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爱车换新衣?车漆发展史你了解吗?

类别:汽车知识库


车漆的作用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可能仅仅是赋予汽车绚丽的颜色,但从工业制造的角度来讲,颜色其实是次要需求,更主要的目的是防锈、抗老化,保护车子在日晒、风沙、雨淋等自然气象下的磨损,防止刮、擦、碰撞等物理损坏,还有盐分、动物粪便的侵蚀。

汽车的车身从早期的铁木结合,到如今的纯金属车身,都需要漆来作为保护层,但在一百多年前,给车身上漆可不像现在这样方便操作。今天小编来给大家讲一讲车漆的发展史。

想给爱车换新衣?车漆发展史你了解吗?

漆的使用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最早发现的漆器距今已有约7000年历史。战国时代后,工匠用桐树种子提炼桐油,再加入天然生漆制成混合涂料,但此时的漆还是奢侈品,并不多见。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开始设立官营漆业,鼓励漆业生产,油漆技术才得以快速发展。十八世纪中期,欧洲终于破解并掌握了桐油涂料技术,欧洲油漆产业逐渐成型。

但在20世纪初的汽车制造行业,使用的仍然是亚麻籽油等作为粘合剂的天然基料漆,漆层仍然需要一周多才能干透,严重影响了汽车厂的生产速度,更致命的是使用刷子刷漆导致的不均匀,使得漆面很容易剥落。直至1924年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

1924年一战时期炸药业巨头的杜邦开发出DUCO硝基漆,硝基漆最大的优点就是干燥快,相比需要一周甚至几周才能干燥的天然基料漆,硝基漆只需要2个小时就能干燥,大大提高了涂装速度。这种漆不仅强度和耐久性更高,还可以使用多种颜料,五颜六色的车也是此时兴起的。

想给爱车换新衣?车漆发展史你了解吗?

进入30年代,醇酸树脂搪瓷涂料出现了,简称醇酸搪瓷漆,被引入汽车涂装工序。车身金属件喷涂这类涂料后进入烘烤箱烘干,可以形成一层耐用度非常高的漆膜,但缺点是怕晒,在阳光下漆膜会被加速氧化,颜色很快就会褪色变暗淡。

40年代出现了热塑性丙烯酸漆,大大提高了漆面的装饰性和耐久性。丙烯酸清漆喷涂后初始粘度很低,使金属薄片可以平整下来,形成反光层,随后粘度快速提高,将金属薄片固定。至此,金属漆诞生了。

进入80年代,各国颁布了新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法规,这使得VOC含量高和耐久性较弱的丙烯酸漆涂料无法被市场接受。这时车企开始使用透明漆来迎合市场。

想给爱车换新衣?车漆发展史你了解吗?

90年代汽车涂料开始追求环保,转向水性漆。21世纪后,汽车涂装领域对环保的追求仍在提高,车漆也出现了更多更复杂的颜色和材质,比如金属漆、珍珠漆等。自动化设备也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车工业对于涂装技术的追求一直没有停下来,科技程度越来越高,目前车漆已经如此先进,但仍在发展中,让我们一起期待车漆更加绚丽,环保的未来吧。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所疑问,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我们会尽快处理,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