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村和創意小鎮,給深圳添了一抹靚麗的色彩,值得週末去看看

生活在深圳的鋼筋水泥森林裡,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有時會很想暫時逃出去,好好休息幾天。雖然豪華的綜合商業體遍佈城市的角落,給工作和生活帶來便捷,雖然車水馬龍展示著城市的繁華,流光溢彩的霓虹點亮了城市夜空,但這些構成的一切會在個人覺得無助時顯得自己特別渺小。

油畫村和創意小鎮,給深圳添了一抹靚麗的色彩,值得週末去看看

“物質的天堂,文化的孤島”是對深圳最貼切的形容,不過後來我改變了這種看法。因工作原因,有一段時間我在1983創意小鎮上班,走出龍華區經常加班到很晚的寫字樓,我才發現這個城市中有很多小美好。覺得無處可逃時,或許是由於我們忽略了近在身旁的風景。當時上班乘公交從布沙路經過大芬油畫村,到達創意小鎮,才發現深圳有這麼文藝範兒的地方。而且不單是文藝,還有深圳的商業文化。

油畫村和創意小鎮,給深圳添了一抹靚麗的色彩,值得週末去看看

大芬油畫村-穿街過巷是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1989年,一位香港畫商來到大芬村,藉助當時低廉的房租和人工成本進行油畫的臨摹和複製,然後銷往海外,因此將這個中國人不熟悉的產業帶到了大芬村。後來隨著市場擴大,除了畫工和畫師,還有出售繪畫工具和材料的商人也聚集到大芬,形成了產業集群,大芬村知名度不斷提高,最終被冠上大芬油畫村的名字。有人評價大芬油畫村就是個賣油畫的地方,商業化氣息特別濃,根本不值得去,但我並不這麼看。

油畫村和創意小鎮,給深圳添了一抹靚麗的色彩,值得週末去看看

大芬村的發展就像深圳整個城市的縮影,最初通過初級的、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換取資源,當整個行業形成一定的規模後再不斷升級,帶動周邊發展或進行產業換代,由低端到高端,深圳這座城不就是這麼來的麼。不應該去否定它的商業化,畢竟藝術家也是要吃飯的,藝術跟商業結合才能走得更遠。

乘坐地鐵3號線到大芬站走A1出口,走幾步就能看到油畫村了,當然直接乘公交到大芬油畫村站也行,至少有十多個班次的車經過這個站,交通非常方便。

油畫村和創意小鎮,給深圳添了一抹靚麗的色彩,值得週末去看看

油畫村聚集了上千家商鋪,怎麼逛怎麼拍就全憑眼緣了,畢竟是在城中村裡,道路比較窄,穿街過巷才是最正確的打開方式。有的畫室裡還有畫家在認真地創作,並不是營銷手段,看到有人拍照他們還是會不自在的。很多店都是放在門口的畫可以拍照,店鋪裡的就不行了。只看不過癮也可以自己動手嘗試畫一幅,一般在100塊左右,畫完可以帶走,看到店門口擺放著很多畫架的就是這種商業模式了,會有人教怎麼畫。

油畫村和創意小鎮,給深圳添了一抹靚麗的色彩,值得週末去看看

如果還是覺得店鋪裡的油畫太“鄉氣”,可以去參觀大芬美術館,就在油畫村的中心,展館免費開放,經常會有國內有名的畫家的作品展出。

1983創意小鎮-廢舊工業廠房變身五彩創意園區

1983創意小鎮距離大芬油畫村不算太遠,乘坐公交就10分鐘左右的車程,不過下車後得走一段上坡路,公交不能直達園區門口。

油畫村和創意小鎮,給深圳添了一抹靚麗的色彩,值得週末去看看

1983創意小鎮位於南嶺村,南嶺村的神話在深圳已流傳多年,曾經因貧窮被戲稱為“鴨屎圍”的小村,在改革開放後因辦廠致富,如今上網搜索南嶺村都是“中國第一村”、“天下第一村”之類的字眼。關於小鎮怎麼得名,有說法是南嶺村委會於1983年正式成立。深圳的創意園區很多,1983創意小鎮2017年才建成,面積並不算太大,但也很有看點。

油畫村和創意小鎮,給深圳添了一抹靚麗的色彩,值得週末去看看

舊廠房本就形態各異,有點工業風,加上彩繪就變成了復古與潮流共存的創意園區。小鎮是集辦公、住宿、飲食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的複合園區,除了中規中矩的辦公室,還有集裝箱式辦公室,聚集了一大票互聯網創業公司,園區的環境也正適合拍網紅照或短視頻。

此外還有火車電影院、清新的咖啡廳、火鍋店,甚至有獵奇的釣蝦工廠,非常有意思。除了建築上的巨幅壁畫,園區中隨處可見各種創意雕塑,我最喜歡的是大廣場旁邊的長頸鹿雕塑,還有白色的南瓜馬車也挺好看,有童話故事的感覺。

油畫村和創意小鎮,給深圳添了一抹靚麗的色彩,值得週末去看看

不斷進行產業升級,把商業文化發揮到極致,1983創意小鎮又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深圳的寫字樓大多安裝了反光玻璃,從外面看全是一個色調,身處其間的格子間會時常感到被困住了。油畫村和創意小鎮的建築都是彩色的,且不是某些景點那種豔俗的大紅大紫,給深圳添了一抹靚麗的色彩。當你想從城市的工業灰中抽離片刻時,值得抽個週末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