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剧情夸张?编剧六六:其实都懒得反驳

2009年,一部《蜗居》因为直面中国百姓最敏感的“房子”问题,令编剧六六一举成名;2017年,因为耀客老总吕超一句“2019年就是《蜗居》播出十年了。这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你不觉得应该回顾一下吗?”六六决定写《卖房子的女人》。

如今,这部剧更名《安家》开播,六六的“毒舌”功夫,长在观众的笑点、槽点和焦虑之上的情节,使得播出5天,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收视率双台破2、腾讯全网播放量破4亿,创近三年中国电视剧开播收视新纪录。

《安家》剧情夸张?编剧六六:其实都懒得反驳

《安家》的高关注度,自然如六六所说,“中国人啊,对买房这个事儿特别的有执念,认为我拥有了,我就有了家。所以中国人在房产上发生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每一家都有一本自己的经。写这样的故事,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缺话题、不缺题材。” #孙俪人设不讨喜?

又不是人民币,为什么要让所有人喜欢?

北青报:房似锦这个人物实在不“讨喜”,不仅冷脸职业装扮相拒人千里,而且卖房子时套路满满。作为编剧,您怎么看?

六六:我就很好奇,为什么一定要希望演员讨喜?她又不是人民币。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形象,也不是为了讨好所有的人而活着,总要有自己的喜好和个性。我觉得房似锦她压根儿就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吗?她只对给她发钱的人笑。

《安家》剧情夸张?编剧六六:其实都懒得反驳

北青报:就房似锦的人设,前期跟孙俪有没有展开讨论并进行调整?

六六:我看见孙俪以后就明白,“头部”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有道理的。我见到的孙俪有两个特点:第一她非常尊重专有技术人员,我就是那个专有技术人员;第二是她的准备工作特别细腻。当对剧本有疑问的时候,她不是来质疑我让我把它改掉,而是问我这个人物的这个行为方式从哪里来的。她做功课很仔细。

北青报:罗晋扮演的男主角“徐姑姑”有原型吗? 秉承这样“佛系”价值观的中介从业者,在当下是否有理想化的成分?

六六:徐姑姑是有原型的,真的叫徐姑姑,所有的员工都喊他姑姑,但他是个男人。我一采访所有的人都推荐说一定要见见徐姑姑,人气很高。我后来见到,真的很喜欢他:第一他坦诚,从来不避讳经历过挫折和行业内的问题;第二他很有思想。他现在已是管理者,不在一线做业务。

《安家》剧情夸张?编剧六六:其实都懒得反驳

北青报:看过剧后,您对罗晋和孙俪的表演有什么评价?

六六:说句实话啊,刚开始接这部戏的时候,我对男女主角都不满意。因为原型人物的样子跟他俩差别都挺大。孙俪的原型只有24岁,考虑到孙俪嘛,我就把年龄拔高了几年,局部行为方式作了调整。罗晋当时是我最担心的。毕竟,生活剧有点虚假就会被无限放大,观众就很出戏。成片出来,罗晋太出乎意料了,我没有想到罗晋这么会演戏。

#《安家》剧情虚构夸张?

六六:其实都懒得反驳

北青报:虽然都是写房子,跟《蜗居》最大不同的是,《安家》的切入点是房产中介,本质上是一部行业剧。在创作前期如何做了解?

六六:无论是全国连锁大店,还是存活得不错的地方小店,我都做了采访,了解他们的生存之道。你们现在看到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人物呢,我可能是把十个八个人的精华放在一个人身上。比方说像房似锦这样的一个人物,她的原型有个小姑娘,但是她背后集结了五六个店长的故事。所以她是一个冲突的极致。

《安家》剧情夸张?编剧六六:其实都懒得反驳

北青报:不少观众对剧中的买卖房产案例有质疑,比如宫蓓蓓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被房似锦一通“诗与远方”的忽悠竟买下十年无人问津、只不过重新装修下的“过道房”?。

六六:很多观众提的这些问题,认为我们虚构夸张,我其实都懒得反驳。因为绝大多数人一生只购一次房两次房,像我这样能够花十个月的时间去采访上千套房购买的人是微乎其微的。你没有遇到不代表现实生活中没有。他们质疑中介装修房然后再出去卖,觉得这怎么可能。实际上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太多太多了。

像宫蓓蓓,以她和她老公工作的忙碌程度,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去完成一套屋子的装修。如果有一套现成的装好的,又特别符合你心意的屋子,价钱还在你的预算之内,你买还是不买?!业内人士给了非常专业的解读,说像这种装修,业内叫“凤变冰”,就是“凤姐变范冰冰”,说中介行业里面很厉害的人敢做这样的事情,我认为房似锦这样的人物,是绝对担得起这样一个工作的。

《安家》剧情夸张?编剧六六:其实都懒得反驳

​《安家》比《蜗居》温暖?

六六:《安家》里也有很多尖刻

北青报:从《蜗居》到《安家》,房子从敏感的社会资源变成了有温度的安身之所,怎样解释这种变化?

六六:在《蜗居》里,我也没有觉得房子是社会资源啊。它也是家,承载了海萍想和孩子团聚的希望。一切故事的来源,也就是源于人们只想在一个大城市里有一个小小的自己的安居的地方。这个愿望并不过分,她也不知道蝴蝶扇扇翅膀后面会有这么大动静吧。至于《安家》,其实也不像观众说的那么温暖,其中也有很多尖刻。

北青报:您觉得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难度加大了吗?

六六:心中有滑板,处处都是滑雪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