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把照片拍成詩?

柳侍墨


一、意境。在我剛接觸攝影的時候,有一位老師就要求我們按照唐詩去拍,因為許多唐詩閉起眼睛吟誦詩就是一幅國畫。那時他就要求我們到室外取景拍出這種詩的感覺,看誰拍的好 ,這可能就是一種好的練習方式。

二、思考。有一些事是促進人們思考的,這就有點像我們的紀實攝影。取一些作品元素的組合,從而形成一種對比或者暗示,這也不失為一種詩意。

三、情緒。人們總說少女情懷總是詩,其實這裡說的就是一種情緒,拍攝人像為什麼吸引人?就是人們會有千變萬化的情緒,鏡頭定格了這一刻,就會引起大家的共鳴。拍攝這種人相片,的佈景和情緒引導很重要,當然後期工作也十分重要。



光影如詩


怎麼把照片拍成詩?

答:這個問題提的很好,非常值得人們去認真的思考,可以成立一個攝影門類,把這類攝影命名為“詩意攝影”,這是一個高難度的攝影門類,它必須要有清晰明確的的主題

把照片拍成詩,先要知道照片與詩有哪些共性。詩的本質是什麼,攝影的本質是什麼。攝影有哪些表現方法,詩有哪些表現方法,詩與攝影可以在哪裡交集

  1. 詩言志,詩是用以表達思想情感的載體。攝影(照片)是把視覺影像記錄下來的方法,也是作者用以表達自己想法,意識的載體

  2. 詩分婉約派與豪放派,詩的特點是圧韻,朗朗上口,抑揚頓錯,尤其豪放派詩歌,有一種內在的張力,應力。這種張力類似於“勢”也就是能量。很像京劇中的唱腔,拉到一個位置,下一步的發展是水到渠成一樣,就像把大石頭運到山頂,輕輕一推就勢不可擋的滾落下來


  3. 要把照片拍成詩,就要使照片有這種張力。詩與照片分屬不同的領域,所以這兩者的結合,需要聰慧的頭腦。需要有發現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聯想能力,創新能力,需要對攝影元素的深刻理解,需要精湛的攝影技術,需要攝影以外其它藝術的修練

  4. 詩是流動的,照片是固定的。攝影可以表達整段詩歌的意境,也可以表達某一句詩歌的意境

  5. 詩的表達元素是圧韻的字音和語意,照片的表達元素是光影,線條,色塊,疏密,對比,銳度,透視,角度,機位,等等。按理說,攝影應該可以比詩更好的表達意境
  6. 有畫意攝影,也可以成立一個門派,叫詩意攝影
  7. 詩意攝影可以是拍攝前先有主題和規劃,後選擇恰當的攝影內容。也可以先拍攝,再賦以詩意,這是最考驗作者能力的方式,因為需要有大量的詩詞記憶和想象力,跨領域的知識結構
  8. 詩意攝影也可以分為婉約派與豪放派
  9. 詩意攝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詩意,比如:可以用構圖,可以用透視,可以用色彩,可以用對比,可以用襯托。也可以用人物的表情,動作,擺姿等等
  10. 詩意攝影雖然可以作的很好,但是也需要在圖面上或畫面外註釋上相對應的詩句,因為你用的詩句,觀眾不一定知道,不一定能聯想到。你的點破可以直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1. 因為古典詩詞的時代性,所以詩意攝影要是拍攝人像,最好著漢服


......入宮見嫉,娥眉不肯讓人......

......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

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加勒比海盜的書法攝影




幽蘭的雲


買了一臺中端單反相機,但平時用的不多,手機拍的多一些,也算是攝影愛好者吧。

想用手機拍出詩一般的感覺,難度很大吧,起碼要有一部高端手機和過硬的攝影技術;其次是要學會營造環境,渲染環境,也就是創造意境;最後就是後期處理,後期很重要,這個要多學習多練習。

下面是用手機圖像處理軟件Snapseed和MIX後期處理過的圖片,主要考慮虛化左右多餘的部分,突出中間主題,再通過曲線調整、色相飽和度、色彩平衡等處理而成。





趣說攝影


隨手一拍就是詩



Only阿色


想把照片拍成“詩”?不妨跟著“古詩”拍拍看|手機攝影技巧

有句成語常被掛在嘴邊—— 詩情畫意,是形容“如詩的感情,如畫的意境”。

的確,自古以來人們喜歡用詩詞傳達感情,將自己的喜怒哀樂,愛恨情愁濃縮在短短几句話中,不但讓後人能體會其中豐富的情緒,還彷彿有一幅畫卷同步展現。


這大概就是詩詞的魅力之一,也是人們嚮往“如詩畫意”的原因所在吧!

如今我們想拍出有“詩意”的照片,不妨就先從這些古詩中尋找靈感,體會詩中想傳達的情緒,然後再尋找與之契合的畫面、意境,嘗試把照片拍的“像首詩”。

比如:同樣是拍秋天,小月藉助3首描寫秋天的古詩,看看如何根據詩詞的內容和不同的情緒,拍出三種不同感覺的“秋意”。

一、讀《秋詞》|拍“暖秋”

對於秋天的理解,很多人覺得是“滿目淒涼”,而小月印象中,秋天則有另一種歷經“春夏繁華”後的成熟美,色彩雖濃烈但並不嬌豔。

▼ 正如唐代劉禹錫《秋詞》中描述——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 詩譯文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我卻說秋天遠遠勝過春天。秋日晴空萬里,一隻白鶴推開雲層扶搖直上,帶著我的詩情飛入雲霄。

喜歡這首詩,也正因準確表達了小月對秋天“正能量”的理解,所以根據詩中描述的畫面,拍了這組“暖秋”。

除了積極的情緒外,古詩中有幾個關鍵詞:“秋日、晴空、一鶴排雲上”,也成為小月拍攝時選景,構圖的參考。

正因為畫面有了“溫暖的情緒、陽光的色彩、活力的飛鳥”元素,讓這組“秋意”感覺暖洋洋。

二、讀《天淨沙·秋》|拍“冷秋”:

詩詞既然是為了表達感情,除了“喜”一定還有“悲”,有了暖秋也自然會有淒涼的“冷秋”。

就像來自元代白樸《天淨沙·秋》中描述——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 詩譯文:

太陽漸漸西沉,天邊的晚霞也逐漸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到孤寂的村莊寂。輕煙淡淡飄向空中,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一隻大雁掠過天際。

在這段詩詞中,有幾個關鍵詞: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分別代表了一種畫面元素,無論哪個都透著一份淒涼。

如果想表達內心的一份“悲秋”情緒,嘗試找到以上這幾個關鍵元素中任何一個或兩三個組成畫面,就能拍出詩中描述的“淒冷秋意”。

而小月拍的這幾張“冷秋”與前面一組“暖秋”最直觀的區別在於,採用“黑白冷色調”,而每張又都加了一點點暖色—— 比如:黃葉、紅日,與黑白色形成強對比,只想給這個“冷秋”留點溫暖(或希望)。

這些細節畫面,也正是我們表達內心的一種方式。

三、讀《山行》|拍“山間秋霧”:

深秋季節,小月去登黃山,不巧遇到大霧瀰漫的天氣,能見度很低,原以為會失望而歸,啥也看不到。但順著山路逐漸深入,置身雲霧間,反而宛若仙境,若隱若現的朦朧美,神秘而令人嚮往。

▼ 不禁想到“杜牧”《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 詩譯文:

沿著彎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雲升騰的地方居然還有幾戶人家。停下馬車觀望,只因喜愛這深秋楓林的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豔比二月春花。

古詩中提到的:寒山(深秋的山)、石徑、白雲深處、紅葉、人家,在大霧的山林間真的都看到,詩中呈現的畫面逐漸清晰,而那種朦朧的意境美,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有更強烈的感受。

也正是帶著這份強烈的感覺,小月拍了這組“黃山秋霧”。

所以,要問如何拍出有詩意的畫面,有點抽象,那就換個說法——想想如何把照片拍的“像首詩”。

▼ 根據上面的拍攝方法,總結3個關鍵點:

1-讀懂詩:理解古詩中想表達的情感,或喜或悲,或任何你所領悟的感覺。

2-找關鍵:拆解詩詞中關鍵詞,從中找到能組成照片的主體元素

3-拍感覺:當置身於某個如詩般的環境時,不管是“觸景生情”,還是“刻意營造”,嘗試拍出詩中意境。

以上內容如有幫助,歡迎您點贊,留言,轉發,是對小月最大鼓勵。想了解更多手機攝影技巧,創意後期,馬上關注吧!


手機黨拍


談談攝影畫面構圖:

第1張是原圖,湖面有艘小魚船,加上右邊的春花。顯得畫面主體實出,又有花的層次詩意,構圖沒問題,但左下方一根蘆葦象連著船尾,顯得凌亂,破壞了作品的主題,我便剪輯了蘆葦。圖片2效果就主題突出,儘管船體沒完全表達,但層次清楚。引申,,,,

歡迎同行點評!




彭日月


拍攝主體心中有詩和拍攝對象有詩意,是把照片拍成一首詩的要緊訣竅。


心中有美,才能在藝術和文學領域創作出美的作品,已形成文學藝術創作的共識。

有詩意的攝影屬藝術領域的創作,要創作成一首詩,充分而必要的條件是創作者心中有詩和所拍攝的對象具有詩意。


胸中有詩是一種文學素養的課題。文學是一切藝術的母體。詩屬於文學領域的內容,應該和文學素養有關。中國是詩的國度,其詩的美超越任何美學著作所論述之美。有的美幾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比如:迸然心動,妙處難與君說。未成曲調先有情。回眸一笑百媚生等是什麼美?正是心中之美,正是攝影者要擁有的美。

拍攝對象的含蘊的,能夠被拍攝主體感悟的詩意。比如形象美的人物,往往含蘊豐富的詩意,攝影者的感悟和洞悉,會比較容易地拍攝成詩意的照片。


比如人物照的詩意,有多少有詩情畫意的佳麗形象,只是把心中的美用詩意表達出來即可。如梨花一枝春帶雨、芙蓉如面柳如眉、回眸一笑百媚生、一枝紅豔露凝香、桃花依舊笑春風等等,詩意盎然,人面桃花相映紅之詩意盎然(認同請關注,誠謝)。


GoodLuck6868


大自然的語言變化莫測。擁有一顆童心和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就可以了。以自然為師,熱愛生命 ,每張作品就都是詩。








雨田瀟瀟


可以根據拍攝的主題和意境添加水印字幕等,符合意境的詩啊句子啊都能突出一種美好的詩的感覺,用好的作品和合適的修飾詞來表達這幅充滿詩意的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