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拍出《流感》的韓國?群眾拒戴口罩,與2200名警察對峙……


這是拍出《流感》的韓國?群眾拒戴口罩,與2200名警察對峙……

電影裡的韓國VS現實中的韓國


在疫情蔓延的日子裡,中國人窩在家裡的苦悶之情,不是一部《囧媽》或者《肥龍過江》這樣的電影能夠緩解的,與疫情相關的韓國電影《流感》也蹭著熱度重新火了起來。

再加上二月初,韓國憑藉《寄生蟲》橫掃奧斯卡四大獎項的表現著實讓我們羨慕不已。


這是拍出《流感》的韓國?群眾拒戴口罩,與2200名警察對峙……

這部電影也讓韓國政府決定採取相應的措施,撥款改善半地下家庭的生活……


於是,韓國電影的影響力在我們心中又達到了一個高度。

有的人甚至藉此抨擊中國電影的審查制度:“別人就能拍我們不敢拍的東西!”

但是看看日韓面對疫情的表現,用網友的段子總結就是:韓國政府比大眾急,日本大眾比政府急

雖然現實沒有《流感》裡面的病毒誇張,但是韓國民眾輕視新冠肺炎的態度真的讓我們著急,他們無知可笑的言論也讓我們無語。


這是拍出《流感》的韓國?群眾拒戴口罩,與2200名警察對峙……


“禁令毫無根據,光化門是在室外的,比地鐵還安全千倍,沒有感染新冠肺炎的危險,哈利路亞。”

“我們就算參加集會感染也無所謂,因為我們是上帝合法的子民,死是我們的最終歸屬。”

“參會者都是真正的基督教,反而會得到神明庇護,有病也會自然康愈。”

“感染新冠肺也是一種愛國。”


……


(以上說法出自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會長全光勳,讀者切勿當真)


看到這裡不禁讓人疑惑——這真的是拍出《流感》的國家嗎?


這是拍出《流感》的韓國?群眾拒戴口罩,與2200名警察對峙……


這是我們心中那個“開放”的國度嗎?簡直是愚昧無知啊!


這是拍出《流感》的韓國?群眾拒戴口罩,與2200名警察對峙……


這是拍出《流感》的韓國?群眾拒戴口罩,與2200名警察對峙……

《流感》的bug


中國的電影審查制度一直備受爭議,所以我們想看到《流感》這樣大膽的電影。


但是我們有沒有仔細想過,為什麼我們註定“拍不出”?


誠然,以《流感》為例,它有真實性,有讓我們共鳴的地方。


這是拍出《流感》的韓國?群眾拒戴口罩,與2200名警察對峙……

它功不可沒之處,在於直觀地反映了病毒傳播的可怕,引起觀眾的防護意識;更傳神的是,它展現了韓國ZF部分官員在疫情初期怠慢的態度,他們與醫學專家針鋒相對的橋段實在讓人氣憤填膺,足以讓現實中不作為的官員引以為鑑。


這是拍出《流感》的韓國?群眾拒戴口罩,與2200名警察對峙……


但實際上,它是一種虛偽的“英雄主義”。男主的正義是自私的,看見美女主角就眼前一亮,私自挪用救助設備撈女主的手提包;他的熱血是無腦的,他兩次為了救人丟下小女孩,又不顧後果破壞超市的隔離鐵欄……


這是拍出《流感》的韓國?群眾拒戴口罩,與2200名警察對峙……

男主的思維模式連葉問都自愧不如


更多和概率相關的邏輯,也站不住腳:如患上世上最致命的傳染病之一埃博拉病毒,發病通常也要5-10天,電影裡的“流感”傳播及發病速度之快堪比蝗災的蔓延;一個跑丟的越南倖存者在茫茫人海中居然可以屢次碰上主角一行;在萬人坑吵雜的環境,男主憑藉順風耳就能挖掘出小女孩;疫苗的面世本來需要長期嚴謹的科研,女主把倖存者的血清直接注入小女孩的體內,竟就順利產生抗體;更神奇的是,面對這種致命病毒,

男主與患者多次無防護接觸,也安然無恙,根本不像是救援隊,是復仇者聯盟才對


這是拍出《流感》的韓國?群眾拒戴口罩,與2200名警察對峙……

《流感》裡的醫生幾乎沒派上用場,靠一個救援隊的超級英雄得以取勝;而現實世界裡,那些奮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那些夜以繼日的科研人員,還有管理有方的當權者,才是功不可沒的中堅力量。


這是拍出《流感》的韓國?群眾拒戴口罩,與2200名警察對峙……

審查制度松=電影質量好?


所以我們放下盲目崇拜,聯繫實際,這部電影並不算什麼神作。

如果我們讚揚它的理由僅僅是“這樣的內容在我國不能過審”,顯然是無力的。因為

“敢拍”,不等於就是好的作品

先不說能不能過審,我們希望看到的怎樣的內容?如果想看群眾反抗ZF,但我們現實中的ZF就不會像電影裡那樣慘無人道,所以我們反什麼?總不能把編劇逼成被害妄想症去寫抹黑ZF的劇本吧?


這是拍出《流感》的韓國?群眾拒戴口罩,與2200名警察對峙……

毫無疑問,中國應對疫情的方式受到了聯合國的高度讚揚,在同一份“考卷”(甚至“中國卷”更難)的情況之下,可以明顯對比出我們防疫、治療措施的優勢。


這是拍出《流感》的韓國?群眾拒戴口罩,與2200名警察對峙……


再看拍出《流感》的韓國,他們的國民看了這電影會怎麼想?


從近日的集會看來,他們政府的公信力連邪教都不如,恐怕和那些揭露ZF黑暗的電影脫不了干係。


這是拍出《流感》的韓國?群眾拒戴口罩,與2200名警察對峙……

小女孩名字叫“美日”,爸爸把母女扔在日本,去了美國……這名字也是頗有深意


我們欣賞《寄生蟲》的同時,也要慶幸我們的社會階層遠沒有韓國那樣固化;我們更要慶幸中國的主權獨立自主,不像韓國成為依賴美國的寄生蟲,會出現《流感》裡連人民群眾的性命都由美國人左右的情節。


這是拍出《流感》的韓國?群眾拒戴口罩,與2200名警察對峙……

所以國情不同,不要盲目得出“別人有那樣的審查制度,所以有那樣的好作品”的結論。它不是決定性的。審查制度終究只是一種規則,只要不是趕盡殺絕的規則下,始終會有好電影的誕生,甚至可以說在如此嚴格的條件下還能拍出好電影,那才是真的牛。


韓國有《寄生蟲》改變社會,我們也有《我不是藥神》改變社會。

雖然國際影響力的差距上還是有的,但我們中國不缺奇蹟,要相信,我們能戰勝疫情,也能拍出更好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