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历史之《张荫麟、吕思勉:《秦汉历史的教训》

【前言】宅,并不意味着一动不动;宅,可以思绪缥缈,穿越时空;而宅在家里阅读,以书为伴,无疑为灵魂的时空隧道。本文系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的又一篇读书心得,敬请朋友们指正。




书中的历史之《张荫麟、吕思勉:《秦汉历史的教训》

初读此书,叹息作者之一张荫麟之年轻,一生37岁(1905-1942)。


书中的历史之《张荫麟、吕思勉:《秦汉历史的教训》

张荫麟(1905.11-1942.10.24)

该书内容也就是形成于我这个年龄之前,而我今时今日读此书,有许多字还需要翻阅字典,实在惭愧,可见现在我的文化水平大有名不副实之处,更是大不如那个和平不得难以静心读书消遣的时代,我辈当惕励自省。

在读完孙皓晖《大秦帝国》六部巨著五百万言之后,数年间浸染在其中的历史风云激荡,周身一种秦汉的特有气息,对那段历史可谓意犹未尽。我对楚汉相争、对那个时代不同角度的遥望,都是极为感兴趣,于是又购置了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李斯与秦帝国》、《流血的皇权—楚汉相争》,如获至宝。如果能多个视角看那段历史,相信历史就会变得更加立体与清晰,或许还能由此发掘出之前未曾认识到的一些真知灼见。

正所谓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新书未开封,却见此前书架上《秦汉历史的教训》题目吸引人,书也比较薄,先易后难,故先阅此书。




书中的历史之《张荫麟、吕思勉:《秦汉历史的教训》

《古风·秦王扫六合》

唐·李白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开篇就援引李白的诗,整篇内容中好几个字不知道发音,一边读一边用手机网上查读音,红着脸硬着头皮读下去。作者对两千年前的历史信手拈来,讲故事一般轻松,其用语似聊天,轻松谈笑间几个词汇之意即彰显出作者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肯定或否定评析,未必全部契合读者的旧有认知,但言简意赅、引人思考。


书中的历史之《张荫麟、吕思勉:《秦汉历史的教训》

“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此类的史料援也引恰到好处。

许久以来,读了一些书,就有一个感觉,越是大家名家越是精品,其内容必然足以吸引人,史料精准、观点明晰、不觉枯燥,字里行间但见真知灼见,令人很容易醍醐灌顶!这本书同历史名家吴晗的《朱元璋传》一样给了我同样的感触。史学大家的作品读来也行云流水般顺畅,但不同于以故事情节而引人入胜的《卑鄙的圣人曹操》、《明朝那些事儿》等历史题材的小说,更具有一种史学功底烘托出的感觉,知识性很强。

“创业时代,诸家并起,竞向前途,开辟新路径;到守成时代,就只是咀嚼,消化前人所已发明的东西了。两汉时代的学术,正是如此”,这一段话启发了我。中华五千年文明宝库,于今人而言是多么难得。不可否认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科技与知识的发展都突飞猛进,但前人走过的路悟出的道理,仍然值得我们后来者后进者细细咀嚼,学以致用,用表达和行动将文明延续下去。

通过阅读经典这个方式,可以丰厚我们心路上的阅历,在身体依然年轻的情况下,灵魂却可以历经沧桑而变得更加厚实;可以启迪我们那些沉睡在脑海中的智慧,见多识广而不至于偏执或狭隘;可以迸发我们麻木的奋进精神,诸多难题与彷徨古亦有之,今人何惧哉;可以在世俗的日子里给自己一方重塑自我的幸福天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书中的历史之《张荫麟、吕思勉:《秦汉历史的教训》

这种感觉跟五百年前的于少保有所共鸣: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在自我封闭的这个假期里,卧室客厅餐厅卫生间的转悠,大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雅致,“孔子云:何陋之有?”,他人“未信我庐别有春”,可以作为诗情画意的自我抚慰,而大量的阅读也是渡过这段疫情的最好方式。

都说今天是个懒人经济时代,更何况疫情期间更是需要懒在家里,各种鸡鸭鱼肉蔬菜瓜果酒水,各种生活必需品,都可以待家而收,方便至极。未料在思想文化等知识领域,也是如此,甚至遨游寰宇更为天马行空,无拘无束,那我不妨就懒在家里做一个爱读书的懒人吧,毕竟开卷必有益。


书中的历史之《张荫麟、吕思勉:《秦汉历史的教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