著名的刑辯律師出馬為自己辯護。

而作為電影的女主角,克里斯汀隨後才登門,而她的出現可謂姍姍來遲,甚至有些猝不及防。

在這部全長兩小時的電影中,女主角足足拖到40分鐘左右才出場。男主——她的丈夫都離開了,男配爵士和女配護士都準備上樓休息了,觀眾大概也都準備迎接第二天的劇情了——而就在這時女主身著套裝,頭戴小禮帽,髮型整齊,表情冷漠,優雅而得體地出現了。


9.6《控方證人》:這個波瀾迭起的懸疑故事背後仍是一個愛情悲劇

並且她的登場可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一登場令劇中人物和觀眾都眼前一亮,又為之一振。

當時,爵士正擔心她作為被告的妻子,得知丈夫可能被判為殺人兇手後會不會失控或暈厥,甚至貼心地讓管家為她準備嗅鹽、紙巾和白蘭地。

話音未落,一句冷靜的“我想那些都派不上用場”,克里斯汀的聲音從畫面外傳來,順著爵士和管家的目光,鏡頭終於落在她身上。

接著她又說出了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我從不暈厥,因為我不確定自己倒下的姿勢是否優雅;我從不用嗅鹽,因為它會使我的眼睛腫起來。”

這種“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出場,在中國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紅樓夢》裡的王熙鳳。東西相較,克里斯汀也有著和王熙鳳相似的強大氣場,但又迥然不同:王熙鳳是熱情爽朗的“鳳辣子”,而克里斯汀則如她所說的這兩句話一般,優雅冷靜,冷若冰霜。

9.6《控方證人》:這個波瀾迭起的懸疑故事背後仍是一個愛情悲劇

雖然登場姍姍來遲,但作為女主角,克莉絲汀出場後電影的劇情便開始撲朔迷離,高潮迭起,峰迴路轉,直到劇終。

在電影中克里斯汀作為“控方證人”,逆向思維,利用人的特殊心理,出奇制勝,以不同尋常的智慧解救了作為犯罪嫌疑人的丈夫。

雖然,從法理上講,她的做法涉嫌利用了庭審規則和法律漏洞,為明知有罪的丈夫開脫罪行;但從人性和藝術的角度,卻不能否認,她的確是個極富魅力的“出眾的女人”。

首先,她優雅美麗,冷靜從容,深愛的丈夫被指控為殺人兇手時,她無比鎮定,並在背後籌劃為丈夫脫罪;她有勇有謀,聰慧深情,從爵士的話中得知,自己如果作為辯方證人難以使證詞可信,於是決定作為指控丈夫的控方證人出庭作證,並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感情出軌、陷害丈夫的惡毒的妻子,使得陪審團厭惡、質疑自己,轉而同情相信丈夫。

可以說,不論生活中還是文藝作品中,甘願為愛犧牲的女子或許不少,但同時又如此冷靜有謀的女子就是鳳毛鱗角了。

另外,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堅決果斷、敢愛敢恨,在得知丈夫早已不愛她而只是利用她的時候,在看清丈夫可鄙的真實面目之後,她毫不猶豫地選擇“處決”(出自爵士的評論)了這個“渣男”。

9.6《控方證人》:這個波瀾迭起的懸疑故事背後仍是一個愛情悲劇

這讓我想起了希臘神話中美狄亞的故事。美狄亞是一位生活在海島上的會法術的公主,愛上了來島上尋找金羊毛的王子伊阿宋,她幫助伊阿宋獲取了金羊毛,併為了他眾叛親離,義無反顧地追隨他逃離了故土。可是,後來伊阿宋移情別戀,美狄亞痛恨之下,竟殺死了兩個親生骨肉和伊阿宋的情人,然後獨自逃離,只留下伊阿宋抑鬱而終。

這種為愛瘋狂、為愛敢於付出一切以及發現為愛錯付時的果決剛烈,兩人還真有幾分相似。

其實,在中國文學作品中,尤其武俠小說中,也有不少類似的人物,她們往往都有一段為情所傷的經歷,然後就性情大變,瘋狂復仇,甚至殃及無辜,成為世人口中的“大魔頭”。

追根究底,都是愛情惹的禍,就像女魔頭李莫愁經常吟誦的那句詩:“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9.6《控方證人》:這個波瀾迭起的懸疑故事背後仍是一個愛情悲劇

還有《詩經·氓》中那位看清了男子反覆無常、無情無義的面目之後,斷然離去的剛烈女子,她悲憤地控訴: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她決絕地斷離: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她們不再是“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弱者”的卑微註腳,而是敢於反抗的悲壯的強者。

行筆至此,我不禁又想起了《漢樂府》中的那首《有所思》: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

詩中摧燒的當然是男方贈與女方的玳帽髮簪等信物,而電影中克里斯汀則是直接殺死了原本有罪、自己犧牲名譽、揹負指責和罵名才換回自由的丈夫;但這樣的堅定決絕卻是如出一轍。

9.6《控方證人》:這個波瀾迭起的懸疑故事背後仍是一個愛情悲劇

從某種意義上講,克里斯汀的愛情是偉大的,雖然並不值得提倡;甚至,她的做法也並不違背西方的人性觀和法律規範——據說有些西方國家已經廢除了親人之間的包庇罪,他們認為不應該違揹人性讓親人之間互相出賣,這一點與中國人一向提倡的“大義滅親”是明顯不同的。

克里斯汀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其絕妙之處還有很多,比如她在法庭上的證詞中沒有一句假話,除了那句“我從沒愛過他”。也就是說,即使明知她的目的是作假證,開脫罪犯,你也抓不住她的把柄。


還有,克里斯汀從頭到尾幾乎一直保持著冷若冰霜、不為所動的鎮定表情,無論劇情怎樣轉折突變,她始終保持著一貫的優雅從容。回憶與丈夫初識,她拉手風琴唱歌,被一群無恥軍官扯破褲子露出大腿時,她表情從容;丈夫弄塌了她房子的天花板,她表情從容;庭審結束後,她被眾人推搡痛斥,她表情從容;甚至一邊優雅地整理被扯爛的衣領與頭髮,拿出鏡子補口紅,一邊平板無波地感慨:“為什麼你們這個國家的人這麼容易情緒激動?”

她的優雅冷靜只崩了兩次:一次是丈夫脫罪後,她難掩興奮與激動,撲上去與丈夫相擁;另一次是得知丈夫背叛了自己,她懇求丈夫不要離開,未果,處決了丈夫。

這兩次失控是她冷若冰霜的表象下內心真情的流露,一次是大喜,一次是大悲;一次是喜出望外,一次是悲傷絕望。

克里斯汀是一個非常聰明、果敢、冷靜的女性,這一點是大多數女性都缺少的一種特質。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並敢於也善於用行動去達到目的。為了愛情,她敢於利用規則和犧牲自我名譽以保丈夫平安;等明白遭到丈夫背叛,她又敢於親手處決這個殺人犯和騙子,同時也是傷害欺騙自己感情的人。


9.6《控方證人》:這個波瀾迭起的懸疑故事背後仍是一個愛情悲劇


在處決丈夫之後,被警察帶走的克里斯汀回望了爵士一眼,這時她的表情又恢復了平靜與堅定,她並不後悔也無所畏懼,這正是她最與眾不同、最富魅力的特質。因此爵士評價她道:“出眾的女人。”

這句簡明扼要的精闢評價,說出了觀影者的心聲。這個波瀾迭起的懸疑驚悚故事,背後仍然是一個女人為愛瘋狂的愛情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