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古代城門都是往裡開?往外開,敵人攻城時不是更難撞開嗎?

在看有些電視劇的時候,古代城門看上去都好像往內開。可是如果往外開的話,攻城時攻擊方就只能拉門而不是推門了,這樣難度就會上升好多,而且衝車的效率也會降低,對守方有利。那為什麼守方不把城門往外開呢?

如果是因為有利於防禦的話不是應該朝外開更好麼,因為我看到進攻時多是對城牆進行撞擊的這樣來說不是對外開的話比較不容易被撞開麼?

為啥古代城門都是往裡開?往外開,敵人攻城時不是更難撞開嗎?


城門

其實門往那邊開並不是攻守上的考慮,因為古代的門大都是木質的,攻城時都是直接把門撞爛。

考慮的只是空間和安全的問題,因為古代的城門大都在城牆的門洞中安置,往離開門就靠著牆,如果往外開就不能靠牆,會佔用城門口很大的空間。

而古代民居的門是安全的考慮,你自己想想,開門時如果往外開的話,門的接口肯定也要安在外邊,那樣的話,人從外面就可以把門卸下。

不過如果非要講攻守的話,還是朝裡開更安全點。

為啥古代城門都是往裡開?往外開,敵人攻城時不是更難撞開嗎?


攻城

你們再想想,假如城門往外開的話,一旦有人從外面衝進來想要關門就來不及了,多少都會放人進來的,而且士兵必須出了城才能關上門,這樣就很危險。

門口是越關越小,往外開的門關起來時候是小的口子對外面,成倒漏斗,只要進去一個人就很難防,因為越進裡面場地越寬,想要阻攔人也就越難,費的人力也就越多;如果門向裡開就沒有這種顧慮,成正漏斗形的門口只要一個人站在小縫隙前,進一個敵人就砍翻一個,多省時省力。

為啥古代城門都是往裡開?往外開,敵人攻城時不是更難撞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